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理论08试卷A

民族理论08试卷A

注意事项:1.考生将姓名、学号等信息写在试卷相应位置;2.必须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位置答题;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A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9.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A.44个B.45个C.46个D.47个10.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11.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建立了民族自治区A.3个B.4个C.5个D.6个1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A.80%左右B.64%左右C.45%左右D.27%左右13.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A.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B.正确执行民族团结政策C.大力举办民族教育D.各民族一律平等14.1999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实施范围是我国135个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

这项工程的名称是A.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B.兴边富民C.国防建设工程D.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工程15.克拉玛依油田位于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16.旗袍是中国以下民族的传统服饰A.汉族B.满族C.蒙古族D.瑶族17.《阿诗玛》是中国以下民族的民间长诗A.傣族B.苗族C.白族D.彝族18.好来宝是中国以下民族的民间曲艺A、哈萨克族B、朝鲜族C、撒拉族D、蒙古族19.泼水节是中国以下民族的传统节日A.京族B.壮族C.傣族D.苗族20.“那达慕大会”是中国以下民族的节庆活动A.柯尔克孜族B.俄罗斯族C.塔塔尔族D.蒙古族21.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之一,他的民族成分是A.汉族 B.蒙古族 C.满族 D.水族22.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有A.8个B.9 个C.10 个D.12个23.“芦笙会”是中国以下民族的重要节庆A.苗族B.瑶族C.畲族D.布依族24.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情节严重的,其处罚为A.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C.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5.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自治州A.30个B.35个C.25个D.20个26.、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军事家、战略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的民族成分是A.蒙古族 B.苗族C.侗族 D.土家族27.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的共同因素A.在逐渐增多B.在逐渐减少C.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D.正在消失28.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是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29.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注意事项:1.考生将姓名、学号等信息写在试卷相应位置;2.必须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位置答题;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A 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30.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31.初步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A.秦始皇统一中国B.两汉设置西域都护府C.唐朝设立安西和北庭都护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在民族六要素中,起基础作用的要素是A.共同语言B.共同文化C.共同生产方式D.共同心理认同33.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物属性D.特征属性34.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是A.经济关系B.血缘关系C.地域关系D.利益关系35.在民族发展中,“异源同流”现象属于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自然同化D.民族强迫同化36.民族关系中关键性问题是A.民族利益B.民族权利C.民族发展D.民族文化37.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1953年,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城市是A.西宁市B.南宁市C.银川市D.天津市38.曾任八路军120师政委的关向应的民族成份是A.汉族B.蒙古族C.壮族D.满族39.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A.只是经济问题B.只是政治问题C.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D.无关大局的问题40.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A.以夷治夷政策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D.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答题纸上。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41.中国民族理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实践的产物,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

A.科学性B.实践性C.继承性D.创新性42.民族素质一般包括A.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B.民族的思想政治素质C.民族的心理意识素质D.民族的人口身体素质43.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主要包括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和以下几个方面A.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增多B.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C.各民族的分界意识增强D.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4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还包括以下几个关系A.民族之间的关系B.民族与阶级的关系C.民族与国家的关系D.民族与政党的关系45.民族与国家的关联性表现在A.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B.民族与国家长期相依而存C.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民族对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46.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出现C.产品交换的发展D.战争和暴力冲突47.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处理民族问题要反对“三股势力”,主要指的是A.台独势力B.民族分裂势力C.宗教极端势力D.暴力恐怖势力48.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A.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B.矛盾越来越尖锐C.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D.各民族共同因素不断增多49.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注意事项:1.考生将姓名、学号等信息写在试卷相应位置;2.必须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位置答题;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A A.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B.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C.国家与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D.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50.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51.我国三项基本的政治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制度52.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A.盟旗B.自治区C.自治州D.自治县(旗)5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5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以下几方面内容A.建立民族自治地方B.设立自治机关C.行使自治权D.一国两制5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A.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B.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C.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有机结合D.聚居因素与散居因素的有机结合5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现有国家民委直属高等院校6所,即中央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和A.云南民族大学B.中南民族大学C.西南民族大学D.西北民族大学57.少数民族热情奔放,舞蹈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如“锅庄舞”、“孔雀舞”、“盅碗舞”等,它们分别是以下民族的人民群众所创作。

A.俄罗斯族B.藏族C.傣族D.蒙古族58.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途径有:A.发展民族经济B.加强精神文明建设C.坚持群众自愿D.开展东西协作59.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和A.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平等,并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B.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C.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D.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60.我国各个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共同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共同因素增多的政治和社会原因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共同因素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和动力D.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共同因素增多的精神纽带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两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答题纸上。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61.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有80种左右,有不少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字,有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

除回族与汉族同语同文外,其余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A.正确B.错误注意事项:1.考生将姓名、学号等信息写在试卷相应位置;2.必须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位置答题;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A 62.在当代中国民族大家庭里,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

A.正确B.错误63.中国民族理论以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A.正确B.错误64.民族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民族与宗教有各自产生发展的规律。

A.正确B.错误65.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野蛮时代高级阶段)进入阶级社会时形成的。

A.正确B.错误66.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A.正确B.错误67.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A.正确B.错误68.秦汉以来在中原地区种植的许多农作物以及瓜果蔬菜,如葡萄、芝麻、蚕豆、黄瓜、胡萝卜、胡椒、菠菜、大蒜、石榴等,都是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

A.正确B.错误69.我国坚持宗教与国民教育相分离的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但宗教只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宗教不得干预教育,不得在学校传播宗教、进行宗教活动。

A.正确B.错误70.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A.正确B.错误71.民族自治地方的党委书记必须由自治民族的中共党员担任。

A.正确B.错误72.有了人类就有了民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