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吴广宁
对于图 1-11所示的击穿电压(峰值)实验曲线,可用 以下经验公式表示:
Ub 24.22d 6.08 d kV
(1-34)
式中 d-间隙距离,cm;
-空气相对密度
从图 1-11 中可以得出,当d 在1~10cm范围内时,击
穿强度 E(b 用电压峰值表示)约等于30kV/cm。
2、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返回
1.2.1 持续作用电压下的击穿
1、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实际中,大均匀 电场间隙要求电极尺 寸做得很大。因此, 对于均匀场间隙,通 常只有间隙长度不大 时的击穿数据,如图 1-11所示。
图1-11 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峰值 Ub 随间隙距离d的变化
均匀电场的击穿特性:
➢电极布置对称,无击穿的极性效应; ➢间隙中各处电场强度相等,击穿所需时间极短; ➢直流击穿电压、工频击穿电压峰值以及50%冲击 击穿电压相同; ➢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很小。
1.2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实际工程应用中,击穿电压的确定 方式如下:
➢参照一些典型电极的击穿电压来 选择绝缘距离;
➢根据实际电极布置情况,通过实 验来确定。
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影响因素如下:
➢电场情况 ➢电压形式 ➢大气条件
本节内容
1.2.1 持续作用电压下的击穿 1.2.2 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 1.2.3 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的绝缘特性 1.2.4 大气条件对气体击穿的影响 1.2.5 提高气体击穿电压的措施
雷电过电压是一种持续时间极短的脉冲电压,在 这种电压作用下绝缘的击穿具有与稳态电压下击穿 不同的特点。
1、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
雷电能对地面设备造成危害的主要是云地闪。 按雷电发展的方向可分为: ➢下行雷
在雷云中产生并向大地发展; ➢上行雷
由接地物体顶部激发,并向雷云方向发展。
下行负极性雷通常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
余光放电:主放电完成后,云中的剩余电荷 沿着雷电通道继续流向大地,这时在展开照片上 看到的是一片模糊发光的部分,相应的电流是逐 渐衰减的,约为 103 ~ 101 A,延续时间约为几毫 秒。
上述3个阶段组成下行负雷的第一个分量。
通常,雷电放电并未结束,随后还有几个(甚至十 几个)后续分量。每个后续分量也是由重新使雷电通道 充电的先导阶段、使通道放电的主放电阶段和余光放 电阶段组成。各分量中的最大电流和电流增长最大陡 度是造成被击物体上的过电压、电动力、电磁脉冲和 爆破力的主要因素。而在余光阶段中流过较长时间的 电流则是造成雷电热效应的重要因素。
Em
a
达临界场强
x
E0时,U 达到
击穿电压Ub ,从而
Ub E0 d / f
(1-36)
下面给出几种典型的电极结构:
图1-12 几种典型电极结构示意图 1、同心球 2、球-平板 3、球-球 4、同轴圆柱 5、圆柱-平板 6、圆柱-圆柱 7、曲面-平面 8、曲面-曲面
球-板电极
E0 27.7 (1 0.337/ r )
(1-53) (1-54)
(1-55) (1-56)
球-球电极
E0 27.7 (1 0.337/ r )
Ud
Emax
0.9
d
(1
) 2r
(1-57) (1-58)
f 0.9(1 d ) 2r
d U c E0 0.9(1 d / 2r)
(1-59)
(1-60)
另外,对于某些不太好根据经验公式求的电场结 构,也可以用 E0=30kV/cm进行大致估算,则间隙击 穿电压 Ub 为
(1-37)
Emax
0.9U
rd rd
0.9 U d
(1
d) r
(1-38)
f 0.9 1 d /r
(1-39)
Uc
E0
dr 0.9(d
r)
(1-40)
柱—板电极
E0 30.3 (1 0.298/ r )
(1-41)
Emax
0.9U r ln( d
r)
r
(1-42)
f
0.9d r ln( d r )
➢先导过程 ➢主放电过程 ➢余光放电过程
先导过程:延续约几毫秒,以逐级发展、 高电导、高温的、具有极高电位的先导通道将 雷云到大地之间的气隙击穿。沿先导通道分布 着电荷,其数量达几库仑。
主放电过程:当下行先导和大地短接时, 发生先导通道放电的过渡过程。在主放电过程 中,通道产生突发的亮光,发出巨大的声响, 沿着雷电通道流过幅值很大、延续时间为近百 微秒的冲击电流。
稍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特点:
➢击穿前无电晕; ➢无明显的极性效应; ➢直流击穿电压、工频击穿电压峰值及 50%冲击击穿电压几乎一致。
稍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电压通常可以根据起始场强 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U Emax d / f
(1-35)
f 取决于电极布置,可用静电场计算的方法或电 解槽实验的方法求得。
对于稍不均匀场,当
r
(1-43)
r ln( d r )
Uc E0
r 0.9
(1-44)
平行圆柱电极
E0 30.3 (1 0.298/ r )
(1-45)
Emax
2r
0.9U ln( d
2r
)
2r
(1-46)
f 0.9d 2r ln( d 2r ) 2r
(1-47)
d 2r
2r ln(
)
Uc E0
2r 0.9
(1-48)
同轴圆柱电极
E0 31.5 (1 0.305/ r ) (1-49)
Emax
r
U ln(R /
r)
(1-50)
f Rr r ln(R / r)
(1-51)
Uc
R E0r ln( r )
(1-52)
同心球电极
E0 24 (11/ r )
Emax
RU r(R
r)Βιβλιοθήκη f R/r(R r)r Uc E0 R
当间隙距离很大时,平均击穿场强明显降 低,即击穿电压不再随间隙距离的增大而线性 增加,呈现出饱和现象。
返回
1.2.2 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
大气中雷电产生的过电压对高压电气设备绝缘 会产生重大威胁。因此在电力系统中,一方面应采 取措施限制大气过电压,另一方面应保证高压电气 设备能耐受一定水平的雷电过电压。
U b 30d / f
(1-61)
3、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极不均匀场的击穿特性:
➢电场不均匀程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减弱; ➢极间距离对击穿电压的影响增大; ➢在直流电压中,直流击穿电压的极性效应非 常明显;
➢工频电压下,击穿都发生在正半周峰值附近。
当间隙距离不大时,击穿电压基本上与间 隙距离呈线性上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