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四、课时安排:1、水滴里的生物1课时2、做酸奶1课时3、馒头发霉了1课时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课时一、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四、教学过程:一、课题:2、做酸奶二、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四、教学过程:一、课题:3、馒头发霉了二、教学目标: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一、课题: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二、教学目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洋葱、显微镜。
单元名称:我们的地球教学内容:1-5课教学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
会阅读书刊极其他信息源。
能选择自己的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
2、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
单元课时安排:每课一教时共5教时。
课题:1、地球的形状教学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课题:2、地球的表面教学目标: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
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
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
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
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教学准备: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
课题:3、地球的内部教学目标: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教学准备:地球内部构造的有关资料。
准备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
教学过程:一、课题:4、火山和地震二、教学目标: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
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形成。
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课题:5、地表的变迁二、教学目标: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能够对一些显现作出一些大胆的猜想。
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三、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人类的的行为使地表发生变化。
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一、单元名称:物质在变化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温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发生变化。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2、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会查阅书刊及利用其他信息源。
4、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5、能反思其他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尊重证据,乐于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温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发生变化。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四、课时安排:1、我们周围的变化1课时2、铁钉生锈了1课时3、变色花1课时4、洗衣服的学问1课时一、课题:1、我们周围的变化二、教学目标: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三、教学重点、难点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四、教学准备:蜡烛、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烧杯、干抹布。
一、课题:2、铁钉生锈了二、教学目标: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坚持参加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四、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常见的生锈物品。
一、课题:3、变色花二、教学目标: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
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
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四、教学准备: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
一、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二、教学目标: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
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通过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污迹的方法。
意思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体验到利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质量的用去。
三、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
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四、教学准备:烧杯、勺子、水、肥皂、洗衣粉、植物油、污布。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月亮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发现和取得的成果来了解月球,感受人类的伟大,科技的力量。
通过模拟实验来解释环形山的形成,了解模拟实验可以有效的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能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球仪、沙盘、、大小不同的石子学生准备:尺子、记录用相关用品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四单元探索宇宙2、太阳系大家族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从我们人类最近的太阳系开始研究,认识太阳系的成员和组成,了解地球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关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八大行星。
2、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做阳光施舍与斜射形成温差的实验。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系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四单元探索宇宙3.看星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以引领学生看夜空、认星座,建立“我的星座”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内容有一、建立我的星座。
二、介绍星座知识。
三、制作“星座”放映器。
四、建立银河系概念。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恒星,什么是星座。
2、知道银河系的概况。
3、认识北斗星、北极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能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看夜空,认星座。
难点: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教时: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制作星空放映器的材料教学过程:第四单元探索宇宙4.探索宇宙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一、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
二、介绍运载火箭,三、介绍各种航天器,包括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实验卫星、宇宙飞船和星际探测器。
四、介绍探索太空的英雄。
五、认识航天事业的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