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龙源期刊网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作者:史鹏越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9年第09期
笔者以北京市通州区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研究论文为样本,构建分析框架,量化统计各维度指标,分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一、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通州区整体的教育发展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而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注入通州,高标准、高定位是通州教育的新标签。

教育信息化为通州教育腾飞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通州区目前紧抓“互联网+”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整合融合项目,而能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服务教育教学过程,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而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教育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需要转变。

怎样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活动,并在课堂教学中辅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命题。

二、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一)分析框架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评判,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政策文件。

2014年5月27日,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指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与发展性要求,基本能力围绕技术促进教师的教展开,发展性能力围绕技术促进学生的学展开。

笔者将借鉴此能力标准,并结合通州区目前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关注点,形成框架,具体分析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便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二)分析样本
已有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反映了教师的主观意愿,但对教师的客观教学场景反映不足,尤其是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能力的体现不够。

本研究选取教师的教学论文为研究对象,透过文本分析教学场景,总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

笔者随机选取了全区4所幼儿园、6所小学、3所中学教师的教学论文,总计117篇,除去抄袭、雷同、主题不符论文外,有效样本82篇。

样本论文的选题均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内容基于實际课堂教学情境,反映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