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篇一:大学化学思考题答案】. 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固定称量法和减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答: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减量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操作速度很慢,适用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状或小颗粒样品,以便容易调节其质量减量法:速度快,用于称量一定质量范围的样品或试剂,在称量过程中样品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可运用此法。
2. 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是否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答:否灵敏度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太长,不便于称量。
3. 减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答:不能样品会沾到小勺上,影响称量准确度。
实验二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 滴定管在装入标准溶液前需用此溶液润洗内壁2~3次,为什么?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烧杯是否需要干燥?是否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为什么?答:由于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涤过程中,会有残留水液,需用标准溶液润洗内壁2~3次以消除标准溶液因残留水液而浓度降低引入的误差。
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烧杯不需要干燥,更不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因为水的存在对滴定结果无影响,而标准溶液润洗则会带来误差。
2. 用hcl溶液滴定na2co3时所用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测定?为什么?答:不需要准确。
因为naco3质量已经确定,所以水的体积对测定无影响。
3. 用na2co3为基准物质标定0.1mol/l的hcl溶液时,能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吗?答:不能。
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
此滴定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co3h2co3部分电离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终点溶液ph值为3.9,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0~10.0.4. 若na2co3溶解不完全,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若na2co3溶解不完全,测出的vhcl偏小,则chcl偏大。
5. 每一次滴定完成后,为什么要将标准溶液加满至滴定管零刻度再进行下一次滴定?答:为了避免滴定管粗细和刻度不均匀造成的误差。
实验三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1. 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组成的方法其原理是什么?答:“双指示剂法”是测定同一式样中各组分含量的过程,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不同的(两种)指示剂分别指示第一第二化学计量点的到达,以确定其组分浓度的方法。
这种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在实际中广泛应用。
“双指示剂法”是测定混合碱组成主要采用酚酞和甲基红。
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的红色刚好退去,此为第一化学计量点,主要反应如下:hcl+naoh=nacl+h2ohcl+na2co3=nahco3+nacl记录此时的hcl标准溶液的消耗量v1,。
再加入甲基红指示剂,溶液呈红色。
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橙色,这是第二化学计量点。
此时反应为:hcl+nahco3=nacl+h2o+co2 记录hcl标准溶液的消耗量为v2v1v2时,为naoh和naco3的混合物,其中naco3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v2;naoh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是v1-v2,求得混合碱各组分含量。
若v1v2,混合碱是nahco3和na2co3混合物,na2co3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时2v1,nahco3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是v2-v1,可得混合碱各组分含量。
2. 有一碱液,可能为na2co3,naoh,nah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活多种物质的混合溶液。
用标准强酸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酸v1。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实验四氯化钠提纯1. 本实验为何用bacl2而不用cacl2除去(so4)2-?为何用naoh 而不用koh和k2co3除去mg和ca?为何用盐酸而不用别的盐除去剩余的oh-及co3?答:caso4微溶,溶解度比baso4大,使用cacl2不易把硫酸根离子除尽。
使用koh和k2co3引进了新的杂质k。
使用hcl,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co2和h2o,不会引入新杂质,而其他的酸会引进硫酸根,硝酸根等杂质。
2. 用盐酸调节二次滤液的酸度时,为何要把ph值调至4左右?某同学不慎加盐酸过多使ph 约等于3,可以补救吗?来回调节ph值有何不好?答:确保溶液为酸性,不存在氢氧根和碳酸根。
可以,再加入少量naoh。
会使溶液中nacl越来越多,导致提纯后的食盐质量增加。
3. 蒸发浓缩时,为何不得把溶液蒸干?答:溶液中还存在除杂过程中无法除去的kcl杂质,若将溶液蒸干,kcl将共存于食盐结晶中。
实验五ph值法测定醋酸解离常数1. 不同浓度hac溶液的ph值为什么要按由稀到浓的顺序测定?答:因为如果电极清洗不干净,前一次试液会带入下面的试液中影响实验,而稀溶液对浓溶液的影响比浓溶液对稀溶液的影响小。
2. 温度对醋酸解离常数有影响,本实验均未恒温,你认为如果恒温应如何进行试验?答:测定过程中,将装有醋酸溶液的烧杯放在水浴中恒温。
实验六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1.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适宜条件是什么?答:溶液ph=5左右,最大吸光波长=510nm2. 三价铁离子标准溶液在显色前加入盐酸羟胺的目的是什么?答: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3. 如果配制已久的盐酸羟胺溶液,对分析结果有何影响?答:盐酸羟胺被空气氧化,不能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使含量的测定结果偏低。
