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
• 三原色理论(trichromatic theory) Sir Thomas Young & H von Helmholtz(托马斯.杨 赫尔姆霍茨) 人眼中的感受器有三类,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波长的光敏感,
其他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波长的光相加混合而成。 证据:确实在视锥系统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椎体细胞分别对不同
•
P=kIn
• P-感觉大小,I-刺激的物理量,K-常数 • n-由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这个指数因不同的感觉而异。 • 具体指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两种形式: • A幂指数n小于1时,与对数定律相似
• B幂指数n大于1时,与对数定律相反
普通心理学讲义
7
第二节 视觉系统
• 一、视觉的生理机制
普通心理学讲义
9
第二节 视觉系统
• E 光谱光效率曲线
• ——浦肯野现象 • 在不同的适应状态下对有色光的视觉灵敏度
不同的现象。在明适应时对红色和橙色看起 来较亮,而在暗适应时则对蓝色光看起来较 亮。
• 红色滤光镜——二战飞行员
普通心理学讲义
10
第二节 视觉系统
– (三)视觉神经传导
• 主视觉加工系统(primary visual system)
• 重要人物:费希纳(德国物理学家)提出心理物理学这个概念,并提 出测量物理刺激强度和感觉体验大小之间关系的方法。
• (一)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
• 感官能觉察到的最小、最弱的刺激能量是多少?
• 刺激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普通心理学讲义
5
第一节 感觉心理学的概述
• 2.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 • 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增加——只适合
中等强度的刺激范围。 • S=klgI S-感觉量,K-常数,I-刺激量
普通心理学讲义
6
第一节 感觉心理学的概述
• 3.史蒂文斯定律(幂定律)
• 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上升而上升,而是按刺激量的乘方函数而 变化,即感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
波长的光波敏感。 红——长波 绿——中波 蓝——短波 不足:不能解释色觉缺陷中颜色为何成对消失 不能解释负后像
普通心理学讲义
13
第二节 视觉系统
• 拮抗加工理论(opponent process theory)(四色说) • Ewald Hering(海林) • 所有颜色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
拮抗成分:红对绿、蓝对黄或者黑或白 • 是否与三色说相互冲突呢? • 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 • 双极细胞上
普通心理学讲义
14
第二节 视觉系统
• 三、视觉现象 • 1.边框效应 • 当一个刺激和背景交界的地方总存在一个很大的明暗差
• 中央窝、视神经乳头
• 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
普通心理学讲义
8
第二节 视觉系统
• (二)视网膜的构造与感光机制
• 1.结构 • A形态 • B视锥细胞-明视 • 视杆细胞-暗视 • C视锥细胞中心多两侧少 • 视杆细胞两侧多中心少 • 为什么中央视野清晰,周围视野模糊? • D暗适应时间长,明适应时间短。
• 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
• 两者关系:反比关系 (举例:)
• S=1/R S→阈限 R→感受性
• 阈值并非绝对不变,不同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可能不同。人 的活动的性质、刺激强度、持续时间、个体的注意、态度和年龄等都 会影响到阈限的大小。
• 光波属性:波长、强度、纯度(物理学) • 颜色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心理学) • 色环与色轴图
– 2.颜色混合
• 两法则-加法与减法 • 色觉缺陷 • 全色盲——大脑皮层视觉联合皮层受损 • 局部色盲——色彩成对消失 • 红绿色盲、蓝黄色盲
普通心理学讲义
12
第二节 视觉系统
– 3.颜色视觉理论
感觉:一切心理活动的起源
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初,冯特就把感觉 确立为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第一节 感觉心理学的概述
• 一、感觉的意义
– 1.什么是感觉?
• 心理学层面: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的反映。(传统概念)
• 生理学层面:感受器收集身体内外信息产生神经冲动(换能生物电)
– 2.感觉的意义 – A提供内外环境信息 – B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 C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
• 感觉的生理学层面定义是:感受器收集身体内外信息产生神经冲动。
• 心理视觉产生的基础就是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 (一)眼球的构造
• 眼球形状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 眼球壁分三层:a外层为巩膜和角膜
•
b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等
• 虹膜之间有瞳孔随光线强弱调节大小
•
c内层为视网膜和部分视神经
普通心理学讲义
4
第一节 感觉心理学的概述
•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 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difference threshold)或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简称:JND) • 对这一最小差异的感觉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 1.韦伯定律k=ΔI/I ΔI-差别感觉阈限,I-原刺激量,K-常数 • 感觉道不同,K值不同; • K值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高; • ΔI/I是恒定常数,表明差别感觉能力的稳定性;
– 路径:神经节→LNG(外侧膝状体)→视皮层 – 功能:负责物体辨认和细节分析,意识加工
• 次视觉加工系统(secondary visual system)
– 路径:神经节细胞→上丘 – 功能:负责物体方向和定位,无意识加工 – 证据:盲视现象
普通心理学讲义
11
第二节 视觉系统
• 二、颜色视觉
– 1.颜色属性及关系
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普通心理学讲义
2
感觉剥夺实验
普通心理学讲义
3
第一节 感觉心理学的概述
• 二、心理物理法
• 工厂的或者报警器要多响,工人在喧闹的机器声中才能听到它?飞机 控制板上的警示灯要多亮才能看起来比其他灯亮两倍?咖啡中加多少 糖才会感觉到甜?
• 研究物理刺激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行为和体验的关系——心理物理学 的中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