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常平镇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策划书
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04年8月4日
目录
一、本策划书的目的 (2)
二、项目意向及建议 (2)
(一)研究的范围 (2)
(二)研究的内容 (2)
三、工作思路 (5)
四、工作进程及用时安排 (5)
五、各阶段成果内容 (6)
六、本公司背景 (6)
七、经费预算 (7)
东莞市常平镇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策划书
2004年8月2日,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应东莞市常平镇镇委、镇政府邀请,拟进行常平镇发展战略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城镇将来的发展和定位,更好地跟踪城镇建设的节奏,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城市建设。
为使整个工作能够有计划地进行,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特提出本《项目策划书》,请领导审阅。
一、本策划书的目的
本策划书作为项目启动前正式的沟通文件,是我们与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初次接洽后,根据我们对当地意图的理解而拟定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当地领导提供项目的决策帮助。
(1)项目的整体工作思路;
(2)项目的成果内容与深度;
(3)项目的工作进程及用时;
(4)项目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5)项目的经费预算。
本策划书的内容为建议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修改。
在本项目合同签订时,本《项目策划书》可作为合同附件。
二、项目意向及建议
(一)研究的范围
在珠三角和东莞市的大背景下,重点研究常平镇。
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
(二)研究的内容
1、发展定位与区域协调战略
常平镇是东莞市东部支点城市,要真正担负起“支点”的功能,需从东莞市市域整体的层面去解读。
东部需要什么样的“支点”,怎么才能成为“支点”,需要哪些方面的功能配置,如何更好地发挥“支点”的作用。
在新一轮《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中,作为珠江东岸的铁路客运枢纽之一,应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为自身的发展、完善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2、产业发展战略
常平镇2003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66﹕52.41﹕43.93,现代制造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是常平镇三大支柱产业,通过对现状经济与产业的研究,可以从区域对比和区域协调方面提出今后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强化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3、人口构成与社会发展战略
常平镇户籍人口6.5万人,总人口近50万人,是一个移民城市,人口构成复杂。
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均有各自不同的社会需求。
常平镇的社会主流是何种形态、生活方式、构成及分布如何。
常平镇正处于社会发展变化迅速的时期,如何引导社会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真正提升城市品质。
4、城乡关系与城市化战略
常平镇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超过60%,很多村民聚居点(自然村)被城市建设用地包围。
如何引导村民适应城市社会,融入城市社会,是城市化追求的本质,也体现城市化的品质和质量。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乡关系是关键,包括两方面,一是经济的发展,城乡如何协调,或者说平衡;二是社会的发展,如何让农民变居民,享受城市的福利,体验城市的生活。
5、现状用地评价与城市空间拓展战略
对于东莞市绝大部分城镇来说,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用地开发和建设,应客观地对城市用地现状做出评价,一可以摸清家底,清楚尚有多少地可以开发建设;二可以更加集约高效地使用土地,在国家“把紧土地供应口”的宏观调控大背景下,挖掘潜力,保障城镇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对常平镇环境容量的分析,提出镇行政区内合适的开发强度和最终可容纳的人口数量,并提出切实的环境保护战略和措施,确保常平镇的可持续发展。
7、大型公共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战略
要支撑城市的发展定位,必须要有相应的承担或体现城市职能的大型公共设施。
这部分设施的组成内容和规模大小是需要研究的。
在城市尚未定型前,前瞻
性地预留这些设施的发展空间。
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既要满足城市现在发展的要求,又要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前瞻性地提出这些设施的规模和数量,并提出建设的时机。
8、城市形象塑造战略
城市形象塑造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城市的发展定位而进行的具体建设行为,通过重点研究城市的景观形象,策划、塑造与城市发展定位相称的城市形象。
9、城市管理与城市营销战略
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再体现为大规模的用地开发和建设,而是通过对城市的诸多要素进行合理的策划与整合,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来增加城市的总体利益,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常平“城市”这个产品,不管市场要不要,已客观存在,不可能“以销定产”,她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环境,更离不开管理。
因此,我们试图将城市管理与城市营销联在一起研究。
三、工作思路
四、工作进程及用时安排
整个项目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现状调查及调研(15~20天)
项目启动后,有相应的调查提纲和详细的工作计划。
调查和调研工作结束时,将与常平镇有关部门一起进行总结、沟通。
第二阶段:发展策略研究(50~60天)
在此阶段,将与东莞市和常平镇委、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多次研讨和交流。
初步成果完成后,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召开论证会。
第三阶段:成果编制(15~20天)
根据论证会意见,修改、调整、完善,编制最终成果。
五、各阶段成果内容
工作过程中,各阶段成果内容见下表。
六、本公司背景
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综合研究能力强,工作作风认真务实见长,专业服务足迹遍布我国东南沿海。
公司技术领导和主创设计人员具有多年的城市发展研究和城市规划设计经验,特别是长期参与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的城镇规划实践,积累了相当的专业基础,工作业绩得到了省建设厅和有关甲方的高度评价。
近两年来,通过承担长江三角洲的项目,对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和建设有较深认识。
工作中,我们将与长江三角洲的类似案例进行对比研究。
承担进行的类似项目有:
湖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长春市南部新城发展战略规划;
张家港城市发展规划;
张家港城市总体规划;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近期行动计划;
参与咨询的类似项目有: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第二轮);
江阴市城市发展战略。
七、经费预算
依据《广东省城市规划收费标准(2003年修订本)》,本项目收费为90万元。
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04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