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ppt)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ppt)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
• 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 构发生明显差别,相邻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生 理功能。
• 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愈合在一起形成体区,机能分 工更明显:
-头部 昆虫的前6个体节都不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 和感觉中心; -胸部 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运动中心; -腹部 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头胸部 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头后部的一些体节常与头部联合 形成; -躯干部 有爪类、多足类头部之后的体节则形成躯干部。
• 外骨骼分片:在骨片间的节间部分不含外表皮或 外表皮不发达,因此较柔软,不防碍身体活动.
• 蜕皮现象(ecdysis)
(四)发达的横纹肌
• 节肢动物的肌肉不象环节动物等形成皮肌囊,而 是肌纤维集合成肌肉束,且往往按节排列;肌肉 束收缩更加强大有力;且两端附着在骨骼上,通 过骨骼的杠杆作用,运动可调整和放大,以增强 效能。总之,运动能力得以增强。
节肢动物-外骨骼
• 外骨骼作用
– 保护内脏器官免受机械损伤
–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 抵抗不良环境及病毒细菌等的侵染
– 与附着在体壁内面的肌肉协同完成各种运动 • 外骨骼构成 :
-上表皮(epicuticle):最外层,最薄(0.1-1微米厚),含蜡层、 色素,不透水 -外表皮(exocuticle):最坚硬部分,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含有 钙盐、骨蛋白 -内表皮(endocuticle):相对较厚;具柔软、延展性,主要成分为 蛋白质、几丁质复合体
死亡 – 血液无色,多为血青蛋白
• 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与环节动物的背血管 同源
• 昆虫等大多数节肢动物的血液只输送养料,而 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的输导则全靠气管
(六)呼吸系统
• 呼吸器官的多样性(五种)
– 体壁:水蚤、蚜虫等低等的小型节肢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靠体表直接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 鳃:虾、蟹等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 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
• 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 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 可分为体壁肌和内脏肌 • 肌肉束往往按节成对排列,相互拮抗,例如每只
附肢一般有3对附肢肌,可使附肢朝前后、上下、 内外各种不同方位活动
(五)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
1、混合体腔(mixed coelom)(血腔)
(八)排泄器官
1、低等或结构简单的种类没有专门的排泄器官, 其代谢产物存留于皮下通过蜕皮时排出
2、小部分以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为排泄器官, 开口于附肢基部(氨)
• 甲壳类——绿腺(触角腺,antennal gland)、颚腺 (maxillary gland);
• 意义:体节既分化,又组合,从而增强运动,提高了动 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二)分节的附肢
• 附肢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关节,以关节膜相连 •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分节的附肢增加了附肢运动的灵活
性。 • 由于附肢着生的体区存在差异,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
机能发生了分化
-头部附肢形成口器、触角; -胸部附肢用来运动、辅助呼吸; -腹部附肢用来游泳、爬行,有的转化成生殖器。
• 高效、独特的呼吸器官——气管:
– 结构功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 特点:不需要通过血液直接进行气体交换
叶鳃和丝鳃 书肺模式图
气管的模式图
节肢动物-气管
(七)消化系统与取食
• 消化系统发达,捕食能力增强,摄食碎食 能力增强
• 组成
–前肠;中肠;后肠 – 头部口周围的附肢变为口器
昆 虫 - 内 部 解 剖 ( 示 消 化 系 统 )
– 书鳃:鲎,由体壁表皮细胞向外突起,或是体壁整齐折叠成书 页状,有血管分布
– 书肺:蜘蛛、蝎,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 – 气管:昆虫、马陆、蜈蚣等,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
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且直 接从组织排放二氧化碳
• 书鳃、书肺的共同点:增大体表与水或空气接触的表 面积
血腔形成过程与 真体腔形成过程对比图
节肢动物-混合体腔(血腔)
2、开管式循环系统(简单)
• 开管式循环系统
– 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 条短动脉构成
– 血液经心脏→动脉→血腔→心孔→心脏 – 心脏脏壁有肌肉,能自主搏动,血流有一定方向 – 利于血压降低,如果附肢折断,可以避免大量出血
• 单肢型节肢由双肢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 退化,只保留了原肢和内肢,例如昆虫的3对 步足
双肢型(biramous)
单肢型(uniramous)
(三)几丁质的外骨骼
• 体壁:角质膜(外骨骼),上皮,底膜 • 外骨骼(exoskeleton):包被节肢动物身体的
角质膜(Cuticle)就是外骨骼,成份主要为几 丁质和蛋白质。特征是坚硬厚实而发达。
• 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具有分节附肢的动物。身体分 区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与环节动物不同:
疣足 按节分布,数量多 形态单一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不分节 无肌肉附着
节肢 按体区分布,数量少 形态多样 与身体之间有关节 附肢分节 有大量肌肉附着
(二)分节的附肢
节肢可分两种类型,即双肢型(biramous)和 单肢型(uniramous)。 • 双肢型较为原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等)
• 胚胎发育早期,肠腔法形成中胚层,随后出现按 节排列的体腔囊——随后,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 断裂开,并与组织间残存的囊胚腔相互沟通,使最 终形成的体腔(体壁与消化道间的空腔)既来自 囊胚腔又来自体腔囊体腔,称混合体腔。混合体 腔内含有血液,又称为血腔。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真体腔的一部分+囊胚腔=混合体腔(血腔)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 物门(ppt)
优选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进化地位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 >100万)、 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 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在无脊椎动物 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 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 了陆地的所有生境。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 类群。一般认为,节肢动物是由环节动物 演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