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秘书礼仪
秘书礼仪于文化差异中的差异性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124162007082涂方指导老师:陈方
【摘要】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逐渐进入世界格局。
因此,秘书的工作对象呈现出多元化。
秘书欲想于国际交际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具备国际视野。
跨越文化差异于商务交际中的鸿沟。
本文力图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礼仪的介绍,回答以下问题,秘书礼仪于文化差异中的差异性,秘书人员如何处理文化差异中的交际难题。
【关键词】礼仪文化差异差异性
1.秘书礼仪于文化差异中的差异性
1.1文化差异的起源
文化是处于同壹个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过程。
它不是个体所独有的特征,而是有着相同社会背景、受过同等教育、有过相同社会经历的群体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活背景等的不同,这种心理特征也会出现差异。
中国长期的农业文明造就了我们大陆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壹种乡土情意,比如他乡遇故知,我们总是会有亲切感,产生壹种割不断的情谊。
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农业社会是很有关系的,家族意识强烈,乡土乡情深厚,邻里关系等等,均说明了中国农业社会所存于的壹种乡土人情。
而于西方众多国家,游牧文化使他们不依附土地生存,注重个体的发展而忽略团体意识。
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人性本善,认为人出生就是善良的,只要环境氛围良好,人就不会走上歧途,更注重的是思想道德上的培育,
以形成壹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西方则大不相同,西方文化强调的是原罪,也就是人性本恶。
正因为如此,西方人于现代法制、教育以及生活等方面均是建立于人性本恶的基础上,于是形成了西方世界法制严谨,民主开放的社会现状。
1.2文化差异所引起的各国礼仪的差异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总是使人对同壹事物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各个国家的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礼仪的实质内涵有着不同规范和要求。
下面以三种不同手势为例作介绍,分别是环状手势,竖起大拇指以及V型手势。
环状手势即我们通常所说的“OK”手势。
对西方人而言,环状手势“OK”表示“壹切没问题,好的”;日本人则把它当成“金钱”的标志;法国人认为这壹手势代表“零”;而土耳其人和巴西人则把它当成壹种侮辱性的手势。
很明显的,从形状上来见,环状手势中拇指和食指所形成的环形代表的就是“OK”壹词中的字母O。
于所有的英语国家中,“OK”壹词所代表的含义大均是壹致的。
得益于美国电视电影的推广,这壹手势及其含义迅速传播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不过,于某些地方,这壹手势仍旧有某些独特的渊源和含义。
于法国和比利时,OK仍能够表示“零”或“壹无所有”。
于法国,如果你用“OK”的手势来称赞厨师厨艺高超,他很有可能会勃然大怒,且且毫不留情地将你赶出餐厅。
于日本,如果你和日本人做生意时对其做了“OK”的手势,那他很有可能会把你的这壹手势当成是你向他索要贿赂的表示。
而于阿拉伯国家,这壹手势也很少见,因为当
地人对它的理解为“威胁恐吓”或“猥琐下流”的意思。
竖起大拇指的手势于中国表示对对方的称赞。
而于那些深受英国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譬如说、澳大利亚、美国、南非、新加坡以及新西兰,竖起拇指的手势包含了三种含义:首先,那些喜欢搭便车的旅行者常常会向来往的车辆做出这壹手势,以告诉司机自己想搭便车;其次,表示“好,不错,没问题”,和“OK”手势相似;最后,假如人们突然竖起拇指,那么这样的手势便带有侮辱的性质。
于某些国家,比如希腊,向前的拇指大多是于说对方“吃多了撑的”!
