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林与生态相结合发展的5个阶段?①城市公园运动 1843 1865年《人与自然》乔治·帕金斯·马什;1857年纽约曼哈顿美国中央公园;波士顿的公园翡翠项链②战争与工业快速发展阶段 1900③环保20年阶段 1960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伊安·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自然在人居城市中的地位》④绿道运动 1980⑤景观都市主义 1995NOWADWS2、园林的四要素?①地形:指地面上各种高低起伏的形状。
②水体:能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是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植物:是指在园林建设中所需要的一切植物材料,以绿色植物为主,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④建筑:一般可定义为能够为游人提供休憩、活动的围合空间,并有优美的造型、与周围景色相和谐的建筑物。
3、刘滨谊教授的三元论?以及对应的学科?(一元论人为行为心理)环境规划建设环境·生态生态环境保护形态·美学公众活动组织行为·文化4、风景园林学科的意义?是协调什么?风景园林学科的定位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其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
艺术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主要因素之一,风景园林学科是要从艺术的角度去研究和处理土地,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的。
如果取消了艺术这个要素,风景园林学就和地学、生态学、林学甚至城市规划学没有什么区别了。
5、什么是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分类?以及园林绿地的功能?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园林绿地的功能:①保护城市环境——生态功能②服务于公众——社会功能③美化城市——景观功能所包括内容:⑴生态作用①改善小气候②净化空气、促进健康③防止灾害公害④保护生物环境⑵用地空间功能①安全防护②游憩活动③调节土地利用⑶精神功能①审美②休养身心⑷经济作用①直接经济效益②间接经济效益6、现行城市绿化指标及各自的计算公式?以及现行指标的缺陷?如何理解绿量这个指标?城市绿地系统三大指标: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 城市公园绿地面积G1 /城市人口数量②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③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100%缺陷:现行的城市绿地系统三大指标都是二维的。
如果用绿地面积或绿化覆盖率来进行规划并推算控制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误差,不能真实反映在环境中绿色面积能发生实际效应的生物量、生态效率以及生态功能,特别是在分析城市的绿化结构和估算绿地的生态效益时,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是无法实现的。
绿量: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常用公斤/平方米表示。
绿量指标是三维的。
绿量的实质指植物的叶量,决定着植物全部的产量——生物量。
绿量是生物生产力的基础,影响全部生物产量,影响植物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城市绿化追求生态效益而又缺少土地,故应研究增加城市“绿量”。
7、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城市绿地设计:城市绿地设计须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城市各种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8、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的模式?八种基本模式:①点状②环状③网状④楔状⑤放射状⑥放射环状⑦带状⑧指状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常用4种:⑴块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块状均匀的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
⑵带状绿地布局:多数是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线性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
带状绿地布局有利于改善和表现城市的环境艺术风貌。
⑶楔形绿地布局:利用从郊区伸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楔形绿地。
楔形绿地布局,有利于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的引入市区,能较好的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风貌的体现。
⑷混合式绿地布局:它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利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组成较完整的体系。
其优点是能够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就近地区气候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艺术面貌。
9、园林结构组合的的五大原则?①科学性:功能、性质、相地②时间性:可持续性③艺术性:可观赏性④技术性:可靠性⑤经济性:节约型11、中国传统赏景方式有哪些?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中国传统的赏景方式主要有:框景、借景、分景、对景、夹景、漏景、添景等等。
(以下无需背,考试时举一例子,要求写出是哪种赏景方式。
)⑴框景:利用门框、窗框、树干、树枝所形成的框、山洞的洞门框等,有选择的摄取另一空间的景色,恰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图画。
○李渔“尺幅画”或“无心窗”,北京北海“看画廊”。
⑵借景: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将其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
