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论百摘2012-06-26 骑着乌龟...阅 820 转 139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1、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句2、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蔡邕《九势》句3、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蔡邕《九势》句4、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蔡邕《九势》句5、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蔡邕《笔论》句6、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蔡邕《笔论》句7、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类之。
——钟繇笔法句8、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
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赵壹非草书句9、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卫铄《笔阵图》句10、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
——王羲之书论句11、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萧衍古今书优劣评句12、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王僧虔笔意赞句13、心不厌精,手不忘熟。
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
——孙过庭书谱句14、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孙过庭书谱句15、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
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孙过庭书谱句16、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必易雕宫于穴,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孙过庭书谱句17、文则数语,方见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张怀瓘文字论句18、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茫。
——张怀瓘文字论句19、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
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
——张怀瓘文字论句20、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
——韩方明授笔要说句21、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
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陆羽怀素别传句22、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句2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书小史载柳公权句24、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欧阳文忠公集句25、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
——欧阳文忠公集句26、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
——苏轼题二王书句27、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东坡集句28、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
——苏东坡论书句29、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苏东坡次韵子由论书诗30、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东坡集句31、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句32、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东坡集句33、今时学兰亭者,不师其意笔意,便作行势,正如羡西子捧心而不自寤其丑也。
——山谷题跋句34、凡学书欲先学用笔。
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
——黄庭坚论书句35、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
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
——黄庭坚论书句36、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
——黄庭坚论书句37、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若其灵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山谷文集句38、凡书害姿媚是其小疵,轻佻是其大病,直须落笔一一端正。
至于放笔自然成行,则虽草而笔意端正。
最忌用意装饰,便不成书。
——黄庭坚《山谷文集》句39、凡书要拙多于巧。
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
——黄庭坚论书句40、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
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
——山谷文集句41、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
——米芾海岳名言句42、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
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
——米芾海岳名言句43、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
——米芾自述学书帖句44、壮年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米芾海岳名言句45、前人作字焕然可观者,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学臆断,悉扫去之。
——赵构翰墨志句46、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当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
——姜夔续书谱句47、与其工也宁拙,与其弱也宁劲,与其钝也宁速。
然极须淘洗俗姿,则妙处自见矣。
——姜夔续书谱句48、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松雪斋文集句49、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
——兰亭十三跋句50、学书有二,一日笔法,二曰字形。
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
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昆山志载赵孟頫51、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
故古今以为师法。
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句52、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
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句53、字之中点画重并者,随宜屈伸以变换之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子。
——陈绎曾翰林要诀句54、大率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
——项穆书法雅言句55、书之法则,点画攸同。
形之楮墨,性情各异,犹同源分派,共树殊枝者。
——项穆书法雅言句56、未书之前定志以帅其气;将书之际养气以充其志。
勿忘勿助由勉入安,斯于书也,无间然矣。
——项穆书法雅言句57、古人名迹,愈阅愈作,仆性善草书,每一阅,必有所得,益知古人不易到也。
——文彭六砚斋二笔句58、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
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
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59、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
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60、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61、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
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62、黄山谷书如剑戟,构密是其所长,潇散是其所短。
苏长公书专以老朴胜,不似其人之潇洒,何耶?米南宫书一种出尘,人所难及,但有生熟,差不及黄之匀耳。
蔡书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劲净而匀,乃其所长。
孟頫虽媚,犹可言也。
其似算子率俗书不可言也。
尝有评吾书者,以吾薄之,岂其然乎?倪瓒书从隶入,辄在锺元常《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散,未可以近而忽之也。
吾学索靖书,虽梗概亦不得,然人并以章草视之,不知章稍逸而近分,索则超而仿篆。
分间布白,指实掌虚,以为入门,迨布匀而不必匀。
笔态入净媚,天下无书矣,握入节,乃大忌。
……”——徐渭集句63、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沈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堂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
——王铎琼蕊庐帖句64、学习不参通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也。
——王铎文丹句65、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生奇,归于大巧若拙而巳。
——傅山霜红龛全集句66、吾极知书法佳境,第始欲如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纸笔主客互有乖左之故也。
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
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
——傅山字训句67、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适发明者一笑。
——傅山杂记句68、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
——傅山霜红龛全集句69、笔意贵淡不贵艳,贵畅不贵紧,贵涵泳不贵显露,贵自然不贵作意。
——宋曹书法约言句70、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
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匀美。
——冯班钝吟书要句71、横不能平,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终不能工;分布不工,规矩终不能圆备;规矩有亏,难云法书矣。
——笪重光书筏句72、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于纸上,意懒则浅薄者无神,不能书画——原济大涤子题画诗跋句73、作书之道,规矩在心,变化在手:体欲方而用欲圆,指欲实而腕欲虚,神欲行而官欲止。
审量于此,方可学古人法帖。
——王宗炎论书法句74、学书如穷经,宜先博涉,然后反约。
不博,约于何反?——梁献承晋斋积闻录句75、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
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梁谳评书帖句76、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缺其一,行尸耳。
——王澍论书剩语句77、书着意则滞,放意则滑。
其神理超妙浑然天成者,落笔之际,诚所谓不及内外及中间也。
——张照天瓶斋书画题跋句78、学书无他道,静坐以收其心,读书以养其气,明窗净几以养其神。
——梁同书频罗庵书画跋句79、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
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
——阮元《北碑南帖论》句80、外间人见子贞书不以为高奇,即以为怪诞,岂知无日不从平平实实,匝匝周周学去,其难与不知者道也。
——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集句81、心声心画,无可矫为,然非刻苦用一番精力,虽人已成就,不见得全能搬到纸上。
——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集句82、子贞用笔法:中锋直立,运腕而指不动又不失,乃得神。
笔弱而指动则大逊,凡用手之事,皆以指不动为法。
——陈介祺箐斋尺牍句83、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
不工者,工之极也。
——刘熙载书概句84、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刘熙载书概句85、每作一画,必有中心,有外界,中心出于主锋,外界出于副毫,锋要始中终俱实,毫要上下左右皆齐。
——刘熙载书概句86、起笔欲斗峻,住笔欲峭拔,行笔欲充实,转笔则兼乎住起行者。
——刘熙载书概句87、结字疏密须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然乘除不惟于疏密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