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30年)合肥市域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图)

(2015—2030年)合肥市域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图)


• 路外公共停车建设缓慢。
• 老城内停车配建严重不足。
• 缺乏停车差别化管理:停车管理在对
象、时间、空间和价格四维层面上均存 在缺位甚至错配,缺少分时分区分类分 价差别化政策。
中心城区停车泊位供给
泊位类型 结构
泊位(个)
建筑配建/配置泊位
242535
路内 公共泊位
路外
20537 1958
合计
265030
利用在建商合杭客专通道(合 肥-芜湖-湖州-杭州),结合 “上海-湖州”高铁通道规划 建设,实现“合肥-上海”直 接联系,通道时间约1.5小时。
合宁加密:
目前,合宁间仅有一条铁路 客运通道。规划未来目前的 合宁既有高铁通道调整为客 货混跑线路,平行新建合宁 高速铁路(350km/h)。
南京 宣城
镇江
规划人口分布
规划就业岗位分布
全日出行发生吸引量
主城发展趋势
依据现行轨道和道路规划方案,假定私家车 按当前趋势发展,远期交通拥堵由一环甚至 向二环外扩散,重要通道拥堵较为严重,需 要通过加密轨道交通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满 足迅速增长的联系需求。
建议:远期进一步加密轨道线网,远景构建 轨道出行为主导的城市客运体系;引导小汽 车合理使用。
区域重大交通枢纽有效提升城市地位 打通与国家级重要通道的衔接 通达城市数量、效率发生质的变化 对外客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处于国内前列
综合运输发展模式有待优化
区域运输通道比较缺乏
高等级交通设施较缺乏
重大枢纽集疏运系统缺乏
铁路通达
省内城市
铁路可直接通达 城市
亳州、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淮 南、六安、安庆、芜湖、铜陵、池州、 宣城、黄山
连接陆上丝绸之路:规划合西 高铁线路;
构建东北亚-华中-西南通道:
争取将连宿蚌-合蚌-合安九
西安
(简称连合九)铁路提升为国
家高速铁路;
争取京九第二通道:利用商合 杭-合安九高铁形成京九高铁 的第二通道;
成都
新建合宁、合武通道:新建合 宁、合武350km/h时速高铁重,庆 现状铁路调整为客货混行的普 通铁路;
合肥城市崛起与能级提升,综合交通系统是核心支撑 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核心模式
区域发展趋势
运输分布: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环渤 海和杭甬城镇群方向。
总体需求:远期客运总量9.1亿人次, 货运量8.4亿吨。
运输结构:航空、铁路运输能力大幅 提升,公路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水运 进一步加强。
客运总量(亿人次) 2030
出行总量:960万人次/日 出行次数:人均2.70人次/日 出行结构:机动化出行比例超40%,公交分担率提升较慢,以电 动自行车和私家车为代表的个体化出行特征明显。
出行距离:5.53公里,接近主要大城市。
城市
年份
步行
自行 车
电动 车
公交
出 租
摩托 单位 私家



