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课程标准:3-1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

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方法与过程:2、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产与生活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人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2)难点:分析和理解劳动在从古猿人进心程中的巨大作用。

课时:2教学过程:1、导入:山人类起源的各种神话传说(女姻挎土造人、上帝创造人等)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表现欲。

2、“站立起来的祖先”:针对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问题、图片创设具体情境,体验古猿从树上下到树F发生的变化,理解自然环境对古猿进化的重大影响和劳动在古猿进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观察图1—1,让学生想象一下人类祖先在树上生活的情景。

结合图1—2,小组讨论:宜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作用?劳动不是唯一的作用观察图1—4提问:图上的尖状器是什么?什么用?打制石器(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观察图1-5提问:。

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O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指出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资料显示元谋人(170万年前)3、北京人的足迹:阅读课文和材料(也可以放映介绍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影片),指导学生自制表格比较归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比较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小组讨论:O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

使用火对人类的进化何哪些好处?。

北京人已是人类,为什么脸部却还象猿脸?比较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提问: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讨论: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课堂小结:人类的起源古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作业布置1、自我测评2、练习册第一课教学后记:利用比较排列的方法,便于学生记忆。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基本概念:原始农业、畜牧业、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定居生活、农业村落、精神家园;②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③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区、生活的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④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艺术、初步的科学知识、宗教信仰、图腾崇拜)。

2.方法与过程:①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②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

③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与、相互影响的。

④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3.情感目标:①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通过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实验,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先民的敬慕之情,激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教学难点: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几种基本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用陶坦吹奏的乐曲《楚歌》。

[师问]清大家猜一猜这首优美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陶ffi xun:这是新时期时代远古先民发明的乐器。

)[展示]陶坦图片[师述]可见,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已比较丰富了,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当时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一起来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二)讲授新课:[活动]出示现在的农作物、家畜和它们在自然界的远亲图片。

清同学们辨认并寻找出他们的亲戚[师述I这些农作物和家畜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讨论]1、原始农业和富牧业是如何产生的呢?(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始畜牧业是从打猎中产生的)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出示]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图(结合图例仔细观察思考)[师问]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世界农业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亚欧大陆是最主要的农业和畜牧业起源地,其中西亚和中国是最为典型的。

)[师述]伴随着农耕畜牧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新石器。

[出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文物图[师问]1.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FI答出打制石器只需将石块打制成所需的形状,比较粗糙:而磨制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出现锋利的刃部,比较光滑。

显而易见,这种石器比打制石器进步得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2.当时出现了哪些主要磨制石器工具?有什么作用?(石镰、石刀、石斧、石铲、石磨盘等,用于收割庄稼、开垦耕地、加工谷物等)3.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主要区别?(|日:采集狩猎为生;新: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和饲养的家畜为生,出现了定居)[师述I当时除了磨制石器工具,人们还发明r陶器[出示]陶器文物图[师问]这些陶器有什么用?(引导学生同答出可以存放东西、舀水、煮东西等。

)[师述]从这些陶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手工业。

[过渡]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人们就可以告别以前的穴居和到处漂泊的生活,开始走向定居生活,并且出现了古老的村落。

[出示]古代世界地图[猜一猜]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哪里?(西亚地区,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发现了一个9000年前的农业村落,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

)为什么?(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出示]古代西亚村落想象图[师问]1.这个村落有有哪些部分构成?(引导学生回答出村落由长方形厚厚的石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

))2.人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人们在村落内外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

)主要驯养了哪些动物?(猪牛羊等)3.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出当时人们的家具比较简陋, 只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他们使用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4.村落居民与外界怎样沟通往来?(他们的村落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获取村落所需要的东西:有时他们也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

)5.厚厚的石墙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导学生答出石墙是用来防御凶猛的野兽、防御外部入侵、保护自己的。

)[过渡]在中国也发现了类似的农业村落,他们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出示]中国境内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师问]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位于什么位置?距今多少年?(河姆渡氏族距今约7000年,生活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今天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 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

)[师述]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的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发掘出土了许许多多的文物,从这些出土的文物身上,我们可以消楚弛了解到当时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自测一教学后记:以时间为主线,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效果交好。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第二课时)课程标准: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1-2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2、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方法与过程:3、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L感悟、思考人与自然的联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难点: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几种基本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过程:[出示]半坡人的房屋复原图[师问]半坡人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出示]半坡出土的石斧、海钩和纺轮图[师问]能看出半坡居民的生产活动有哪些吗?(制作磨制石器、从事渔猎和原始的纺织业)[出示]人面鱼纹彩陶盆[师I'可]体现了半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在陶器的造型与色彩的措配、图案的绘制等方面)[出示]、河姆渡居民房屋示意图。

[师问]1、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出示]“稻谷遗存”图[师问]我们可以看出河姆渡居民主要以什么为食?从中反映出什么?(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种植水稻,这也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出示]黑陶体图[师向]体现了河姆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制作黑陶、造型、绘画)[讨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及造成的原因(完成下表)[归纳]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 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可见他们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当丰富了。

那么他们的精神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出示邛可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师问]1.祖先们还会干什么?(绘画艺术)2.图中所画事物主要以什么为主?(姿态各异的不同种类的动物。

)3 .这些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当时人们的生活主要以狩猎为主,对动物非常了解。

)[出示]牛角号、山顶洞人的项链、鸟形象牙园雕、青海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