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意开发智慧。
潜能形成健全个}生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在素质教育方面,我认为,创造力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之中的重中之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如果教师能引导幼儿自觉地用新的思维方法去考虑一些常见的现象,那么他就会表现出很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样的教育定能造就出人才,而在创造力的培养中,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创造力培养的前提,因此,在工作中我将心理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
一、什么样的心态有利于幼儿形成创造性思维呢?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的普通需要和自信的源泉。
成人的拥抱、抚摸、点头、微笑以及亲切慈爱的语言,不仅是幼儿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儿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地、愉快地探索世界,而成人的忽视、冷漠、拒绝、不理会,不仅使幼儿最基本的得不到满足,而且使幼儿怀疑自身价值的存在。
常有这样的事,在同一个创造性活动中有的孩子积极主动,而有的孩子却消极被动,同一个教师的教学,有的孩子一启就发,而有的孩子却启而不发,为什么同样的条件却效果各异呢?其中重要
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心态不一样,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心理障碍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大敌,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上,对于孩子的发木、启而不发,令人心急。
为此,我心里常埋怨孩子们,但有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让我醒悟了,在一次课问操上,我领操错了一个动作,课间操后,一个名叫张博的小朋友跑来对我说:“老师,您有一个地方做错了,应该是这样做的对吗?”我高兴地摸着他的头说:“你做的对极了,是老师做错了,你做操时为什么不告诉我。
”他低下头说:“我不敢”,大多数孩子没有勇气否定老师的答案,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引导,根本不对事物产生怀疑,这件事震动了我,谁都不是天生就畏缩被动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造成了孩子消极心理,显然,孩子在这种心态下,是不可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因此要为幼儿创造一种关怀、宽松、平等、自由、和谐、独立探索的精神氛围。
1、自由的心态。
幼儿只有在自由、宽松的心态下,思维才会处于开放状态,他们不怕说错,不会瞻前顾后,他们能够自由地说,自由地做,能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
2、独立的心态。
培养幼儿不唯唯诺诺,不随大流,喜欢独立思考,敢于表现自己独特的意见,敢于别出心裁,喜欢与众不同。
3、探索的心理。
主动的思维,不墨守成规,不消极顺从,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多角度考虑问题,善于探究。
二、良好地心态是怎样才能形成的呢?
我认为,幼儿长期所处的环境氛围是幼儿心态形成的外因,什
么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的心态呢?
1、开放的环境。
单调的环境不可能激发幼儿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环境,开放的环境,才能使幼儿动脑、动手,积极、主动、独立的去做、去想。
2、“权威”小,代替少的环境。
成人的权威与幼儿的自主性是成反比的。
成人的权威性大,幼儿的自主性就小,反之,成人的权威性小,幼儿的自主性就大。
如果成人总在下指令,幼儿就习惯于服从,对幼儿不恰当的管束,幼儿也只有被动的顺应;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与el俱增,“四二一”家庭的教育问题已经出现。
独生子女在强大的保护网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中的一切都由成人给安排得非常舒服。
正因为成人对幼儿保护过多,替他们做的过多,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在“权威”,的指令下,在什么事都代替下,幼儿就习惯服从,依附他人,习惯听命与他人。
而形成消极被动的心态,往往在学习上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缺乏把事情干到底的决心和毅力,他们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创造力。
所以首先我和幼儿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关系,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么幼儿的心态就会倾向于自由,倾向于独立,倾向于自理。
在平时,我就总会向孩子多问些:“你们说该怎么办?”在孩子提出为什么时,首先要问:“你想想是为什么?”在孩子能做的事时,决不代替包办。
这样,使幼儿感到老师会听从他们的意见,相信他们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也就愿意积极地去想、去说、去做。
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形成积极、主动思想的心理状态。
3、模仿与创造相结合的环境。
现行的幼儿模仿教学很多,如:让孩子照着老师画的东西画,按老师的内容讲等等。
的确,幼儿的行为是以模仿为主的,他们通过模仿来习得各种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模仿教学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幼儿行为的创造性,忽视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在我们进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验时,有许多教师说:“照着做都不会做,还培养什么创造力”。
这样长久下去会大大约束和影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使他们的心态变为老师教我这样做的,我不能那样做。
而我在工作中,把模仿和创造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绘画课程中,画许多蘑菇时,在教给幼儿基本画法后,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涂出五颜六色的蘑菇,而不是强调蘑菇不是这种颜色的,只能涂那种颜色等等;在画房子时,我教给幼儿房子的基本形状后,我让幼儿可以在房子周围画上各种造型,有的幼儿把学习的树、草、花画在房子的周围;有的幼儿在房子上面画两朵云,一个红红的太阳,刘畅小朋友还在房子前面画了一辆小汽车。
我还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她呢。
我曾在幼儿教育上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在剪纸时,在太阳旁边贴上了,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地指责孩子:“你乱七八糟地贴了些什么?”孩子撒下纸时自言自语:“猴子可以捞月亮,为什么不能捞太阳?”这正是孩子创造力形为的闪现,是将过去的知识、经验、形象重新改组,加工形成新的构思,新的形象的表现。
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和指导,让他有更多的创新。
三、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心态呢?
1、“不怕错误的结果”。
以往在教育中,我们总是片面地追求结果,如“在回答问题时,尤其在公开课上,很希望幼儿的答案是正确的,这样才能按着事先安排的教育程序进行。
对错误的答案总是给予否定和不满。
这样,答错的幼儿就缺乏再思考的勇气,而退缩了。
对此,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提问后,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思考、讨论,这时幼儿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等到他们想好了再回答;不否定幼儿的答案,而是让幼儿多思考,多争议,再会刺激思维活跃;对答错的幼儿要肯定他的积极的态度,使幼儿知道错了不要紧,只要积极动脑勇敢发言就是好样的。
2、承认他们:在教学中常常说:“看看谁比老师的想法好”。
在得到幼儿意见时,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幼儿知道,他们也可以比老师高明,这样对他们也是一个良好的刺激。
3、坚持个人的意见,富于创造性的人有主见,而且敢于坚持主见,很多发明创造的成功,就在于坚持个人主见。
幼儿的自我意识较弱,他们往往缺乏主见,更难以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与成人对他们的态度有关。
成人若是不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们,那么孩子就会唯唯诺诺:成人若与他们平等相待,孩子就会倾向于独立,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意志,为此,我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不盲从,遇事有主见,敢于发表主见的个性品质。
一次在活动区里,我和小朋友一起插塑,我说:“这种插塑可以这样插”。
没等我把话说完,孩子们就抢着说:“还可以这样插,也可以那样插”。
看后,我觉得他们的方法很好,并及时给予了表扬和肯定。
培养幼儿良好的心态,重要的是要确立相应的教育观念,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到对幼儿的素质教育上来,注重在教育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