①直接借景:a近借 b远借 c仰借 d俯借 e因时因地而借②间接借景(反射成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⑶分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或景点)按一定方式划分和界定,构成以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方法。
①障景②隔景(实隔、虚隔、或虚实并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扬先抑,欲露先藏”○漏窗洞缺、空廊花架⑷对景:将有利的空间景物巧妙的组织到构图的视线终结处或轴线的终点,以形成视线的高潮和归宿。
①正对②互对○北京景山公园中的景山和景山上的五亭○颐和园中的佛香阁、龙王庙⑸夹景:为了突出优美景色,常将视线两侧的较贫乏的景观,利用树丛、树例、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了较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
⑹漏景:漏景由框景发展而来。
框景是景色清楚,漏景则是景色若隐若现,比较含蓄而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漏窗、花墙、树干、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⑺添景:为求主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前景的情况下可做添景处理。
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西方赏景:西方所崇尚的园林之美也即人工之美,倡导比例、尺度和透视。
园林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的方方整整。
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体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12、边界效应,瞭望与庇护原则,气泡理论。
边界效应:边界是众多信息汇聚的地方,具有异质性,是变化的所在,容易产生特殊现象,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边界效应。
瞭望与庇护原则:瞭望:是指人渴望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一种行为。
包括看与被看两方面。
庇护:指人处于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这是一种处于安全需要的潜意识行为。
在园林设计中,一方面要满足游人瞭望的需求,这是园林的基本功能之一;另一方面,游人在园林观赏中渴望得到庇护,因而在设计中必须为游人提供能庇护的空间。
很多情况下,庇护和瞭望是能够同时满足的,如古典园林中的美人靠背倚着建筑墙体,给人提供安全感,同时它能提供向外的观赏视角,满足人瞭望的需求。
气泡理论:每一个人都被一个看不见的个人空间气泡所包围,这个气泡的大小就是人的领域大小。
当我们的“气泡”和他人的“气泡”相遇重叠时,就会有领域受到侵犯的感受,产生不适感。
个人空间气泡的半径与人之间的亲密度成反比,关系越是亲密,气泡越小。
随着关系亲密度的降低,由亲朋好友到陌生人气泡就会越来越大。
在园林中体现领域性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公园座椅的使用。
这一案例体现了领域对公园设施使用的影响,因而在园林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领域感对游客心理和园林使用造成的影响。
各论方面:13、公园绿地: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要考几个实例,比如著名的植物园和公园?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城市公园,是由美国景观规划师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的纽约中央公园;城市公园的新形式——文化休息公园以及专设的儿童公园:高尔基文化休息公园中国的第一座城市公园:外滩公园我国第一个由林业部公布的国家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国外著名公园:英国伦敦西郊的皇家植物园邱园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户外运动,游憩娱乐功能,观演索其米高生态公园生态功能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彼得•拉茨设计,建在原钢铁厂所在地,反映出景观和自然方面新思路的探讨,成为工业地更新与改造的经典设计案例。
美国越战纪念公园、美国朝鲜战争纪念公园14、状绿地:三板四带的理解?滨水绿地?带状绿地指各类呈带状分布的绿化道路,包括城市中的一般道路绿化、林荫景观道以及滨河、滨水的带状游憩园等。
主要模式: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及其他形式(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道、水道的绿化设计)。
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车绿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行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故称三板四带式。
此种形式占地面积大,却是城市道路绿化较理想的形式,其绿化量大,夏季庇荫效果较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互相干扰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更为适宜。
城市滨水绿地是一个包含水域和陆域,富含丰富的景观和生态信息的复合区域。
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绿地内部复合植物群落、景观建筑小品、道路铺装系统、临水驳岸等基础元素的设计与处理。
15、自然保护区的三个区域?各自指代什么?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
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验、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16、什么是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居住区绿地:⑴集中绿地⑵组团绿地⑶宅旁绿地⑷单位附属绿地⑸道路绿地组团绿地: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团而形成的下一级公共绿地,是随着组团的布置和形状相应变化的绿地,面积不大,靠近住宅,供居民尤其是老人与儿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