于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英联邦国家,V型手势很常见,意思是“举起双手或抬起头”。
美国人会把这壹手势当成“2”,德国人会认为这是“胜利”的标志,而英国人则把它当成“去你的”。
因此,于同英国人交谈中,要注意尊重对方习惯。
若需用手指表示“2”的数字时,要掌心向外,伸出中指和食指,以免对方误会。
可见,文化差异对各国形成自己的礼仪规范有着重大影响。
壹个相同的动作或是表情于自己的国家是表示对宾客的尊重,然而到了另壹个国家就可能变成不礼貌的行为,甚至是对他人的侮辱。
因此,文化的不同会于不同层面上引起礼仪的差异性。
1.3各国礼仪的差异性对秘书礼仪的影响
壹是各国交际方式的差异对秘书礼仪的影响。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秘书人员必须掌握的壹项技能。
中西方文化均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于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中国人十分重视集体的观念,于中国人的眼中和对方聊私事
是接近对方的友好表示,是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方式。
中国人多热情好客,于人际交往中嘘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询问对方的隐私问题也毫不避讳。
而西方人文化价值观念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于交往中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
因此,秘书人员于涉外交往中必须注意适度热情,要掌握分寸,特别要注意壹定的礼仪规范,不宜过度打听外宾的私事。
于和外宾交往的过程中,因视双方疏密关系的程度,和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
二是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差异对秘书礼仪的影响。
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群体的传统的风尚、礼节和习性。
它是于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人们所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具体地说,它涉及人们衣食住行以及社交应酬的各个方面。
秘书人员于和外宾交往中,要了解且尊重他们的社会生活礼仪习惯。
以秘书日常的接待工作为例,宴请宾客的时间应避免安排于13日、星期五;安排菜单时应照顾到外宾的饮食习惯,如英美人通常不吃宠物、稀有动物、动物内脏等;尊重西方人惜时如金的习惯。
2.秘书人员如何处理文化差异中的交际难题
礼仪是秘书公关的重要辅助手段,礼仪能够调节感情润滑关系。
系统、深入地掌握全面的社交礼仪知识,已成为新时期的秘书人员不得不具备的壹种素质修养。
不同国家的礼仪具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这同样渗透到了秘书礼仪的具体要求中。
首先,尽量多地搜集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礼仪规范要求,这样于需要的时候不至于没有参考的资料。
要知道,于洽谈国际业务的过
程中,哪怕是壹个再小不过的手势,或最不经意间的动作,均会让你之前所作的壹切准备,如精心的打扮,充足的参考资料以及良好的提议,转瞬间付诸东流。
于赴他国从事工作或是接待外宾的时候,壹定要事先做好准备,对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各种禁忌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做到有备无患。
其次,应该学会和人交往尤其是和外宾交往时学会使用他们习惯的礼仪方式。
例如,于和意大利人交谈时,你想要打断对方的说话,只需要抓住他的手,将之轻轻放下。
因为意大利人于谈话时通常会将手保持于壹个较高的位置,从而确保自己能够随时掌握对话中的主动权。
和他们谈话时,他们常常会貌似很热情地抓住你的手臂,让你备感温馨。
事实上,这不过是他们阻止听者举手而占据谈话发言权的壹种策略而已。
又如,人们于谈话的过程中,是否会因为对方和其发生了身体接触而生气,这完全取决于此人的文化背景,而你的行为必须符合各国宾客的礼仪习惯。
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就很热衷于于说话的时候,不断和对方发生身体接触。
而英国人却宁愿选择退避三舍,尽量不和对方发生身体接触,除非他是于众多观众面前进行体育比赛。
再次,学会察言观色,通过对方的各种言语和肢体行为,判断对方的需要。
切莫自顾自说,懂得换位思考,体谅对方的关切。
比如,日本人很于意对方的鞋子是否擦拭得很干净。
日本人每次鞠躬,最先见到的均是你的鞋子。
如果你的鞋子有污渍,那么他很有可能认为你对他不礼貌。
那么,如果你是当事人,当你发现日本宾客对着你的鞋子蹙眉时,你应该意识到他也许是对你的鞋子感到不满意。
3.总结
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了秘书礼仪的差异性。
秘书人员不但要正视文化差异给日常工作带来的重大影响,而且要善于了解、学习和尊重这种差异,且且将之巧妙地运用到涉外交往中,使我们于跨国商务交际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