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音乐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音乐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中国通俗音乐》教案音乐湘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

及其每个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2、通过聆听《天堂》《彩云追月》《献给爱丽斯》体验其情感和韵味。

初步了解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纠正学生偏颇的音乐信仰,总结通俗音乐的特点,3、培养学生同歌异唱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看待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能总结通俗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

我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大家平时都听些什么歌呢?生:举例。

一起唱几句。

师:老师这有三小段音乐,大家听听是哪三首歌。

(播放音乐《神话》《龙船调》《我爱你中国》)(课件)学生对《神话》最熟悉,其他两首歌不太能说出歌名。

师:你们最喜哪种歌曲呢?为什么?生:通俗,因为好听,好唱。

师:爱听民歌和艺术歌曲吗?生:不爱听!!师:看来同学们大多都喜爱通俗音乐,我们先不作评价,同学们说得很好,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预习课本P108—P116 的内容,搜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过程的有关资料,现在我想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情况。

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前,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

)师:看来你们对通俗音乐的发展是有所了解的,课前准备的很充分,那么下面这些歌曲你能找到它对应的年代吗?(课件)《夜曲》三十年代《乡恋》二十一世纪《九九艳阳天》七十年代末《常回家看看》五十年代《天涯歌女》九十年代生听一首回答一首,师做讲解:《夜曲》是什么形式的?RAP。

《九九艳阳天》的历史背景。

《天涯歌女》的风格。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天涯歌女》具有江苏民歌的风格。

那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音乐的风格。

三、欣赏歌曲(一)欣赏《天堂》(mtv)1、思考题:(课件)《天堂》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生:蒙古。

师:这首歌让你想到了什么?生:草原,羊群,马头琴,湖水。

师: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跑着雪白的羊群。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多么美的草原啊!就象人间的?生:天堂!2、(课件)出示腾格尔的简介。

3、出示《天堂》歌谱。

师:我们一起来唱唱这优美的旋律,先不唱装饰音。

生共同唱歌谱的前两行。

师:你发现天堂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生:宽广师:节奏呢?生:舒缓。

师:是的,旋律舒展悠扬,节奏舒缓,在加上装饰音,我们来试一试。

生共同唱有装饰音的歌谱师:你们觉得哪样更好听?生:有装饰音的。

师:装饰音可以使单调的长音变得活泼,而且在这首具有蒙古民歌风格的歌曲中,在这宽广的旋律中装饰音也仿佛是蓝天中飘着的几朵白云,又犹如是青青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儿。

再加上腾格尔饱含深情的演唱,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草原的美啊!4、师:我们在上册课本的第三单元中国少数民族中欣赏过这首歌曲《辽阔的草原》(课件),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你们看歌谱和《天堂》的歌谱有什么相似之处吗?生:都是4/4拍的,结束音都是6,都有许多相同的装饰音。

师:你们听(师唱歌谱),它和天堂的旋律有什么相似之处吗?生:音高有相似之处。

旋律也很宽广。

师: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天堂》就是根据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的素材来写的一首具有蒙古族长调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

师:其实我国的通俗音乐是与我国源远流长、蕴涵丰富、风格独特的民族传统音乐有着血肉联系的。

我们再听老师演唱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的典范之作。

(二)欣赏《彩云追月》1、老师随音乐演唱《彩云追月》师:注意,这首歌曲是用什么伴奏的?你从这首通俗歌曲中听到了哪首民族音乐作品的旋律?生:是人声伴奏的,旋律和彩云追月一样。

2、出示《彩云追月》歌名及音乐(课件),师: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首音乐有什么不同?从形式,节奏,乐器上来说。

生:老师唱的是歌曲,而民族乐曲是器乐曲。

歌曲节奏欢快,乐曲节奏稍慢。

歌曲的伴奏乐曲是人声,而乐曲是民族乐器。

师:《彩云追月》是由民族乐曲改编的,《天堂》的素材来自于民族歌曲,看来通俗音乐和多种民族音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通俗音乐和古典音乐同样有渊源关系。

(三)欣赏钢琴曲《献给爱丽斯》1、师:这首乐曲是三段体结构的(板书)A B A师边听音乐边告诉学生这三段。

2、师:这是克莱德曼演奏的一首通俗钢琴曲,你觉得这首曲子最适合在什么时候听呢?为什么?生:最适合在散步,睡觉,吃饭。

师:也就是说最适合在休闲的时候听。

其实这首曲子是古典乐派大师贝多芬的一部作品,原曲就是钢琴的独奏,而克莱德曼在演奏中加了电声乐队的伴奏。

更具有现代气息。

原曲的结构是回旋曲式的,(板书)A B A C A,由一个相同的主部和两个不同的插部构成,克莱德曼的演奏去掉了原曲中C这个插部,我们来听一下这个插部3、师弹奏这一部分。

师:这段旋律听起来有什么感受?生:紧张。

师:试想如果通俗钢琴曲中加入这段,你能在睡觉的时候听吗?能在休闲的时候听吗?生:(哄堂大笑)不能!!师: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他的一生都很坎坷,所以他坚信,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经历痛苦换来欢乐!因此他的原作中有这一段,然后又回到优美的充满光明的主部。

