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及古诗词

一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及古诗词

一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及古诗词(含义)
第一单元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花齐放百鸟争鸣
第二单元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第三单元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
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第四单元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注释】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第五单元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歇后语: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竹篮子打水一一一场空
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一七上八下
第六单元
池上
【唐】百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米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幵。

【译文】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
天气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第七单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第八单元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译文】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注释】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平生:平素,平常。

轻:随便,轻易。

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一:一旦。

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