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爱国注意教育和感慨人气: Time:[2006年12月21日] 星期四笑无痕1、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
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度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度增强。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1.63%的学生认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9.12%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
44.35%的学生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极大的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爱国意识浓烈。
众多大学生已经明确认识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所以很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形势具有一定的鉴别力。
如“对中央的一年来的工作的总体印象”的满意度达到78.88%,对“规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经济发展”的满意度达到74.73%,“实施西部打开发战略”达到74.45%,“解决三农问题”达到70.11%,“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情况”达到68.75%,“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达到68.29%,“国务院部署解决高校贫困生困难问题” 达到67.38%,由此可见,大学生们的评价基本是理性的,既能认识到社会的进步,也能发现问题,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已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政治、社会问题,同时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家主人翁意识1、对社会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
66.02%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
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敬业、诚信的时代特征。
尤其是诚实、守信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在大学生中有着很高的认同度,47.43%的学生认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奉献、敬业、诚信,有67.38%的学生同意“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2、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上注重两者的兼容。
调查表明,如今的大学生欣赏鱼和熊掌兼得的利益意识,他们一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3.道德责任感有所淡化。
当代大学生更多的关注自我,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好的行为6 3%的人认为只要不影响到自己就可以容忍。
<三)价值观调查还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精英意识已经转为平民意识。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落后和大学生的稀缺和受重用造就了大学生的“精英意识”。
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把大学生推向了竞争的前台,上大学缴费、毕业双向选择、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条件苛刻等问题使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对自身的社会定位趋于冷静和现实,在内心中树立把自己置身于普通社会一员的“平民意识”,如有40.6%的学生希望成为合格的建设者,11.17%的学生想成为守法的公民。
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最重要的变化趋势就是努力寻求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积极健康、务实进取成为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四)心理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物质上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心理上也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从何而来?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着社会和家长高度期望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迷茫2.学习与发展的挣扎3、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是非常普遍的,也是我们这次调查中反映出来的最多的问题。
4、情感问题5、贫困问题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大学生出现心理压力时很少寻求外援,大多自己独自承受煎熬,只有4.5%会求助于老师,甚至有24%选择去网上倾诉,这说明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援助的机制还不很健全,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宽松、便捷的心理咨询环境是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七)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个体因素作为内因,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1、自信心不强,个体心理状态不良。
2、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导致认识错误。
3、心理不健康、感情生活贫乏直接影响学风。
第四部分对策探讨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嬗变使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特性,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探索新的应对方案。
而对策的探讨则应围绕整合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解决大学生的认知难题和心理困惑进行。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2、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广开思政教育新渠道。
4、针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积极应对。
5、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大学生价值取向整合的有效机制。
6、保持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7、加强恋爱观教育与性道德、性健康教育。
/f?kz=144875985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而中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一部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这给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中学生同样也极有正义感,容易受鼓舞而团结向上。
因此如何把学生引向正道,真正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培养爱国主义观念,使教育不流于形式,必须先摸清摸准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要深入到同学中去,多与学生们促膝谈心,这样就较容易摸清学生的实际思想,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人们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
爱国主义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强烈的影响。
人们往往用爱国主义作为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的重要原则,也作为调整个人同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
毛泽东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之下来决定”(《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2卷第520页>。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内容。
剥削阶级的爱国主义,是狭隘的爱国主义,带有阶级的局限性;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也有积极意义。
资产阶级也讲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虽然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但它毕竟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观点相联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这种爱国主义的阶级本质和历史局限性就日益暴露出来,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这种爱国主义就转向民族沙文主义。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虽然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也有共同的基本内容。
这就是:热爱祖国,继承祖国悠久的历史,发扬祖国灿烂的文化,建设祖国,开发祖国的自然资源,改造祖国的山山水水,使祖国变得富饶美丽;保卫祖国,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的统一,搞好各民族之间的联合和团结,反对民族的分裂和国家的分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到了发扬光大,并增添了新的内容。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
它是直接维护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它反对一切压迫和剥削,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它是建立在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合作、互相支援的基础上的。
因此,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同国际主义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今天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对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在我校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爱国意识问题。
我们的调查证明,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人都表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有一定爱国意识的,但是有部分学生的爱国意识相对还比较淡漠。
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
例如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是表现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场合。
可是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够严肃,有人在升旗时左顾右盼.我们就大学生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有20%同学认为参加升旗仪式是一种崇高使命感的体现。
有40%的同学同意参加升旗仪式有好处。
但还有不少同学把升旗当做走形式。
有的同学认为唱国歌没感觉,还不如唱流行音乐带劲.更有写同学因为贪睡而不参加升旗仪式.从大学生课外阅读来看,有49%的同学喜欢爱国题材的影片和图书,另有51%的同学衷情于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及琼瑶的言情小说。
面对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现象、面对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能否坚决制止。
有33%的学生表示能见义勇为。
有23.7%左右的学生表示紧急关头会为国家挺身而出。
另有不少人表示会感到非常气愤,但却有心无力,不敢挺身而出。
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明显淡化。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缺少革命传统教育方面书籍,学生在思想意识里对祖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缺少爱国意识。
现在一些青年人不清楚“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甚至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是怎么回事。
其次,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力度还不够。
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重视考试的分数。
学校开的思想政治课,大多数学生不愿去上,感觉枯燥无味.家庭教育也常常忽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是教育的方式不够完善。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作战。
但现在一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少人认为主要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责任。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人员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建议:第一,爱国教育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让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英雄,介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来增进大学生的爱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