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生命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论生命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论生命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摘要:生命教育对人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真解读个体生命的意蕴,发现个体
生命的价值,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倾听个体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教育
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和基础。

因为生命教育建立在每个个
体基础上的,而生命教育“要真正关注个人,就必须关注生命,因为
生命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个人最可贵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个体发展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培养人的活动是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离开了每个学生个体的生命,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意识和价值。

教育要想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处理好与人的个体生命之间的这种关系,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现自己生命的无限风采,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启迪和引导。

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只有把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它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展开自己的活动,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如若教育离开了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这一真实的存在,那么,它将永远是无限的,片面的,脱离实际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认为:“人们为了寻求生命的答案,总是通过各种实践不断地变换身心自由释然的游戏,这种不断超越以求更新的活动可以说是倾听生命律动的行为。

”如果我们脱开了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识读,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生命律动的倾听,只是机械地按照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计划去从事教育工作的话,那么,这种教育“将意味着生命将会萎缩,无节制,变得晦暗不明和无知粗俗”⑴
由此可见,认真解读个体生命的意蕴,发现个体生命的价值,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倾听个体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教育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和基础。

因为生命教育建立在每个个体基础上的,而生命教育“要真正关注个人,就必须关注生命,因为生命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个人最可贵的。

”⑵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发生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生命对每个人仅有一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失去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进而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呢?在深深的惋惜之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据有关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自杀高居榜首。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和上海教科医院普教所得一项调查也发现,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或者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究其自杀原因,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过高的期望可能成为青少年自杀的无形杀手。

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竞争的加剧,升学,就业的压力也就更为严重,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也发展到极点。

学生负担过重,父母期望过高,不仅使孩子失去了求学的乐趣,还增加了无形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理压力过大,必然会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严重的
会致使人心理崩溃而采取自杀等极端手段来寻求解脱。

雨果说过,苛求等于毁灭。

在教育中,父母切忌一味高标准严要求地要求孩子,在鼓励孩子向上、进去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客观地看待挫折与失败。

其次,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得孩子脆弱的心灵不堪一击。

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由于独养的这种特殊环境,我们不难发现独生子女的共同特征;他们喜欢独处,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性情孤僻,言辞偏激,自私固执,爱穿名牌,喜好攀比,心理脆弱,抗打击能力差,一旦生活中遭遇到挫折,便会产生失意、孤寂、烦躁、抑郁等情绪,今儿早生行为上的失控。

另外,学校内部缺乏生命教育,不能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完善生命也是造成这一种悲剧的重要原因。

生命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

正确的生命观是形成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条件。

一个人只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才能形成奋发向上,积极有力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珍惜生命,不畏惧死亡。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缺乏专门的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即使在有关课程中存在的对生命的讴歌和礼赞的相关内容也由于应试备考的原因被肢解,学生难以体味到其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其意义:“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达生命的气息”,印度诗人泰戈尔如是说。

人文关怀才应该是教育的基点,正因为对生命的关怀成为盲点,正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席”,孩子们才不懂得尊重、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在这个意义上,引进生命教育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意义,使学生思索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视生命才是必须的。

教育必须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必须是对生命浇灌和养护,必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带来的自由、快乐和幸福。

否则,他们对生命的轻视就不难理解了。

人类社会的教育从它的产生来说,就起源于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认识,发现和探询的需要。

人类自从有了自我意识以来,就开始了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探求。

“教育作为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话,其产生与发展的合理性本身就是由个体和人类的生活需要决定的。

”⑶由此可见,教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通过文化,文明的传递与继承,提高人接受,享用和创造文化的意识和素质,从而使人认识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确立其自我的人生价值观念,具备在复杂,多变,多元多样的社会和世界中发展自己生活,生命的意义,选择,更新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能力。

“人在意义中生活,意义追求是人生之根本,不断启发人的生活意义。

把人生引向意义追求,则理当成为教育的根本关怀,教育对人的关注,核心应是生活意义的生活。

”⑷而生命教育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有力地促进人对生命意义的求解和获得,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不是每个人对生命,生命意义的探索都是有效,也不是每个人对生活,生命意义的探索最终都能够找到真谛。

这就有必要针对具体的对象施与不同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对儿童与少年来说往往是凭借让他们有限的经验和理解力,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活动与行为只能作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性的理解,生活着的人,并一定理解自己的生活,教育的启示与促进是必须的。

”⑸生命的“意义是人的生命充盈,发挥和表现自身的自足感自由感,是生命向死亡痛苦,向一切摧毁伤害自己的力量抗争的不屈感悲壮感。

总之,是生命的本质力量在克服一切障碍,创造属于人世界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证”。

教育要通过自己的启发,传授,引导使青少年知道,理解生命的这种意义。

其二,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

人的生命意义是在人后天的学习教育中获得的,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地实践活动获得的。

而生命教育在引导人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通过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传承,给予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教给人生活的智慧,发展了人创造生活方式的智慧和能力,给给予了人在黑暗中探求人生真谛的慧根,有利于儿童通过教育,逐步把生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⑹任何一个人如果想要发现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使自己的生命充满着人文意蕴和闪耀着人性的光混,他就必须努力去追求。

其三,要引导学生实现生命的意义。

在人活是世界上的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充满丰富的意义,蕴含无限的情思,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等都取决于所受的教育和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求,而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人去追求生命的意义。

“人的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存首要掌握的生活知识和技能,而最根本的是人的价值生命的实现,教育在本质上不是一种本能性活动,而是一种价值性活动,是与人乃至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相关的价值活动。

”⑺生命教育通过传授给人以“人之理”和“人之应是之理”,通过引导人仅是反思,仅是与人沟通和交流,通过对人的生命的教化与养育,促进人去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其四,要引导学生创造生命的意义。

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探寻不在于仅仅满足于认识生命的意义,获得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意义,而更在于创造生命的意义。

而生命教育的责任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启发和引导“使人不以僵化,不变的观念去株守固有的意义世界,而能在不断创新中提升、扩大已有意义世界”。

⑻有了教育的这种启发和引导,人就能够在自己已经获得的生命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发现,创造新的生命意义,从而刺激生命的激情,激发声明的新的灵感,推动生命不断焕发青春,从而实现生命意义的不断超越和升华。

总之,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要能够使青少年自己去积极、主动地“创造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升华自我,守住生命的热情;沉思自我,伸展情志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整体的人文自我,凸现人文情怀,让生命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

”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