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的正义论..
中,某种 形式的功利主义始终占据上风。道德哲学是 社会理想生活模式的基础之一,不改变一个 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哲学,便不可能改变 这个社会的各种体制。 从这点出发,罗尔斯便把功利主义的正义观 当作了批判对象。
根据他的看法,自由权利是个人的首要价值, 而公正(正义)是社会组织的第一美德。一个 社会体系,如果不具有正义,无论它是多么 的严密和有效,也不能算是最合理的社会。 对于一个充满活力的人类社会来说,除了 “解决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协调、 有效和稳定这三大基本难题”之外,在正义 观念上达成共识是必要的。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一言以蔽之,可称作正义即公 平的理论。得出这个理论的各项原则,首先需要说 明一个前提,这就是社会契约是如何产生的。 罗尔斯首先设计了一个纯粹假设的人类组成社会时 的原初状态,即一种自由组合的模式。在这种状态 下,参加订约而组成社会的各方都是平等的,也都 是有理性的,每个人都不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 身份、天然资质和自然能力的限度。
人们的评价:
著名政治哲学家萨托利曾指出,在20世纪七八十 年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中,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具有 “创造性突破”的思想试验。 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贝尔把罗尔斯比作20 世纪的洛克,认为他的《正义论》将决定该世纪后 期的发展,如同洛克和亚当.斯密的理论决定19世 纪欧美社会进程一样。 政治哲学家巴利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在道德 哲学和政治哲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一部同 霍布斯的《利维坦》具有同样价值的著作。总之, 罗尔斯几乎成了当今政治理论和学术的一个标准。
四、罗尔斯最著名的两个正义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用以保 证公民平等的自由权利。 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 则的结合,它的作用是限定不平等权利必须 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即面对社会和经济不平 等的客观事实,第一要保证机会平等,使机 会上的平等尽可能扩展到所有的职位和职务; 第二要使由于先天的差别而造成的不平等适 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
他认为,正义理论的对象是社会基本结构— —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 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 正义原则就是通过调节主要的社会制度,从 全社会的角度来处理人们出生伊始所具有的 “出发点方面的不平等”,尽量排除社会历 史和自然方面的非选择性因素对于人们生活 前景的影响。
社群主义者认为,正义是与善相关的,而不 是独立于善之外的。权利不可能用一种不以 任何特殊善生活观念为前提条件的方式得到 确认和证明。实践是先于理论的,正义原则 只能被理解为是对实际社会中盛行的诸种实 践方式的说明,因而怎么可能先规定一些抽 象的基本前提,然后推断出一些关于何种实 践方式才是合法的结论呢?
第十六章 罗尔斯和他的《正义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把握当代西方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罗尔斯的作 品及其政治思想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义的两个原则 难点:罗尔斯对功利主义正义论的批评
一、作者简介
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1921-2002),是 20世纪美国乃至西方思想界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1921年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43年毕 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 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 学院和哈佛大学任教,终年81岁。 他一生的经历看起来颇为简单,是个典型的当代美 国学者,从学校到学校,精心地教学,写作哲学论 文和著作。他没有参加过或直接推动一些激进的社 会运动,而只是以自己的学术成果影响了西方思想 界和学术界。他的著名代表作便是于1971年正式 出版发行的《正义论》。
哈贝马斯主张道德原则产生于主体间的相互 沟通。道德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沟通行为,只 有透过参与者们实际的对话,才能确定道德 原则的普遍性。如果某一个道德原则的有效 性受到挑战时,也只是通过实际的交谈或对 话,我们才能再取回对这个道德原则的有效 性声名,道德原则的证明不是一个单独的理 性存在自我思辨的推论。
三、正义的概念
罗尔斯把既存的主导西方社会的正义理论分 为两大类:(一)功利主义的正义观。 (二)直觉主义的正义观(契约主义)。罗 尔斯对这两者均不赞同。但他尤其反对功利 主义。
