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B.有针对性C.因材施教D.抓关键期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征要求教育工作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故本题选B。
2.“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A.洛克B.康德C.杜威D.培根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杜威主张以儿童为中心,题干中体现的正是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
故本题选C。
3.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A.班主任工作职责B.班主任自身素质C.班级学生的质量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
故本题选D。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
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是让学生在学校的良好环境中耳濡目染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故本题选A。
5.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继承功能B.传递功能C.选择功能D.创新功能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的标准之一是选择有价值的文化精华,剔除文化糟粕,传播文化中的真善美。
题干中的表现正是体现的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故本题选C。
6.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
A.校长负责制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书记负责制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的运行机制。
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故本题选A。
7.在火灾发生时,如果学生的衣服已经着火,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大声呼救B.让学生就地打滚C.跑开取水D.用手拍打学生衣服上的火焰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意外事故的处理。
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减少学生受到的伤害,在徒手的情况上灭掉身上火的最好办法是隔绝氧气,让学生在就地打滚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灭火的效果。
故本题选B。
8.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小学生读4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要想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再背诵()。
A.2遍B.4遍C.6遍D.8遍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学习。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4遍刚能背诵,背诵到第6遍的时候可以达到过度学习,那么该学生需要再背2遍。
因此还应再背2遍。
故本题选A。
9.张老师在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时,常常激励学生尽量列举所有可能。
这种思维训练方法是()。
A.分合法B.清单法C.试误法D.头脑风暴法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
头脑风暴训练是指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题中张老师的做法正是头脑风暴训练法的体现。
故本题选D。
10.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则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
A.极高B.偏高C.中等D.偏低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最佳的动机水平和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题干中难度较小的考生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偏高,极高的动机反而会引起学生的紧张不安情绪。
故本题选B。
11.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字母“t”时,常常会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
造成这种干扰现象的原因是()。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双向抑制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认知过程。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实际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题干中体现的是先前学习的汉语拼音对现在英语学习的干扰。
故本题选A。
12.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
这种做法符合()。
A.负强化原则B.替代强化原则C.自我强化原则D.普雷马克原则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普雷马克原理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题干中妈妈用看动画片这个小华喜欢的行为来强化做作业行为,符合普雷马克原则。
故本题选D。
13.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拥有的英语学科知识属于()。
A.一般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本体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题目中小学英语老师的英语学科知识属于本体性知识。
故本题选C。
14.李老师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
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发现法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题干中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的问题各抒己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
故本题选B。
1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这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
A.导向功能B.发展功能C.反馈功能D.管理功能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功能。
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功能是指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能。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意思是多一个评价标准去衡量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故本题选A。
1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
这强调了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统一性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故本题选A。
17.教完古诗《草》后,于老师扮演耳背的奶奶,故意将“一岁一枯荣”听成“一岁一窟窿”,让学生纠正并解释。
这种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属于()。
A.自然式B.归纳式C.游戏式D.悬念式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游戏式课堂提问指把游戏引入课堂,寓课堂提问于游戏中。
题干中于老师扮演耳背奶奶的方式属于游戏式课堂提问的形式。
故本题选C。
18.在一些农村教学点,教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主要是在偏远的人口稀少的农村,或者其他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实施。
题干的表述体现的是复式教学的组织形式。
故本题选A。
19.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题干中罗老师利用了模象直观的方式,通过视频让学生获得了钱塘江大潮的生动表象,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故本题选C。
20.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类型。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故本题选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1.【参考答案】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7-12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有以下特点:(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
22.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22.【参考答案】本题考查班级管理。
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有以下五个方面:(1)家访。
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2)班级家长会。
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地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3)家长学校。
指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4)家长沙龙。
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
(5)家长委员会。
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协助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23.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23.【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过程。
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材料一: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选了一篇课文改成剧本,准备排演课本剧。
第二天,我在班上说了这一想法,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