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依法治国 建立法治国家1重点

依法治国 建立法治国家1重点

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明确指出,到下世纪初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又再一次肯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社会理想。

1999年 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对 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 将法治与法治国家予以了宪法确认。

法治的目标意义更加突出, 而且成为了宪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

十五大的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目标, 不久后,这一目标又被写进我国的宪法,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转变为国家的政治目标。

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内容有: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四、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 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 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五、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六、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总之, 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05年 2月 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

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

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 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 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

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 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

因此, 只有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最大限度的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状况。

第三, 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四, 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多年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贯彻邓小平理论, 也十分重视和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并进而提出了“ 依法治国” 。

例如, 江泽民同志 1989年 9月 26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曾郑重宣布:“ 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也绝不能以党代法。

这也是新闻界讲的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 我想我们一定要遵循法治的方针。

” 李鹏同志 1994年给《中国法学》杂志的题辞是:“ 以法治国, 依法行政” 。

这是代表新一代中央领导的庄严承诺。

特别是近两年中央作出的“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重大决策,已引起全国的普遍关注和拥护。

1996年 2月 8日,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法制讲座上发表了《坚持实行依法治国, 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讲话。

同年 3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一系列文件,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 已经郑重地将“ 依法治国” 作为一项根本方针和奋斗目标确定下来。

特别是 1997年 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方针的科学含义、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作了全面的深刻的阐述;第一次提出“ 法治国家” 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今后一个时期内突出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作了全面的规定; 并郑重地将这一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记载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

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坚持党的领导,是保证国家能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各项制度和方针、政策能够符合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根本条件。

实行依法治国, 能够更好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这实质上是一个民主问题。

民主是个抽象的概念, 但有丰富的具体内容。

我认为,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基本上包括一个核心,四个内容。

一个核心是指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 “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四个方面的内容是指:一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应得到充分保障;二是国家政治权力的结构民主, 如国家机构内部立法、行政、司法机关, 要在党的领导下实行科学分工,并形成健全的监督机制;三是国家权力的行使和公民权利的保障要有民主程序;四是民主方法, 如要实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要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不搞一言堂、让人讲话等。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式, 一切经济活动和行为都要遵循价值规律, 各种生产要素都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 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 实现各主体之间的平等、自由的交易和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

它是建立在各经济主体之间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并且承认其各自物质利益的基础之上。

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产权明晰化、运行机制竞争化、市场行为规范化、宏观调控科学化是它的主要特征。

具有自主、平等、诚信、竞争等属性的这种经济形态, 除了依赖经济规律来运作, 同时又主要依赖法律手段来维系, 它必然从容观上要求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和服务。

此外,在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格局下,我国的经济必须参与国际大循环, 扩大对外贸易, 引进先进技术和国外资金, 开展科技文化的广泛交流。

这也要求我们一定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

可见, 市场经济内在地要求“ 法治” 而不是“ 人治” 。

(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每一历史时代, 法的内容与形式以及法的精神, 都同该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彼此适应,是该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标尺。

一部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演变的法律制度和思想史, 是整个人类文明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由于资产阶级国家性质的局限性, 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真正、全面的法治, 但它与封建社会相比, 仍然是一个历史进步。

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建立了法治, 但并非完全的法制国家,只有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可能经过不断努力,最终成为真正的法治国家。

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家长制、一言堂、搞特权、权大于法、政府权力不受法律任何制约, 公民权利得不到法律有效保障, 当然是不文明的。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律, 要么专制主义盛行,要么无政府主义猖獗,自然也是不文明的。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曾经历过一个曲折的过程。

半个世纪前,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共产党在执掌全国政权后怎样才能跳出“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的历史周期率这一问题时,曾经正确地指出:“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 建国后到1956年这一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显著。

但是由于国际 (如波匈事件与国内的复杂原因,自 1957年后, “ 左” 的指导方针开始抬头,人治思想上升, 法治思想削弱, 并愈演愈烈。

因而导致民主与法制不健全, 终于成为十年“ 文革” 这场历史性悲剧得以发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就如何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 发表了一系列我们在前面已经部分引证的精辟见解和科学论断。

我个人认为, 关于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一条是最重要的。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历史任务。

它同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必然是同步进行,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

正如李鹏同志所指出:“ 依法治国是从人治到法治的伟大变革” , 它涉及到一系列观念的更新和制度的改革, 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我国人口众多, 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经验的积累也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我们既不能停步不前,也不可操之过急。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实行依法治国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 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只要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 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 我们就一定能够坚定地沿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前进, 并达到我们的目的,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