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康复方向)教学计划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方向)教学计划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际需要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为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坚持德育领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志愿为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注重智育提高学习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创造品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3.促进身心发展学习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理论教育和基本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科研和康复医学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诊治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下列知识和能力:1 .本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中医学基础知识;2 .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 3 .具有对常见的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4 .康复预防与评价的基本技能;5 .康复治疗的原则和初步处理技能; 6 .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基本学制和总体学分(一)基本学制基本学制为5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在4-8年内完成学业。

(二)总体学分1.完成学业规定学分:262. 5 学分(不含特殊学分和奖励学分);2.特殊学分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等环节,共5. 5学分;3.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励学分最高不超过10学分。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二)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康复学、康复疗法学。

五、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课程类别课程模块学分比例(%)必修课通识教育课36. 5 13. 9 专业基础课69. 0 26. 3专业教育课64. 0 24. 4选修课限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6. 0 2. 3 基础拓展课8. 0 3. 0 专业拓展课10. 0 3. 8 任意选修课16. 06. 1实践课实践教育课53. 0 20. 2 合计262. 5 100 六、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一)课程设置全部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种。

1.必修课必修课:开设61门课,共3718学时,其中理论2212学时,实践1506学时(实验1106学时,见习400学时),二者之比为1 :0. 68 ,平均周学时25. 1。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比例如下:(1)通识教育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 势与政策, 共328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8. 8%。

体育课:第一至四学期开设, 共132 6%。

英语课:第一至四学期开设, 共264 1% 。

计算机课:第二学期开设, 共80学时, 军事教育课:第一学期开设, 共36学时,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第一、六学期开设, 共2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0. 6%(2 )专业基础课开设医用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医用 化学、人体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生 物化学、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 组织病理学实验、 卫 生统计学、 病理生理学、药理学、 机能学实验、卫生法学、 医 学心理学, 共 1316 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5. 4%。

(3 )专业教育课开设诊断学、预防医学、康复评定学、精神病学、 外科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 中医学、康复疗法学、 妇产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 3. 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 7. 占必修课总学时的2. 2%。

占必修课总学时的1. 0%。

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外科学、临床康复学、内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救医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医学伦理学,1538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41.3%。

2.选修课为强化素质教育,扩大知识面,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好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

限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开设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硬笔书法、音乐欣赏、美术鉴赏、课件制作技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基础拓展课:开设医学导论、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临床药理学、医学写作、医学文献检索、推拿学、科研设计、运动学与运动力学、医学辩证法。

专业拓展课:开设法医学、循证医学、医学英语、临床营养学、社会保障学、核医学、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执业医师考试培训。

3.实践课实践课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

临床见习安排在第7、8学期,共10周,毕业实习安排在第9、10学期,共52周。

(二)基本要求 1 .入学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主要对学生讲解教学计划、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校规校纪教育,介绍学校的情况和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对今后5年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2 .军事教育:军事教育包括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进行。

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军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国防意识。

3.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教育同国内外现实和学生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

4.形势与政策课:第一至五学期开设,共2学分。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劳动教育: 前三学年安排劳动,分散在各学期进行。

后两年参加医护劳动,结合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进行,通过劳动锻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6.社会实践: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特别是基层卫生工作状况,增进学生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学生为医学事业献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7.体育课:按照高校体育工作要求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运动技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8. 艺术教育课: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按照国家有关艺术教育的要求组织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9.英语:通过前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大部分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并争取更多的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

10.计算机课:侧重于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文字图像信息的编辑排版、操作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计算机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11.专业基础课: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恰当地联系起来,牢固掌握清晰、正确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质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

12.专业教育课: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运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急、难、重症的临床特征和基本诊疗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实践环节,把理论教学和学生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培养独立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专业教育各个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13. 实践教育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直接参加临床工作,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能,具备对常见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熟悉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和临床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14.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七、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全学程按252周安排,其中入学教育、军事教育2周,教学133周(第1学期16周,第8学期15周,其他学期单学期均18周,双学期均16周;第7、8 学期各包括5周见习),期末考试16周(前8个学期每学期2 周),实习52周(在第5学年进行,包括接送时间),假期44周(前3学年每学年寒假4周,暑假8周,国庆节1周,第4 学年寒假4周,国庆节1周),毕业考试2周,毕业教育、鉴定和办理毕业手续1周,机动2周。

八、成绩考核与毕业、学位授予成绩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坚持教考分离制度,主要课程考试使用国家题库,并逐步建立其他课程的考核题库,实现考核的标准化、现代化。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完成规定的学分,毕业考试合格,准予毕业,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