其他
2013 26.0 5.5 27.4 18.4 1.8 3.1 3.6 13.7 0.5
出行方式 非机动车 大公交系统 非公交机动车
除步行 分担率 20%-30%
40%-50%
20%-30%
既有轨道线网规划:轨道共布设8条线和4条延伸线,共 322.5km。
评价路指标 快速路承担机动车交通量比重(%)
中心城区快速路平均饱和度 饱和度大于85%的快速路规模比例
中心城区主干路平均饱和度
二环内指标 30.1% 1.07 0.89 0.86
常州
无锡 苏州
“合肥-上海”快速通道(1.5小时)
南京
扬州 镇江
泰州
常州
南通 无锡
苏州
铁路设施规划
合杭强化:
利用规划建设中的“商合杭” 客运专线,高密度开行“合肥 -杭州”高铁(350km/h), 基本能够实现合杭间1.5-2小 时高铁出行圈。
合武加密:
既有合武高铁既有通道已经接近饱 和,列车运行速度250km/h已经不 能适应发展需求。规划将既有合武 铁路作为客货混行线路,新建“合 肥-武汉”高速铁路(350km/h), 并形成新的沪汉蓉快速通道。
500米覆盖率为89.7%,与规范推荐值存在一定差 距。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示意图
合肥市公交发展相关指标与规范比较
类别
合肥现状 规范推荐
万人车辆 拥有率 (标台)
13.0
12-15
建成区
线网密度 300米 (km/km2) 覆盖率
1.88
62.7%
2-2.5
50%
500米覆 盖率
89.7%
90%
现状公交线网图
• 路网总体规模不足。现状路网总里程2221km,二环 内道路密度3.77km/km2,与规范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 路网结构有待优化。主干路密度较高,支路发展目 标实现不够,尤其是西一环路附近较突出。
城市快速路(准快速路)系统存在问题 • 快速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跨组团快速通道不足。
快速路均通过一环路衔接,一环压力巨大。 • 快速路网与用地布局不协调。快速路两侧用地性质
• 出行总量:城市出行总量持续增加,由现状960万增长至1640万 • 出行距离: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拓展,人均出行距离由不断增加,将提升至8公里以上 • 车辆拥有: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小汽车持续高增,达到218万辆 • 出行方式:出行距离提升,小汽车出行优势显著,公交与小汽车竞争进入关键时期
预留郑合高铁线位:预留阜阳 经六安至合肥通道。 贵阳
昆明
石家庄
天津
济南
郑州
合肥
武汉
长沙
南昌
广州
南京
上海
杭州 宁波
高速铁路
福州
城际铁路
普通铁路
铁路设施规划
推进策略
东向:合沪直达、合宁加密、合杭强化 西向:合武加密,合郑明确,合西力争 南北:合九加速,京九确保 东北:合连强化
铁路设施规划
合沪直达:
规划思路
四项转变
适应型发展 解决主城问题 机动车自由发展
粗放建设
主动引导型发展 经济圈城乡统筹 轨道主导公交都市 建管并举、功能提升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交通特征
居民出行绿色交通主导、出行时距呈现大城市双高峰、高运距特征,机动 化程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私家车增长迅猛,交通拥堵集聚二环内
现状停车需求与缺额分布图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总体定位判断
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大背景下,合肥未来交通定位为: 1、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 2、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3、长江经济带核心综合交通枢纽; 4、长三角“沪宁杭合”四大枢纽中心之一。
高铁可直接通达
淮南、蚌埠、宿州、六安 、滁州、铜 陵、黄山
铁路不可直接通 达
马鞍山
问题研判
问题二:城市骨架路网初步建成,但路网总体规模不足,路网级配有待完 善,快速路与用地布局需进一步协调
• 城市道路建设进度的加快,“环放+格网”的 总体路网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 2006年至2014年,快速路从无到有,形成“一 环六射一纵”。
公交都市: 突出公交引导发展理念,构建轨道主导、多级 公交网络合一,高效率、高品质、支持双心两 扇两翼千万级超大城市的国际水准公交都市。
品质都市: 突出人本优先发展理念,打造多层交通网络和 谐、慢行网络友好,交通与生态、环境融合、城 湖相拥的人性化品质都市。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与强度缺乏控制,既承担组团间远距离交通需求, 又承担沿线用地大量到发交通,功能重合引发拥堵。
一环沿线现状多商业居住用地
问题研判
问题三:轨道交通1、2号线开工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公共交通系统 发展模式单一,场站建设滞后,服务水平较低
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公交客流增长缓慢:2014年6.9亿人次,年均增
区域 一环以内 一环至二环 二环以外
合计
2013年 5.88 4.16 2.15 3.33
2008年 5.44 3.82 1.96 3.56
公交覆盖显著不足
问题研判
问题四:停车增供加快推进,配建标准日趋完善,但供需依然失衡,管理 缺乏差别化
• 总体供需不平衡:中心城区总体需求
为36.4万个,总体缺额为11.4万个; 老 城、包河、蜀山缺额最高,二环内车辆 车位比仅为0.78。
新空间:经济圈协同发展、大都市区化通勤空间格局 新要求:新规范、新导则陆续出台
大都市区
合肥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
上海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
交通使命
支撑发展:国际竞合、东部传承、西部辐射
提档升级接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铁路公路、航空航运重大区 域交通设施布局,引领与支撑合肥城市与产业跨越发展,引领长三 角一体化和全球竞合、产业转移;
引导发展:空间紧凑、土地集约、运输低碳
积极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城市骨架交通网络和综合枢纽 体系布局,引导合肥经济圈和大都市区框架拉开,引导紧凑集约的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开发;
人本发展:多元一体、高效便捷、安全幸福
构建国际水准的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面对机动车高增 长带来的动静态双重压力与挑战,提出近期交通改善的总体策略、 重大项目和行动纲领,保障城市交通基本通畅和出行品质。
城镇人口1000万人。 通勤联系 • 主城与空港新城、合巢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