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蔬菜种子学 :第十章:甘蓝良种繁育

蔬菜种子学 :第十章:甘蓝良种繁育

我国栽培的中熟或晚熟品种多属此类。 北方以晚熟种贮存过冬,南方可在露地越冬, 陆续上市。
圆头类型品种在长江流域作春甘蓝 栽培易发生早期抽薹现象,而尖头 类型的品种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一 般抽薹较少。平头类型的品种的抽 薹情况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注意:在引种工作中,应注意品 种冬性的强弱。
二、 开花授粉习性
或母系选择法。
(三)杂种优势的利用 1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种一代 如京丰1号、晚丰、报春、新平头、夏
光等。 2 自交不亲和系的实用标准 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大于5, 花期自交亲和指数小于1, 兄妹交亲和指数小于2。 3 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省工办法
开花期每隔1-2天喷一次5%食盐水
五、良种繁育
(一)甘蓝的种子繁殖:
田间管理与甘蓝的一般留种田相同,经冬贮后, 下年春定植、采种。露地定植时间为3月中旬, 父母本行比一般按1∶1的比例隔行栽植。父母 本相间种植,定植密度6.0~9.0万株/hm2。
若父、母本花期不遇,可采取摘心措施调节花 期。如果双亲的花期相差7~10天,可将早开 花亲本的主茎和一级侧枝的顶端掐掉,以促进 二、三级分枝的发育,使其花期相遇。如果末 期花不一致时,可将花期长的亲本的花枝末梢 打掉。此外还应做好去杂去劣、适时切包、放 蜂授粉及防止倒伏等。
1 一代杂种种子的繁殖
2 定型品种(自由授粉品种)的种子繁殖。
甘蓝的留种方法因地区而异,长江流域 及以南地区,选出的种株可直接栽在留种地。 北方可栽在阳畦内越冬或切除外叶后在窖内 贮藏越冬,第二年春暖后再栽到露地.
留种植株应在种性较纯的大田内选择,或 专门设置留种田,在留种田内去杂去劣。
(二)种株的选择
结球甘蓝常规品种良种生产
结球甘蓝良种生产多采用成株采种法或 半成株采种法进行。
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技术
甘蓝是雌雄同花的异花授粉作物,目前 主要利用自交不亲和系来进行杂交制种。
在用中熟或中晚熟品种自交不亲和系进行制种 时,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早熟或中 早熟品种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时,可于8月上旬 播种育苗。
甘蓝植株在有8-9片以上叶子时,才能感受 低温而通过春化阶段(绿体春化)。
甘蓝的花序为总状花序。从顶芽抽出的 花序为主花序,最先开花,从主茎上发生的 每一花序往往再分枝一二次,每一花序上的 花是从下向上陆续开放的,整株的花期约3 -4个星期,一个品种的花期随品种有较大 差异,一般为40一50天,长者可达两个月。
1 定植时苗选
2 叶球成熟期选择
3 抽苔期选择
淘汰抽苔特早,冬性不强的母株,这对 作为春甘蓝栽培的品种特别重要。
良种田有时一般采用混合选择法,良种 选不多于植株总数的25%,超级良种选3-5 %的优良植株。
(三)种株的处理
常用的有三种方法.
1 留心柱 将叶球的外部及外叶切去,只留心柱; 连根拔起,藏于留种地。
(三)种株的管理
(四)种株的收获和脱粒
(五)甘蓝的扦插繁殖法
春甘蓝扦插留种能扩大繁殖系数10-15 倍,选腋芽扦插成活率可达70-90%,一般 在芽长3-6cm长时切下扦插。 (六)利用组织培养法繁殖甘蓝
(七)应用赤霉素加速甘蓝世代的繁殖
结球甘蓝常规品种原种生产
(1)在莲座期和结球期分期选择和标记具有本品种 典型性状的、外叶较少、叶球大而紧实的优良单 株,并在收获前复选一次,将中选叶球连根挖出 栽到留种田或阳畦假植。 ( 2)春季再定植于采种田,在隔离条件下自然授 粉,种子成熟后分株采种编号。 (3)秋季分株系播种定植建立母系圃,分期选择母 系内和母系间均表现整齐一致的且商品性优良的 母系数个,把选择的母系挖出后分系定植或假植 后定植于采种田,在隔离条件下让母系间或母系 内自然授粉,种子成熟后混合采收即为原种。
甘蓝育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7世纪末期由俄国 传入我国黑龙江及新疆等地。甘蓝抗寒 力强,有一定为耐热能力。
本章将介绍甘蓝育种的主要目标、 种质资源、生殖生物学、育种途径和方 法和良种繁育体系。
类型 白球甘蓝( Brossica oleracea var.capiata L. f.alba DC.) 红球甘蓝( Brossica oleracea var. capiata L. f. rubra Thell.) 皱叶甘蓝( Brossica oleracea var. subauda L.) 花椰菜(Bro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 subvar.cauliflora DC.)青花菜〔 Bro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 Plenk〕 抱子甘蓝( Brossica oleracea var.gemmifera DC.) 羽衣甘蓝( Bro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DC.) 球茎甘蓝( Brossica oleracea var.caulorapa DC.) 白花芥蓝( Brossica oleracea var.alboglabra Bailey)
(二)、结球甘蓝的类型 1.尖头类型
叶片向上生长,开展度小。外叶一般少于15片, 叶球较小,是心脏形,多为早熟品种。在长江流域主 要作春甘蓝栽培,不易抽薹(最早由英国传到欧美再
2.园头类型
多为早熟或中熟品种,在北方主要作春甘蓝或早 熟的秋甘蓝栽培;在南方作春甘蓝栽培易抽苔(最初
3.平头类型
切的方法有:
(1)将心部垂直切成约 6 cm见方的柱形。 (2)用尖刀在叶球的基部向上斜切除一圈, 然后用手揭去叶球的外部,
2.刈球
将叶球从基部切下,切面稍斜以免髓部 积水腐烂。切球应在霜冻前半月完成,使外 叶内侧的芽能及时萌发。待芽长3-6厘米可 切除外叶,带根掘起栽于留种地。
3.带球留种
南方严寒前栽植,北方切除部分外叶在 窖内贮存,翌年春暖后栽植。春暖前用刀在 叶球顶部切一十字形,深度约为球高的三分 之一(切口在生长点上面)
三、主要育种目标
1.丰产性的选育 2.提高品质的育种 3.选育早熟而不易抽苔的春甘蓝品种 4.抗病品种的选育 5.耐高温品种的选育 6.耐储藏品种的选育
四、丰产性的选育及杂种优势的利用
(一) 产量构成因素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株数×结球率 ×叶球平均重
(二)、杂交后代的选择祛 甘蓝的杂交育种主要采用集团选择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