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法-重点知识整理

国际经济法-重点知识整理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1、丰富了国际经济法的内容;2、促进国际经济法的趋同性和多元化发展。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是调整国家、国际经济组织、不同国家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是指国际经济法法律规范的来源,包括国内渊源和国际渊源两方面。

国内渊源主要是国内立法,有些国家包括判例。

国际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重要国际组织关于经济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国际经济关系中能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人格者。

应具备的两个基本因素:一、国际经济法主体应具有独立参与国际经济关系的资格;二、国际经济法主体应具有直接承受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中具体权利、义务的资格。

跨国公司的特征及其法律管制:特征:1、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2、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虽各自都有自己的决策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同特点进行决策活动,但其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3、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4、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5、许多大的跨国公司,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或在某些产品生产上的优势,或对某些产品、或在某些地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法律管制:目前还没有对跨国公司进行有效的国际管制的法律,主要还是由各国国内法管辖。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对天然财富与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国家经济主权的原则):指国家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在其境内从事的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权,包括自由地行使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2、公平互利原则:《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第4条、第10条的规定,每个国家都有权参加国际贸易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而不问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上的任何差异。

3、经济合作以谋求发展的原则:《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第9、17条指出:“所有国家有责任在经济、社会、文化、科学和技术领域进行合作,以促进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际合作以谋发展是所有国家的一致目标和共同义务。

每个国家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努力给予合作,提供有利的外贸条件,给予符合其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的积极援助;要严格尊重各国的主权平等,不符带任何有损其主权的条件,以加速其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际经济法与国际法:联系:国际公法上的一些基本原则都适用于国际经济法,此外,国际公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法律规范等也有部分相同之处。

区别:1、国际公法的主体主要表现为国家和国际组织,而国际经济法除了上述主体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实体,均可作为主体。

2、就二者调整对象而言,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国际经济关系要比国际公法更为广泛,特别是自然人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及国家与这些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都不是国际公法的调整对象。

3、规范也不尽相同,尽管国际经济法的规范包括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中的规范,但国际经济法的规范主要还是表现为一国的国内法规范。

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原则对象主体等等。

区别:调整方法不同,国际经济法采用的是直接规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规范的调整方法,而国际私法则通过冲突规范实施间接调整。

国际经济法与内国经济法:(一)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异同之处1、它们属于法律的范畴,由法律规范组成,都是调整在国家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但组成经济法的法律规范,即国内经济法律规范,是一个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组成国际经济法的法律规范,即国际经济法律规范,是两个以上国家共同制定或认可的。

同时,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发生的经济关系;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两个以上国家共同协调其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2、主体上的异同。

“两法”主体范围都包括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经济组织。

但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是经济法的主体,不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国家和国际组织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一般不是经济法的主体3、两法渊源的异同。

经济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同时,还包括习惯、判例。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国际公约、条约、协定等规范文件;同时,还包括国际惯例4、两者地位的异同,它们都是独立的法的部门,但经济法属于国内法体系,在该休系中它同民法、行政法等法的部门是平列关系;国际经济法属于国际法体系,在该体系中它同国际公法等法的部门是平列关系5、两者效力范围的异同。

法律规范只在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发生效力。

国内经济法律规范在制定或认可它的一个国家发生效力;国际经济法律规范在制定或认可它的两个以上国家发生效力。

(二)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是平列关系,分别属于国内法体系和国际法体系,两者不仅有明显的区别,而且有密切的联系。

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法的范畴,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组成的,都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都是在制定或认可其法律规范的国家生效的。

国际货物贸易法及其特征:是指用以调整国际货物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特征:1.是调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的私法性质的法律规范。

2.是调整国际货物买卖的合同关系3.范围包括国际法规范与国内法规范。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程序:一、询盘,询盘又称询价,法律上称要约邀请,通常由买方向卖方发出。

二、发盘,又称报价,法律上称要约,是指交易的一方向对方提出各项主要交易的条件,并愿意按此条件与对方达成交易、订立合同的一种表示。

作出发盘的一方,称为发盘人;接受发盘的一方称为受盘人。

三、还盘,在法律上称为反要约,实际上是一项新要约(新发盘)。

还盘把当事人的关系颠倒过来,即在受盘人对发盘还盘后立即成为该项发盘的发盘人,而原发盘人成为新发盘的受盘人,原发盘的效力即告终止,对双方当事人均无约束力。

四、接受,是指受盘人在实盘的有效期限内无条件地同意实盘中所提出的交易条件,并同意按此条件订立合同的一种表示。

五、签订外贸合同,其内容应当与双方商妥的事项完全一致,特别是交易的主要条件,如商品的名称、规格、价格、数量、包装、交货期限、支付方式、保险、商检、仲裁及法律适用等,都必须如实且准确无误地规定在合同中。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双方的义务:一、卖方:(一)提交货物和单据的义务:1、交货地点;2、交货时间;3、单据的交付(二)卖方的担保义务:1、质量担保;2、权利担保。

