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果有来生

如果有来生


每当事与愿违,我们总是愿意去 期待来生,期待在来生中每次的相 遇都能化为永恒。然而,来生始终 不过是海市蜃楼,我们不能永恒, 也没有来生。那些对来生的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是种追求吧。 命运是件很奇妙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三毛在荷西逝去之后 写的那些话:“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 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 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的活下去, 那么我拚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 她选择做一只“不死鸟”,不轻言消失与死亡,只因为有 爱,只因为有与荷西的承诺。以前看《梦里花落知多少》 的时候经常感慨:一个女子可以如此坚强,是什么力量在 支撑呢?不依附、不依靠、不寻找,似乎认定命里既来的 东西,又不屑于命运的安排。一个人的信念就是如此巨大, 它可以摧毁一切,也可以支撑一切。
——三毛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 平),中国现代作家。 1943年出生于重庆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 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 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81年回台后,曾在 文化大学任教 1984年辞去教职,而 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 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 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三毛经历了灰 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 了她作品的基调。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 格中保持了下来,并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 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 的美丽。 三毛在文章中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大量的白描。 她总是写原生态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为的雕琢。 三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表现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统一 的性格,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 是散文,她的文字里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