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与流程1 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与程序1、目的为了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保证检验科教学科研、日常工作及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应范围凡在检验科参与购买、储存、领用、使用、运输化学危险品的部门和个人。
3、化学危险品的定义化学危险品为易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氰化物、毒害品和腐蚀品及放射性物品等。
4、购买4.1制定化学危险品采购计划必须根据生产需要和仓库储存条件进行。
4.2所有化学危险品的购买必须报院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购买。
4.3购买新种化学危险品时,须向供货商索取该种化学危险品的《规范技术说明书》,并向合格的化学危险品供货商购买。
4.4供货商供应的危险化学品上应该按《规范技术说明书》标贴明显的危险品标示。
若无危险标示,由公司进料验收时按化学危险品的分类进行标示。
5、验收及储存5.1验收5.1.1化学危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验收,包装完整,不得有破损和泄露的情况。
5.1.2购进的化学危险品应当在包装内附有与其一致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上加贴与包装内危险品一致的标示。
5.1.3不符合验收要求的可拒绝入库。
新增加的化学危险品种类要先仔细阅读说明书。
5.1.4验收员验收后凭证详细核对品名、危险品编号、规格、数量,入库后根据其化学性质及储存条件妥善放置到相应的储存地点,及时填写记录。
5.2储存5.2.1化学危险品仓库必须严格执行入库发放制度,依安全库存量原则不得超量储存。
5.2.2储存场所必须由专职人员进行管理,非权责人员不得入内。
5.2.3储存现场需悬挂各类化学危险品的《规范技术说明书》。
5.2.4存放场所必须有明显文字标示“严禁烟火”。
储存场所应当作适宜的温度管控。
5.2.5凡危险品性质互有影响,相互抵触的,必须分库储存,不得混放。
5.2.6化学危险品的堆放应按标示分区存放,不得过高过密,并保持六距(墙距、垛距、顶距、梁距、灯距、柱距),并保持安全通道的畅通。
5.2.7化学危险品的仓库须定时对储存状态进行检查,将检查的情况记录后,由科主任确认。
5.2.8储存易燃、易爆物料的仓库的附近,不准进行封焊、维修、动用明火等可能引起火灾的作业。
如因特殊需要进行这些作业,必须经批准,采取安全措施,派人员进行现场监护,备好足够的灭火器材。
作业结束后,应当对现场认真进行检查,切实查明未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5.2.9仓库要经常保持整洁,对散落的易燃、易爆物品和杂物应当及时清除。
用过的棉纱、抹布、手套等用品,必须放在库外的安全地点,妥善保管和及时处理。
5.2.10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的化学危险品,不得露天存放。
5.2.11在危险品仓库的防火间距内,不准堆放可燃物品。
仓间内通道、安全出入口以及通向消防、水源的道路必须通畅。
5.2.12易燃、易爆液化气体(液氮等),使用时瓶内物质不得用净,要留有余压。
防止物料窜入。
6、发放6.1化学危险品使用部门需填写领料单,经科主任核准后方可领取。
6.2仓库管理人凭领料单发放,并将化学危险品名称、规格、数量记录于物料出库登记表,然后领料人签上姓名和日期后方可领取。
7、使用7.1化学危险品使用必须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现场应开启排风系统,以保持通风,并配有消防器材和防护设施。
7.2使用现场应严禁烟火,并有明显标识。
7.3不得在化学危险品仓库分装溶剂,以免因空气中溶剂浓度过高引起爆炸或中毒事故。
7.4使用或接触过化学危险品后,未彻底清洗手部之前严禁抽烟或进食。
7.5装化学危险品的容器应有明显的中文标识。
7.6在分装化学危险品时,分装人员须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并使用承接盘防止泄漏。
8、废弃物的处理废弃的化学危险品及其容器,按相关法规进行适当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9、应急管理9.1存放化学危险品的场所应设置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干砂、空桶、碎布等应急用品,并配备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这些物品应放在有醒目标示的地方。
当有事故发生时,仓库管理员及科室其他人员必须会熟练使用以上物品。
9.2化学危险品的的存放、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时,按照《规范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及时处理。
9.3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向科主任报告并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和院领导报告。
10、培训10.1参与化学危险品购买、储存、分装及使用的相关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内容。
10.2参与化学危险品购买、储存、分装及使用的相关人员必须熟悉处理紧急事件的应急程序。
10.3检验科要对参与购买、储存、分装及使用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参与相关操作。
附1:附2:检验科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中文名:盐酸英文名:H ydrochloric acid分子式:HCl相对分子量:36.46熔点:-114.8(纯HCl)℃沸点:108.6(20%恒沸溶液)℃相对密度:1.20(水=1)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危险性: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及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中文名称:无水乙醇英文名称:Methyl alcohol;Methanol分子式:CH4O分子量:32.0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0.79(水=1)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禁忌物: 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属Ⅲ级危害(中度危害)毒物。
对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对血管神经有毒作用,引起血管痉挛,形成瘀血或出血;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使视网膜因缺乏营养而坏死。
急性中毒: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酸中毒和视神经炎为主,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
病人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狂燥不安、共济失调、眼痛、复视或视物模糊,对光反应迟钝,可因视神经炎的发展而失明等。
慢性中毒: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眩晕、震颤性麻痹及视神经损害。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中文名称:冰醋酸英文名称:Acetic a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