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2020年最新]
高三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2020年最新]
C
9.Fe3+的氧化性及其检验方法, Fe2+和 Fe3+ 之间的相互转化
C
10. 铜离子的水解
B
11.铜和硝酸的反应
B
12. 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
B
化关系
13. 合金
A
1.硅的性质及用途
A
2.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B
3.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B
4.硅酸的性质
题号 分值 难度系数
21
16
64.56%
22
10
38.80%
23
12
57.50%
24
12
32.00%
平均分 10.33 3.88 6.90
3.84
主要考查内容 物质分类、化学计算、除杂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配平、电子转移、基本反应类型、元素化合物性质。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实验误差分析、 化学与生活。 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工艺流程图分 析、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书写。 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操作、实验设计、装置选择、 实验装置作用、实验现象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的书写及配平、化学计算。
( 1)叙述能力差,造成失分较多。 ( 2)化学实验操作分析能力差。 ( 3)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不到位。 ( 4)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掌握不好,导致方 程式书写错误率高。 ( 6)化学计算复习和训练不足,学生的重 视不够。
5
五、对下阶段的教学建议
(一)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加强答题规范、化学用语表述准确、文字语言表述精要的训练。 2. 重视对化学信息素养的考查 ①准确把握试题所给信息的关键词、符号、图形、图表、工艺流程,限制条件、答题要求等。 ②挖掘隐含条件,剔除干扰信息,周密思维,把握核心。 3. 重视和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如:装置的正误识别、实验流程的分析、实验基本操作、
( 2)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差。
( 1)已知条件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率较 高。 ( 2)气体性质掌握不好。 23 ( 3)工艺流程图分析、理解不到位,不能 发现信息、利用信息。 ( 4)实验设计能力缺乏, 对实验步骤的理 解能力差,是造成失分多的原因。
原因分析 ( 1)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复习。 ( 2)学生的方程式配平能力不够,重视不 够,训练不到位。 ( 3)化学计算能力差。 ( 1)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差,平时没做
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突出化学学科特点,体现高考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为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
念,试卷设置了一些新情境题, 目的是使学生体会一旦身处陌生新情境, 会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
加工、 理解新情境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
试题既能较好地检测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
的掌握情况,又能对学生高三第一轮复习起到一定的检测、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也能让教师反
6
牢使他们在这次考试中低档题都不能很好完成。
3.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的基本方法,
鼓励学
生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 讲评提高学生的审题、 表达能力, 逐渐解决化学用语不规范、
答题不合要求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B
5.氯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毒性) A
用途
6.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取原理
B
7.漂白液漂白原理及应用
C
第四章
8.次氯酸钠、氯酸钠性质
C
非 金 属 及 9.硫单质的性质
B
其化合物
10.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A
1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B
12.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B
高三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试卷评价
本次的化学试卷是一套以教材为本, 立足于 《考试大纲》 ,面向全市学生的测试题, 总体来看,
试题难度适中,未出现难题、偏题或怪题情况。试题紧扣课本的基础知识,覆盖面广,突出学科内
的综合,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解题的规范性和思维的开放性,
注重对化学实验的考察
正确率 66.66% 48.21% 63.53% 74.24% 67.93% 59.45% 85.52% 70.29% 76.58% 64.37% 58.15% 68.60% 63.70% 45.21% 54.73% 70.66% 68.91% 45.72% 58.10% 65.15%
非选择题部分(含零纳入统计)
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1.物质分类 2.分散系 3.丁达尔效应
4.胶体的渗析、胶体的吸附作用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6.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书写
7.
Cl
-、
SO42-、
CO
23
的检验方法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1
9.简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层次要求 A B C B C B B B B
6.86%
67.93% 59.45% 3.92%
选D
0.95% 17.34% 5.82%
6.69% 10.18% 6.92%
7.67%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满分
2
2
2
3
3
3
3
正确选项
A
C
C
A
D
A
A
选A
70.29% 5.24%
8.57% 58.15%
7.12% 63.70% 45.21%
选B
8.84% 13.00% 8.01%
全卷平均分
56.46
【备注】 按全市 26739 人统计(含零纳入统计)
四、学生答题主要错误及其原因分析
题号 21
主要错 误 ( 1)物质的分类错误率较高。 ( 2)化学计算出错较多。 ( 3)氧化还原方程式未配平。 ( 4)除杂试剂选择错误。
( 1)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步骤、 计算及误差 22 分析错误率高。
离子共存 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元素化合物性质、常见物质间的转化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装置正误判断
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判断 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答案 C B C B C C B A C C A D A A C C D A B D
过或很少做实验。 ( 4)实验分析能力比较差。 ( 5)元素化合物性质掌握不好。
( 1)此题失分较多的原因仍然体现在多数 学生缺乏必要的化学实验知识。 ( 2)工艺流程题的练习量少,图中的很多 信息不会使用。 ( 3)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不好。 ( 4)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错误高。
( 1)实验操作的叙述不到位。 ( 2)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多。 ( 3)陌生化学方程式书写能力差。 24 ( 4)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差。 ( 5)综合分析能力差。 ( 6)化学计算能力比较差。
-
3
3
-
B
D
-
选A
4.38%
3.92% 12.18%
45.72% 14.45%
4.02%
-
选B
27.83% 11.19% 8.92% 17.149% 58.10% 13.78%
-
选C
54.73% 70.66% 8.30%
8.37%
15.77% 15.33%
-
பைடு நூலகம்
4
第二卷各小题答卷情况(含零纳入统计)
题号
13. 亚硫酸钠的性质
B
14. 硫化氢的性质
B
15. 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
C
16.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
A
17. 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及其与铁钝化作用
B
18.氨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 、氨水
A
的碱性
19. 铵盐的性质(受热易分解)
B
20. 硝酸和铁反应
4.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关注社会热点、生活实际。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能力,用
思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取长补短,对后阶段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启示。
二、 试卷结构及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一) 试卷结构和命题双向细目表 第 Ⅰ 卷选择题 1― 20 题共 50 分
第 Ⅱ卷非选择题 21― 24 题共 50 分
章节
第一章 从试验 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 质及其 变化
高三期中考试化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3. 做题太少。做题少,反应慢,做题速度就慢,考试时不能及时做完,而接触的题型少了, 遇见某些题就无从下手。且做题时不能很好的抓题干,理解题意,常出现误解题意,漏看条件等现 象。
4. 学生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缺少必要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习惯依赖老师。总希望老师总 结规律、总结知识点后交给他们记。但这些没有经过他们思考的东西即便强调多次也容易被遗忘, 也不能很好的被消化,且久而久之还使学生养成学习惰性。
程式的书写、 一些重要的概念等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所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很好的建立 联系,未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记忆的内容零散。 除此外, 不少学生未及时记住该记的规律、 概念、 方 程式,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做题时出现概念混淆、物质的结构式书写错等现象。
2. 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课上听明白即可,课后若没人监督则不主 动复习。这些因素导致刚复习过的内容学生考试时不会做、做错。
实验定量计算及误差分析,实验简答题的表述,特别要重视加强练习。 4. 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用化学视角观察现实问题,试题要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各类化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