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工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知识点互联网概述1.计算机网络定义:由自主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体。

硬件:计算机、通信设备、接口设备和传输介质。

2.计算机网络两大部分:软件:通信协议和应用软件。

3.广域网拓扑结构通常有:网状拓扑结构和环形拓扑结构。

4.局域网拓扑结构通常有:星形、环形、总线形和树形四种。

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网络的层次和协议,目前主要有两大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理论模型和TCP/IP应用模型。

6.OSI七层模型意义:1优化网络,将复杂的网络简单化。

2定义良好的协议规范集,并有许多可选部分完成类似的任务。

3提供一种标准,更适合网络的扩展和发展。

4本层的服务不涉及其它层,可以减少开销。

7.TCP/IP网络模型共分为四层:网络接口层(以太网/令牌网/X.25/ATM网/帧中继网)、网际层(核心是IP)、传输层(TCP/UDP)和应用层(SMTP/TELNET/SNMP/HTTP/FTP)。

8.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包括:●传输技术:包括有线(ADSL、E1、DDN、SDH)和无线(WLAN、蜂窝、微波、蓝牙、红外)两大类。

●承载技术:有针对局域网(以太网和WLAN)和广域网(HDLC、PPP等)两种主要技术。

●路由技术:路由技术包括区域内部采用的内部网关协议IGP(如RIP、OSPF、IS-IS、IGRP、EIGR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BGP)两种。

9.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涉及:●网络安全:主要技术有VPN技术●防火墙技术: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共网隔离开的技术。

●VPN技术:VPN分为重叠模型的VPN(用户自己建立端节点之间的VPN链路)和对等模型的VPN(网络运营商在主干网上建立VPN链路)。

●网络管理和维护:有5大功能: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

10.防火墙网络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和基于RMON标准的网络管理。

11.网络可靠性主要包括路由器的HSRP(热备份路由协议)和VRR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

12.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包括文件服务器、C/S模式、B/S模式和对等网模式。

传输技术1.ADSL使用正交幅度调制(QAM)、无载波幅相调制(CAP)和李三多音频调制(DMT)三种技术。

2.ADSLModen分为两类:桥接式和路由式。

3.E1/T1数字中继主要使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E1的数据帧由32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传送8bit数据,一帧共256bit,每秒传输8000帧,因此E1的数据传输率为256*8000=2.048Mbit/s。

4.E1的应用主要有传输语音(需要使用E1的成帧方式)和传输数据(使用部成帧的E1)两类。

5.DDN即数字数据网,基本单位为结点,结点之间采用光纤连接,构成网状拓扑,用户的终端设备通过数据终端单元(DTU)与DDN结点连接。

6.DDN承载IP有两种方式,1,DDN提供透明信道,然后在此信道上封装HDLC/PPP等穿行协议;2,提供X.25等协议接口。

7.SDH标准定义了一套可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信号的结构域等级。

8.SDH比PDH拥有更好的网络自愈保护功能,非常适合传输电路交换的传统语音业务。

9.SDH网络一般包括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再生中继器(REC)和数字交叉连接(DXC)等4种设备。

10.TM用于SDH网络的终端结点,ADM用于转接站点处,REC包括两种,纯光REC用于光功率放大和延长信号的传输距离,电REC用于再生信号,消除噪声然后进行电光转换将信号传送出去,DXC 完成信号的交叉连接功能。

11.解决SDH传输以太网业务的资源浪费,通常采用两种技术:1,虚级联,即将多个相邻的虚容器(VC)合并为一个更大的VC,以承载速率为单个VC整数倍的数据业务。

2,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

3,POS/EoS,即在SDH网络上传输IP数据包(通常采用PPP封装)和直接在SDH上传输以太网包(通常采用PAPS封装和GFP封装)。

12.蜂窝移动通信主要有GSM/CDMA2000/WCDMA/TD-SCDMA。

13.GSM系统主要包括3个子系统:●网络交换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操作与支持子系统(OSS)(移动台(MS)通常被认为是BSS的一部分。

)。

14.网络交换系统(NSS)通常包括:●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移动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15.HLR是GSM系统中最重要的数据库,记录每个手机用户的相关数据。

16.MSC是以程控交换机为基础的交换设备,能处理更多的七号信令和移动通信处理能力。

17.VLR是一个动态数据库,当移动用户离开本MSC服务区时,VLR会向用户所在的新的HLR获取用户数据,并告知HLR。

18.AUC是归属位置寄存器的一个功能单元,存储着用户鉴权信息和加密密钥,保证通信安全。

19.EIR管理每个机卡分离的裸机信息,在EIR数据库中,可以记录相应的黑白名单,对手机进行鉴别。

20.基站子系统(BSS)主要由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机(BTS)组成。

一个MSC可以连接多个BSC,这个接口为A接口;一个BSC可以连接多个BTS,这个接口为Abis接口。

21.一个MSC所控制的所有BTS小区就组成了MSC的服务区。

22.操作系统与支持子系统:为操作维护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拳王的通信质量及运行管理,记录和收集全网运行中的各种数据。

