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教案北师大版(I)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特点。
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历史,培养理解能力。
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文中的小字、史料、插图充分展示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
小组分工合作积极收集有关电和电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感受电和电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加强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进一步加深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
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以导为主的教学法,读、讲、议结合。
采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用电器图像,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确定组长、发言人、时间控制员等,明确分工。
2.教师将准备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个调查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进行调查:
(1)人类认识电的过程;
(2)爱迪生发明创造的故事和成就;
(3)家庭使用电器的情况及感受。
4.学生课前主动查找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收集整理,制作课件。
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每当同学们打开电灯读书、打开电视看节目,或者使用微波炉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什么呢?(学生发言)
请学生再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类似的例子。
那么电这个奇妙的东西是谁发现的呢?它的发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什么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2.学习新课
一、人类对“电”的认识
其实人类最初对“电”的认识是从天空中的“闪电”获得的,知道它是一种会发光、发热、伴有声响、可以杀人毁树的力量,由此产生了“雷公”“电母”的传说。
那么,人类对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小字部分,并结合自己的课外调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小组学生介绍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
教师从学生的介绍中注意引导归纳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发电站的建立―电力的广泛应用。
利用学生介绍的材料帮助学生形成两点认识:
(1)有时人类对某种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认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
但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现或发明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2)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二、能源领域的巨变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人类从认识电到广泛使用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类开始进入到电气时代则由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大门的。
那么为什么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时间里能够发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呢?请各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注意点拨学生充分运用本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师生共同归纳:
当时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政治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从而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使自然科学有了新突破。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自然科学有了新的突破,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提醒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
(教师提醒学生内燃机
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这两个内容在下一节课中学习,本节课重点了解电力的广泛应用)
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课本中的一句话:“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和亮点。
)
三、围绕“电”的发明
电力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造。
其中,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成就最为突出。
1. 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是同学们很熟悉的一个发明家,他的很多发明创造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请第二小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并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爱迪生的发明成就。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却对人类贡献这么大,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的发明创造都是他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吗?他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小组开展讨论)
教师出示爱迪生的一段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帮助学生开展讨论。
师生在讨论中加深认识:爱迪生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创造性才能和他所依靠的集体的力量。
一个人的成功不会从天而降,努力才有回报。
2. 电器的使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电熨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那么我们国家的人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使用电器的呢?我国比西方国家在电气化方面落后了多少年?请第三小组给我们介绍他们的调查结果。
(教师鼓励各小组的成员就自己在生活中使用电和电器的感受积极参与发言,从中加深理解电气化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
)
教师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迅速地改变着社会上生产与生活的面貌。
由于使用电力,其他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
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
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能力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认识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那么,假如现代人离开了电,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出示有关2003年8月14日美国、加拿大部分地区停电的图文资料)
提问:从发生在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的停电事故,同学们得到什么启发?(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并进行总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 电力的使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2. 人类是否只能一味地依赖电力这一能源?
3. 你对能源的开发有什么建议?
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围绕板书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4.板书设计
评价
将三个小组的课堂表现以对抗表的方式展示出来,鼓励学生会有更出色的成绩。
21766 5506 唆 k7-
E
85 34714 879A 螚24614 6026 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