5、讨论:为什么要去掉这个部分?生:贴近我们的生活,通俗易懂了,也便于流传。

(四)总结通俗音乐的概念师:同学们说的就是通俗音乐的特点,我们翻开课本,来看一下课本上是怎么总结通俗音乐的特点的,(课件)通过这几首作品的欣赏,我们不难发现通俗音乐的特点是:…….四、再次评价通俗音乐师:欣赏了这几首通俗音乐,我想同学们对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开始同学们都说你们只爱听通俗音乐,甚至有同学认为就没必要听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

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探讨,你对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有了新的看法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我觉得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欣赏风格,我们年轻人还是喜欢听通俗歌曲。

师:那么是不是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就不要听了呢?生:不是,我们也应该接触民族的和古典的音乐,增加音乐素养。

师:说的真不错。

还有谁说说?生:我觉得多听民族音乐能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通俗音乐,而不是肤浅的听听通俗音乐。

师:你说的真棒!同学们的思维都很活跃,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实我国的通俗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打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

比如周杰伦的《龙拳》《双节棍》,都有中华民族的因素在里面。

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我们都应该去接触,去了解.这样也可以提高你们的音乐涵养。

五、活动师:现在不是有很多通俗歌手民歌用通俗唱法来翻唱,比如:教师范唱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民歌版和通俗版,这不是正说明了民族音乐经久不衰的魅力吗?!我们也来.试试把民歌改成通俗唱法来演唱。

出示《青春舞曲》,师范唱。

可以用你所喜欢的通俗音乐的形式。

RAP,R&B..学生练习。

学生表演。

1、一个女生用通俗唱法唱。

2、一个男生用RAP的形式唱。

师为其用爵士鼓伴奏。

师:如果我为你举办一场音乐会,名字就叫“超越周杰伦”,同学们的表现真让我感到你们不仅会发现美,体会美,更能创造美。

也给老师带来了美的体验!希望你们今后能多关注各种音乐,课的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音乐。

(课件),这是一段爵士音乐,是外国通俗音乐的一种,课后呢请同学们在去搜集外国通俗音乐的种类,我们下节课来共同探讨。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中国鼓》教案人教版一、授课班级:四川师范大学附中初一(3)班;二、授课教师:金亚琼;三、教具:1、硬件:多媒体电脑系统;2、软件:powerpoint ;3D cool 。

四、教学思路与设计:1. 教学思路:虽然,教材上没有专门将中国鼓列为一课;但将民族乐队分为“吹拉弹打”四大板块却很明显;如按往常的教法将四大板块放在一起讲也无可非议,鼓在教材上的地位也非突出。

如果将中国鼓集中在一起讲授,不但给学生一个新颖的感受,而且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为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作好了充分的思想与题材准备。

2. 设想在音乐课上让学生一下子接触了如此多的中国鼓,他们的音乐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许多,他们能不激动吗?当他们在课的结尾听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中国鼓只是我们民族音乐宝库中“鼓”的极小一部分”时,他们会有何等强烈的感受呢?他们难道不为我们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而自豪吗?他们难道从此不珍惜和学习我们祖先留下的音乐文化吗?将爱国主义与学习继承民主音乐文化有机的结合难道还需教师用口头去干巴巴的说教吗?3. 但我却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上哪儿去找那么多鼓的资料呢?于是我又徜徉在寻觅中国鼓的浩繁的资料堆里,说实在的:由此我还真长了许多知识。

4. 课堂教学设计:气势磅礴的黄河大鼓把我们带进了那遥远的年代;鼓的发源在于人们模仿大自然的雷声,用大上苍的威力驱赶野兽、祛除邪恶;将鼓用于狩猎、用于战争,进而用于娱乐、喜庆等场面。

在学生欣赏、讨论过程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制作简易的鼓;并用自制的鼓来演奏模仿《滚核桃》、《老虎磨牙》等作品的典型节奏;通过自评、互评使本课达到高潮。

五、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加热爱民族民间音乐;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3. 提炼作品典型节奏并模仿之(教学重点);4. 在学习与体验中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相观摩、评价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由老师引导——教学难点)。

六、教学过程:1. 欣赏《黄河鼓》,学生议论:将他们事先在网上查获的有关中国鼓的资料向大家介绍(略);2. 欣赏《中国鼓文化》,教师引导(从远古洪荒的雷声------);3. 教师展示:几件鼓的实物,学生议论;(略);4. 欣赏《滚核桃》并提炼节奏(重点1);5. 欣赏《老虎磨牙》并提炼节奏(重点2);6. 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课堂练习表》(见附图);7. 师生共同讨论:鼓的制作质材------8. 学生分组讨论,并将事先准备的质材进行简易制作及其演奏配合(难点);9. 师生共同评价:A:展示同学们制作的鼓的形状与音响;B:演奏提炼节奏的准确度;10. 教师小结:展示鼓的分类图(略);11. 由学生代表谈学习体会与感受。

12. 教师布置作业:请大家将自己制作的鼓在家里去修整、完善;下节我们继续练习今天没有巩固好的典型节奏;继续请大家将有关我国各民族“鼓”的故事。

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