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六)(2010年四川省宜宾市)(三)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完成20—23题(12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3)必以信()(4)公问其故()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2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2分)答:2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分)答:(2010年四川省内江市)(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9题(8分)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语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
(4分)⑴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⑵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⑶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⑷虽杀臣,不能绝也虽:9.翻译下面句子。
(2分)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译文:10.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2分)答:(一)7. ⑴巧妙的方式⑵通“御”,抵挡⑶入侵⑷即使(4分,每小题1分)8. 我知道您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现在不说(2分,“所以”1分,全句通顺1分)9. (1)不想放弃攻打宋国(2)心虚,想恐吓墨子(2分,每点1分)【加试卷】(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7—9题。
(10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注: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和”)两兄弟,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义兴人谓为三横()(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3)而处尤剧 ( ) (4)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蛟或浮或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为乡里所患不足为外人道也C、且人患志之不立甚矣,汝之不惠D、而年已蹉跎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9.翻译下面句子。
(2分)且人患志之不立译文:10.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答:(二)7、(1)祸害(2)希望(3)更加厉害(4)传扬(4分,每小题1分)8、C (2分)9、再说人最可怕的是不树立志向(2分)10、周处年少时是当地的祸害,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也可用原文回答:周处少时为乡里所患,后自修改,终为忠臣孝子(2分)(2010年四川省巴中市)阅读下面这篇文段,完成22-27题。
(2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渔人甚异之()(2)悉如外人()(3)阡陌交通()(4)便要还家()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24.翻译句子。
(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
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
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
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26.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27.请就文中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3分)答:(2010年四川省乐山市)二、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记与欧公语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初似儿戏,然或有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B. 殆未易致诘也思而不学则殆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D. 医问其得疾之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
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第Ⅱ卷三.翻译、鉴赏与默写(18分)9. 文言翻译。
(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译文:二.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6.A 7.B 8.B三.翻译、鉴赏与默写(18分)9. 翻译(3分)译文:位高禄厚的人(1分)目光短浅(1分),不能作长远打算。
(1分)(意思相近即给分)(2010年四川省资阳市)(三)(11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答: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译文:(三)(11分)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
)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2010年四川省达州市)(三)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18-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