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共6页,2个大题,总分100分,60分钟完卷
题号
一二
总分总得分1~30 31~33
题分60 40 100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面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下表相应的位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中国重归统一的事件是()
A.隋灭陈B.隋朝建立C.唐朝建立D.唐灭陈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颂扬隋朝大运河的句子,句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B.杭州C.洛阳D.南京
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得分评卷人
4.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
5.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朝修建大运河B.隋炀帝四处巡游
C.隋炀帝的暴政D.隋炀帝长期对高丽用兵
6.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7.8世纪初,唐朝和吐蕃已“和同为一家”。
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A.回族B.藏族C.维吾尔族D.蒙古族
8.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右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
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A.鉴真和尚B.高僧玄奘
C.阿倍仲麻吕D.马可· 波罗
9.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D.《资治通鉴》
10.唐初为发展唐蕃友好关系作出杰出贡献的友好使者是()
A.王昭君B.文成公主
C.玄奘D.李清照
1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的对联中,“诗圣”是指()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
12.下面是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整理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13.阅读《安史之乱》这部著作,我们可以了解()
A.李渊建立唐朝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玄奘西行天竺D.唐朝由盛转衰
1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下列不属于民族融合的原因的是()A.封建统治者采取和亲政策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少数民族落后D.少数民族内迁
15.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6.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
C.房玄龄和杜如晦担任宰相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17.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大食(西亚地区)金币波斯萨珊(中亚地区)银币东罗马(东欧西亚地区)金币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朝鲜)与中国交往密切
18.“贞观之风一朝重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指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武则天时期
1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会子B.关子C.交子D.人民币
20.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东汉时期B.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21.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正店”、“脚店”。
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2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23.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李白的诗
C.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D.到都城长安旅游
24.在宋代不可能发生的是()
A.宋朝出现了妇女缠足的陋习B.在瓦子中你可以听到陈桥兵变的故事
C.宋朝时期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D.宋朝时期人们放爆竹欢度春节
25.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的少数民族建立的()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
2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人们休养生息,牛羊遍布田野,白发老迈的人,都不识识打仗的武器了)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27.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B.减少决策失误C.笼络人才D.维护封建统治28.元朝时,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的是 ( )
A.杭州B.大都C.东京D.兴庆
29.从解放劳动力角度讲,下列科技成果最具革命性的是()
30.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成就,与之有关的史实,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是盛唐诗坛上的双字星。
B.两宋时,词广为流行,达到巅峰。
C.元朝时,曲是最活跃的文学形式。
D.苏轼(苏东坡)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得分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材料二:唐朝户数比较图
(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2分)
(2)图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6分)
(3)在“贞观”“武周”“开元”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数呈什么趋势?(2分)原因是什么?
(2分)
(4)从图中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2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
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
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一例)(2分)
(2)从材料二看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2分)
(3)材料三中“布达拉宫”的修建与我国历史上哪件史实有关?(2分)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2分)并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2分)
(4)通过上述史实,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我国民族关系的大团结?(2分)
33.(14分)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其含义是地方将领大臣的权利太大,皇帝弱,臣子强。
只有拿走他们的权利,将钱币统一标准,拿去他们的士兵,国家自然就安宁了。
)
请回答:宋太祖赵匡胤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
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正确的打勾,错误的打叉。
8分)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
A C D
B
C C B A B B B A
D C D
A C C C D D D C C
B B D B
C D
二、非选择题
31.(1)稻(水稻)粟(小米)
(2)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3)上升(增长)农业的发展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4)发散思维题,言之有理即可
32.(1)文成公主入藏
(2)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以和为主,同时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一点即可)(3)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宣政院
(4)发散思维题,言之有理即可
33.(1)杯酒释兵权;
派文臣担任州、县主官;
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
州之上设转运使……(3点即可)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