二、买方:1、支付价金的义务;2、收取货物。

国际货物合同的主要条款:1.品质规格条款2.数量条款3.包装条款4.价格条款5.装运条款6.保险条款7.支付条款8.检验条款9.不可抗力条款10.仲裁条款11.法律适用款。

违约救济的方法:(一)卖方的违约救济方法,是指卖方不交付货物或单据或交付延迟;交货不符合合同规定以及第三者对交付货物存在权利或权利主张。

1.实际履行2.减少价金3.宣告合同无效4.损害赔偿。

(二)买方的违约救济方法,买方违约包括买方不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和不按合同规定收取货物。

1.实际履行2.损害赔偿3.宣告合同无效所有权转移的理论:1.各国法律对所有权转移适用不同的原则和规定。

2.公约只规定卖方的所有权担保义务,没涉及货物所有权何时转移的问题。

3.《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明确规定了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时间是以卖方将有关单据提交买方掌握时为标志。

4、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一般性的指导原则: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风险转移的原则和时间:原则:1.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2.过失划分原则3.国际惯例优先4.划拨是风险发生转移的前提条件。

时间:1.涉及运输的交货(1)卖方没有义务在指定地点交货。

此时风险于货交第一承运人时起转移给买方(2)卖方必须在某一特定地点交货,此时,风险以在该地点货交承运人时起转移给买方。

2.在途货物的交货,CISG规定,原则上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

3.不涉及运输的交货(1)在卖方营业地交货,风险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转移给买方(2)在卖方营业地以外地点交货,当交货时间已到,而买方知道货物已在该地点交他处置时,风险开始转移给买方。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法服务特征:1、无形性。

2、不可分离性。

3、质量差异性。

4、可交易性。

国际服务贸易法特点:1、以国内法律规范为主。

2、调整对象具有复杂性。

3、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

班轮运输合同的订立:订舱-签发装货单-装船-签发提单提单的法律特征:1、提单是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订有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凭据。

2、承运人出具的接收货物的收据。

3、承运人凭以交付货物的凭证。

提单的种类:(1)根据货物是否已装船可将提单分为已装船提单和收货待运提单。

(2)依收货人的抬头可将提单分为记名提单(不可转让提单)、不记名提单(空白提单)和指示提单(可转让提单)。

(3)根据提单有无批注可将提单分为清洁提单和不清洁提单。

(4)根据运输方式可将提单分为直达提单、转船提单和联运提单。

(5)依是否已付运费可将提单分为运费预付提单和运费到付提单。

提单的内容:(1)船名(2)承运人名称(3)托运人名称(4)收货人名称(5)装运港、目的港、转运港名称(6)货物名称,标记、包装、数量或重量以及运输危险货物对危险性质的说明。

(7)运费与支付方式(8)提单签发时间、地点及份数(9)承运人签字提单运输承运人与托运人权利义务:承运人责任:①承运人在开航前和开航当时,应谨慎处理,从而使船舶适航。

船舶至少从装货开始至开航当时这一期间应当适航。

②承运人应妥善地配置船员、装备船舶和配备供应品。

③承运人应确保货舱具有适合装货的能力。

根据不同货物的特性,收受、保管和运送,并要求货舱清洁、干燥、无味、无虫、通风筒畅通、舱盖密封。

承运人并负有管理货物的义务。

承运人应该按运输合同的要求,妥善、谨慎地装载、搬移、运输、保管、照料所运货物。

海上货物运输中,由于承运人违反法律和合同的规定,没有尽到船舶适航或管理货物的义务,造成货物损害或灭失,应负赔偿责任。

承运人的基本权利: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享有收取运费、亏舱费、滞期费、共同海损分摊等费用的权利。

这是法律都给予承运人的基本权利。

此外还有留置权(即当托运人或收货人不支付运费、共同海损分摊费用或其他有关款项时,承运人有权按照合同规定或法律规定,留置托运人的货物,以保证其请求权实现)等。

托运人的义务:①有提供约定货物的义务。

托运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不得擅自变更合同规定的运输标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