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1)郭沫若改台词。
说明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
说明
(3)“推敲”。
说明
(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
说明
(5)套语的实例。
说明
三 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巩固提高】
探究下列各题,在实践中咬文嚼字。
(1)《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
(4)作者说:“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根据这一论断,说说下面原句与修改句在表意上的差别。
①、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题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 (鲁迅诗)
②、原句: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蹓达、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啊!
改句: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谁是最可爱的人》)、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 B.①潜②翻③蓝④笑
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 D.①潜②点③火④春
(2)有些话如果缺乏一定的语境,就容易产生歧义。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整句话不产生歧义。
安边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导稿执笔人:冯小梅总第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1、课题:8咬文嚼字(第二课时)
二、学习目标:
1.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2.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请问苏小妹填的这两个动词是什么?神妙处何在?
反思栏
【检测反馈】
清代人褚人获《坚瓠集》载:一天晚上,云淡风轻,苏东坡和黄庭坚对月赏梅。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亦在。于是,苏小妹、苏东坡、黄庭坚三人论诗,小妹言:“‘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若联作五言句,各于中间加腰,以何为妙?”东坡沉吟捋须,哦曰:“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佳。”小妹笑云。黄庭坚思忖良久,拱手试云:“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亦不佳。”小妹又笑云。东坡、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转向小妹,看小妹……小妹又是一笑,轻轻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山谷复吟、品鉴,皆叹神妙。
①他正在撰写一本研究鲁迅的书。
②要想了解30年代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尖锐斗争史实,就必须研究鲁迅的书。
③咬死了猎人的狗终于受到村民的团团包围, 最后死在村民的棍棒之下。
④老虎躲过猎人的箭,凶猛地咬死了猎人的狗。
(3)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
山色蒙蒙( )画轴,白鸥飞处( )诗来。
a.如 带 b.横 带 c.入 送 d.挂 入
3.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锱铢必较:
镞: 岑寂: 尺牍: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杀青:
付梓:
上乘:
【导学释疑】一 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其中中心论点是哪个?
文章中作者提出了---
二 文章列举了那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