功利主义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评价 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政府政策的根本标准, 主张为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牺牲一部分人的 效用是可以的。 罗尔斯认为,功利主义很容易导致为了社会 或多数人的利益而侵犯个人正当利益的行为, 社会的强势集体和强权政府就是用这一理论 来为其侵犯个人权益的行为和政策进行辩护 的。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组织良好 的社会在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必须遵循 这样的原则: 第一,平等地分配权利和义务,保证每个人 享有最大的自由权利; 第二,对于那些无法做到完全平等的社会和 经济利益(主要包括权力、地位、收入和财 富)的分配,要设法保证机会公平;
第三,由于能力和天赋的影响而产生的不平 等分配,必须以有利于最少受惠者(至少不 损害)为条件; 第四,人们为了合作而组成社会,社会是一 种共同的资产和理应共享的资源,那些先天 有利的人,由于更多地使用社会资源而获益, 理应对最少受惠者做出补偿。
在这两个原则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 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 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 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 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 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益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 分配存在,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最少受 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 的生活。
二、《正义论》简介
《正义论》一书是罗尔斯积近二十年的努力 思考的一部心血之作,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 成,把罗尔斯十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 的思想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条理一贯的体 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 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 正义理论。
研究的主要问题:
罗尔斯试图研究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研究一个理想 的社会应该确立怎样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贯彻怎样 的原则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社会 合作而产生的利益和负担。 罗尔斯的理论处理的是分配公正的问题。分配的公 正所牵涉的是,社会成员应根据什么原则来分配他 们所享有的权利、自由、物质方面的报酬,以及他 们应承担什么义务。也就是说,究竟什么样的分配 原则才算是合理的或合乎道德的(也即正义的)。
《正义论》展示了罗尔斯精心阐述的严密而条理一 贯的理论体系。全书分三大部分:《理论》篇论述 了他关于正义的基本理论,主要概念和范畴,基本 出发点;《制度》篇论述了正义原则如何运用于社 会制度,探讨了自由、宪法、多数原则、政治义务、 非暴力反抗等重大政治体制问题;《目的》篇涉及 理性、价值、目的、善等伦理价值问题,特别是社 会稳定性的伦理基础。罗尔斯由此而设计了人们相 互奉献福祉、公正、和谐、稳定的理想王国。 全书涉及内容广泛,论述全面而详尽,其风格主要 是再度采用较为思辨的语言引经据典地阐述实质性 的理论问题。
在自由组合(通过契约)而成一个社会共同体的时候, 人们所确立的正义规则(或制度安排)是在这样的心 理驱使下形成的:每个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证 自己获得最大利益(最大获益),而是怎样尽可能避 免自己受到损害(最大避害)。这就是博弈论中的 “最大的最小值”规则,即人们会选择那种其最坏 结果和其他选择对象的最坏结果相比是最好结果的 选择对象。 这一规则排除了功利主义以最大利益总额为目标的 选择原则。按照“最大的最小值”规则来选择,其 结果必然会推导出两个正义原则。
极端自由主义者诺齐克认为,国家因维护个人自然 权利而自然地产生,当政府的职权超出守夜人的范 围而进入负责或监理分配的公正时,它一定会侵犯 到个人所拥有的自然人权。 平等自由主义者德沃金认为,罗尔斯隐藏在契约论 之后的深层理论仍是一种权利理论,这种权利不可 能是某种特殊的个人权利,不可能是指向特定个人 目标的权利,而只能是一种抽象的权利,这种抽象 权利看起来像是一种对自由的纯粹权利,实际上则 不然。
影响:
通过两个正义原则的支持和论证,罗尔斯成 了当代社会政治混合制度的支持者,即把自 由主义民主、市场经济和再分配的福利国家 几种不同的要素结合了起来。 他的独特和雄心在于,他想为这种综合制度 和政策提供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他的 《正义论》自1971年出版后在十多年的时 间内一直支配着英语世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引起了大量的评论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