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元堂小儿推拿一位老师的育儿经验
分享一下我的老师给我讲述的她的育儿经验:她分享前提了一个要求——听了不能白听,要照做啊,多反省自己!
1、聪明与否不重要
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我觉得那不是好事;关键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2、环境很重要
父母要做得正。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3、坏习惯VS好习惯
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那样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2倍,3倍于养成习惯的时间;不要因为一时眼前的短暂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孩子引入新的不良习惯,比如因为孩子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孩子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
4、尊重孩子,习惯换位思考
当我们想呵斥孩子的时候,静下来,想想如果自己这样被责骂会是什么滋味。
5、学会说话
说真话,当你发现有些真话说出来可能会效果不好,那就注意说话的技巧,宁可说一半,说的外交辞令些,也不要说瞎话;
6、不拔苗助长
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渐进,不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了解当前孩子的特点,不拔苗助长。
7、学会选择性干预
有预见性,明明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孩子强烈抗争并且自己还可能妥协,那么就不要去干预孩子,否则最后结果只会更坏不会更好。
如果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就告诉自己下狠招“遏恶扬善”。
8、饮食均衡
吃,注意比较均衡的配比即可,无需太精细;1岁以前孩子保证母乳量;一岁以后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饮食做不到各类搭配均衡,那么一周中的饮食搭配一下,都兼顾一下,
也是可以地。
9、喂饭问题
孩子不会饿死自己。
所以无需担心孩子吃而去喂饭。
10、三分饥与寒
给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
孩子运动量大,玩出汗风一吹更容易感冒,还更不容易好。
11、任其驰骋
玩不怕脏,不影响到自己安危,不影响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干涉太多,我带我的女儿都是放养,随便疯狂。
所以大家看到带小朋友们领读国学经典的她,和驰骋野外的她会感到十分诧异。
放手让孩子玩,摸爬滚打,不头破血流就可以。
不是所有危险的东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教孩子危险在哪里,怎么避免。
尽量多给孩子自己体会的机会,不直接告诉结果,让他去摸索,去磕碰,去失败。
12、教孩子学会等待
我经常带女儿的时候,她会急。
比如说等公交车,告诉她不要说太多,要静静等待。
13、负责与感恩
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孩子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
14、多陪陪孩子
睡觉尽量陪孩子入睡,这样让孩子很安心,很幸福,很甜美!
也许我们都不注意这些,每次我工作,女儿都是很不情愿自己去睡,昨晚也是,我工作到12点,她不愿去睡的时候我拍桌子,她很无奈地去睡了。
我们想,这对孩子身心好吗?我们是尽早让孩子独立?还是让孩子品尝孤独?
我们习惯了很多西方的观念,可是说亲子,还学西方的。
我们传统的亲子多好啊。
这不是理论,是自己内心的体悟。
和大家交流着才出来的话。
所以说交流产生智慧的火花。
15、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当孩子如饥似渴地专心做某一件事,不要强行去打断。
比如该吃饭了,孩子在画画,拼积木等,学会看着孩子等待一会儿。
16、社会上很多“早教”的方法,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信奉宁缺勿滥,过犹不及。
17、正确认识失败
教孩子直面失败,我可以不服,但是我输得起,我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再次冲击,但是我不能在对手面前大哭!
有小朋友进攻,学会审时度势,先正告一次,然后的基本原则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在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大叫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不先出手打人,无论谁先动手,你都不可以第一个哭。
但可以呼救!被打也没事,能打得怎么样?
18、感受田野
常带孩子去远足,去郊外;不惧怕风雨。
争取每年都能回一次乡下老家,过不一样的生活,现代很多妈妈懒,不带孩子出去,昨天我们还在讲,孩子对美好的乡村生活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