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把握课堂节奏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65-01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
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进而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
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就会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研究并设计好课堂提问
第一,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认真思考。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问的方式必须有效。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
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
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
第三,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
堂提问的随意性。
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
三、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
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
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
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
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
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
方式,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喜用。
“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
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
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创建学习型课堂
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创建学习型课堂。
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
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敢于质疑、主动提问,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
小学课文绝大部分是情文并茂
的美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
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