由OMC-R和OMC-S组成。

●OMC-R:负责基站子系统的管理;●OMC-S:负责网络交换子系统的管理。

23.MS与系统的连接是通过BTS的无线信道来完成的。

24.GSM逻辑信道分为业务信道(TCH)和控制信道(CCH)。

●业务信道:携带用户的数字化语音或数据;●控制信道:在移动站和基站之间传输信令和同步等信息。

25.GSM可提供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数据业务又分为:●电路型数据业务:工作简单、但浪费资源,速率较低;●分组型数据业务(GPRS):系统容量提高,速率较高。

26.GSM电路型数据业务两种传输模式:●透明模式(T模式):主要用于传输速率较低的情况下;●非透明模式(NT模式):27.分组型数据业务:采用分组交换和分组传输来提供数据业务。

承载技术1.承载网路分为3中:1,点到点网络;2,广播网络;3,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络(NBMA)。

2.以太网是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CSMA/CD)算法作为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3.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分为:●LLC子层:和上层协议进行通信,识别网络层并把网络层的包转换成帧。

●MAC子层:通畅分为帧的封装/解封和媒体访问控制,错误检查功能。

4.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数据交换技术,其划分策略主要有:●基于端口的划分:按VLAN交换机上的物理端口分成若干组,每个组构成一个虚拟网;●基于MAC地址的划分:按工作主机的MAC地址,构建虚拟工作组;●基于网络协议的划分:按网络层协议,如IP、IPX等VLAN网络;●基于子网的划分:按着IPV4、IPV6划分,每个VLAN对应一段独立的IP网段;5.VLAN的互连链路主要有以下三种:●接入链路(access link):普通以太网接入VLAN交换机;●中继链路(trunk link):连接两个VLAN交换机;●混合链路(hybrid link):同时承载标记数据和非标记数据。

6.PPP是点对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封装技术,支持IP、IPX和AppleT alk等多种网络协议。

可以工作在不同的物理层,同步线路,异步线路和以太网。

7.PPP又划分为:●链路控制子层(LCP):位于物理层之上,负责设备之间链路的创建、维护和终止;●网络控制子层(NCP):主要完成点对点通信设备之间网络网络子层所需参数的配置。

8.PPP认证协议通常有:●口令认证协议(PAP):一种两次握手认证协议,采用明文方式在网络上传输用户名和口令;●挑战握手认证协议(CHAP):一种三次握手认证协议,在网络上传输用户名、但不传输口令。

9.PPP的建立分为三个阶段:●链路建立阶段:当物理层检测到线路可用时,链路层激活,PPP设备两端开始发送LCP报文,并等待响应,当链路层协商完毕后就进入LCP开启状态。

●认证阶段:采用PAP或者CHAP认证,将自己的身份发送给认证服务器,通过验证进入下一阶段;●网络层协商阶段:通过NCP来协商PPP链路之上的网络层协议需要的参数。

10.PPoE用户可通过帧中继、X.25等方式接入认证服务器,从而建立点到点的连接。

它提供了在以太网环境下PC主机和远端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的连接关系。

11.PPPoE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发现阶段:PC主机搜寻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并确定其中一个建立关系;●会话阶段:PPP的LCP、认证、NCP的过程。

12.IEEE定义了WLAN的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物理层(PHY),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方式进行信道共享。

13.无线局域网设备报考两种:接入点(AP)和站点(STA)。

而其组网结果通常有:●独立基本服务组(IBSS):一种对等网络形式,所有站点在网络通信的地位是平等的;●扩展服务组(ESS):由多个基本服务组构成,每个BSS都有一个无线访问点AP提供通信服务,简称ESS网络,不同BSS通过AP之间的分布系统(DS)互连,站点可以在多个BSS之间移动。

路由技术1.路由技术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具体详见下表:2.动态路由根据是否处于同一自治域(AS)分为:3.路由代价(或费用)是用管理距离和费用来表示,管理距离是根据路由的来源确定路由的优先级。

常见路由的优先级如下:直连路由:管理距离为0;静态路由管理距离为:1;OSPF路由管理距离为:110;RIP的管理距离为:120;EIGRP的管理距离内部为:90,外部为:170。

4.物理地址为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为网络层和以上的各层使用的地址。

5.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内部动态路由协议,利用度量来跟踪它和所有已知目的地间的距离,且定时地和邻居交换网络拓扑的整体信息。

6.路由数据库由与系统直连实体的描述完成初始化,通过从相邻路由器收到的报文进行修改和维护;且数据库中的路由已是目前通过报文交换得到的最佳路由。

7.RIP的缺点:●缺乏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RIP采用广播更新,任何网络设备都能接受到路由更新;●缺乏最优选择:单纯的靠跳数来选择缺乏时延等其他因素作为指标;●占用带宽:由于每次路由更新就广播整个路由表,会占用大量的带宽,增加网络开销;●环路产生:RIP可能会产生环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