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作者介绍:雷雨声(1932—) 作曲家。
四川长寿人。
40年代末在重庆巴蜀中学读书时,曾创作反内战歌曲。
1951年考入鲁迅文艺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前身)学习音乐,1984年至1988年任辽宁歌剧院副院长兼辽宁乐团团长;现任广东省音乐教研会会长;广东省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代表作有歌曲《迎宾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和器乐曲《春天来了》等。
作品简介: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创作于1956年,是雷雨声青年时代的作品。
1956 年在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上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1957年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器乐竞赛,荣获金质奖章。
这首乐曲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扑蝶》、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音乐素材改编而成的。
原为高胡和两架古筝演奏的三重奏,形式新颖,色彩华丽。
也可用高胡、古筝、扬琴构成三重奏形式来演奏此曲。
作品充分发挥了这些乐器特有的音色——明亮、华美,以及擅长于表现欢乐情绪的特点。
全曲分引子和三个段落,为复三部曲式结构。
引子由高胡奏出加以伸展的主题音型,古筝则在高胡的延长音时伴以急速的上行模进琶音。
①
这段富于浪漫主义气息的旋律高亢而明亮,犹如强劲的春风吹过
大地,驱走了冰雪严寒;古筝的琶音衬托好像万物苏醒,充满生气。
第一部分音乐采用附件民歌《采茶灯》的音调构成单三部曲式,首先由高胡慢起渐快地奏出一支《采茶扑蝶》的民歌旋律:②
轻松、活泼的旋律配以节奏分明的伴奏,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春天景色之中。
紧接着由高、低音筝分别在不同音区用不同音型演奏出主旋律,高胡则以支声复调等手法衬托进行,更增添了大自然百花盛开、气象万千的热烈气氛。
之后又奏出了一段抒情、柔和的旋律:
③
这段音乐具有新的色彩因素,徐缓的节奏,波浪般行进的旋律,与欢快跳跃的第一音乐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尤其是高胡与古筝此起彼伏的交错进行,表现了人们对于春天来临的赞美与喜悦,同时也有令人陶醉的幸福感。
接踵而来的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部。
高胡以快速加花变奏第一主题加以反复,但它着重发展了原有切分节奏部分,今儿使乐曲别开生面,产生错落跌宕的效果:
④
连续的变节拍使音乐具有坚韧气质。
而紧接而来的一连串十六分音符连奏:⑤犹如五彩缤纷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
这段音乐也为向具有华彩乐曲中部过渡做了音乐和情绪上的连接。
第二部分(即中段)是高胡主奏的华彩部分。
采用云南民歌《小
河淌水》的音调,把人们引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⑥
这一音调在高胡的低音区重复演奏,并加以压缩分解,为高胡独奏的出现做了充分的准备。
随后高胡即以熟练技巧演奏快速上、下行乐句的华彩段,出色地模拟了彩蝶纷飞、鸟语花香的浓郁春色。
这段音乐充满春天的活力,具有诗一般的生动意境,引人入胜。
第三部分(再现部)音乐速度更加快了,情绪也更为浓烈,它集中了第一部分音乐的几个最具有生气的段落,并赋予了更加华丽的色彩,使欢快气氛达到顶点,鲜明刻画了春回大地的动人意境。
音乐格调明快流畅,一气呵气。
教学建议:《春天来了》取材于福建民歌《采茶灯》,同样取材于《采茶灯》的还有福建民歌《采茶扑蝶》。
教学时可由学唱《采茶扑蝶》入手,熟悉音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