4. 溶液的浓度对测定邻二氮杂菲的吸光度有何影响?为什么?答:酸度太高,显色反应慢,导致吸光度偏低;酸度太低,二价铁水解,导致显色物质含量偏低,但水解产物有颜色,影响测定。
5. 吸收曲线与标准曲线有何区别?在实际应用中有何意义?实验七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本实验中配制多种标准溶液,在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为什么?答:2.络合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有哪些不同,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实验八水的硬度测定1. 用edta测定法怎样测出水的总硬?用什么指示剂?产生什么反应?终点变色如何?答:用edta法测定钙镁离子的含量,其原理与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标准溶液浓度相同,总硬则以铬黑t为指示剂,加入5ml nh3-nh4cl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值为10,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
发生络合反应。
溶液颜色由酒红色滴定至纯蓝色,即为终点。
2. 用edta法测定水的硬度时哪些离子存在干扰?如何消除?答:mg。
为消除其影响,采用沉淀遮蔽法,可加入10%naoh使ph=12,从而生成mg(oh)2沉淀,在不分离沉淀的情况下,可直接以edta滴定钙离子,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
实验九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 na2s2o3溶液不太稳定的原因是什么?在配制溶液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过且已冷却的蒸馏水来溶解na2s2o3.5h2o?答:水中co2,空气中的o2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都能使其分解。
无co2,o2以及微生物的存在,不会对na2s2o3溶液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导致其分解。
2. 为什么na2s2o3溶液配置好之后要放置10天再进行标定?答:性质趋于稳定方可使用。
3. 在用ki还原k2cr2o7时,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ki?答:与ki作用从而析出相当量的i2的反应,反应瞬间完成,进行到底,同时碘离子与i2生成碘三负离子,防止i2的挥发。
4. 能否在滴定开始之前加入淀粉指示剂?答:与淀粉结合生成性质稳定的蓝色络合物,不易与na2s2o3反应从而导致滴定结果不准确。
5. 在化学计量点时,为什么溶液呈亮绿色?答:na2s2o3将i2还原,生成无色碘离子,而溶液中存在的ki则使k2cr2o7还原生成三价的铬离子,从而呈亮绿色。
实验十工业苯酚纯度测定1. 在本实验中,空白实验的作用是什么?答:一方面得到kbro3-kbr标准溶液与酸性介质生成的br2的量。
另一方面是为了消除由试剂所造成的误差。
2. 为什么测定苯酚含量要在碘量瓶中进行?若用锥形瓶代替碘量瓶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易挥发的物质要在碘量瓶中进行,反应生成的br2易挥发。
若在锥形瓶中,则br2挥发,br2含量偏小,所测得的结果偏低。
3. 在滴定过程中,加入hcl和ki溶液时,为什么不能把瓶塞打开,而只能稍松开瓶塞沿瓶塞迅速加入,随即塞紧瓶塞?答:苯酚易被空气氧化而变质(通常变为粉红色的醌类物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
负一价的碘离子在酸性环境中易被空气氧化,也应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
【篇二:有机实验思考题答案】要点:实验目的、原理、装置、影响熔点测定的因素、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熔点管封口2、样品干燥、研细3、样品填装(实、高度)4、升温速率(开始一开始5℃/min,当达到熔点下约15℃时,以1-2℃/min升温,接近熔点时,以0.2-0.3℃/min升温,当毛细管中样品开始塌落和有湿润现象,出现下滴液体时,表明样品已开始熔化,为始熔,记下温度,继续微热,至成透明液体,记下温度为全熔.一般测熔点至少要两次:粗测和精测)测定熔点时遇到下列问题将产生什么结果:1、熔点壁太厚2、熔点管不洁净3、试料研的不细或装的不实4、加热太快5、第一次测熔点后热浴不冷却立即测第二次6、温度计歪斜或与熔点管不附贴7、测a、b两种样品的熔点相同,将它们研细并以等量混合(1)测得混合物的熔点有下降现象且熔程增宽;(2)混合物的熔点与原子a、b物质的熔点相同。
试分析以上情况合说明什么1、熔点壁厚,影响传热,测得的初熔温度偏高2、熔点管不洁净,相当于样品中掺入杂质,导致测得的熔点偏低3、这样试料颗粒间空隙较大,其空隙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结果导致测得的熔距加大,测得熔点数值偏高。
4、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体中的转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熔点偏高,熔距加大。
5、连续测几次熔点时,第一次完成后需将热浴冷却原熔点温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才可测第二次,不冷却马上测第二次导致测得熔点偏高。
6、熔点测定的缺点就是温度分布不均匀,若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这样所测得的数值会产生不同程度偏差。
7、(1)a、b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一种物质在此充当另一种物质的杂质,故混合物的熔点降低,熔程增宽。
(2)降少数情况(如形成固熔体)外,一般可认为这两种是同一种物质。
实验三、蒸馏及沸点的测定实验目的、原理、仪器安装(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竖直横平,水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注意事项1、温度计水银球位置2、冷凝管循环水下进上出,让管充满水3、蒸馏瓶中液体的量4、升温速率(先水火加热,使爱热均匀,再调大,当有液体滴出时,控制馏出液的速率1~2滴/秒。
5、如果维持原来加热程度,不再有馏出液蒸出,温度突然下降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量很少也不能蒸干,特别是蒸馏低沸点液体时更要注意不能蒸干,否则易发生意外事故.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冷却水,拆卸仪器,其程序和安装时相反.6、沸石的添加1、冷凝管通水方向是由下而上,反过来行吗为什么答: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2、蒸馏时加热的快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答:蒸馏时加热过猛,易造成蒸馏瓶局部过热现象,使实验数据不准确,而且馏份纯度也不高.加热太慢,蒸气达不到支口处,不仅蒸馏进行得太慢,而且因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蒸气包围或瞬间蒸气中断,使得温度计的读数不规则,读数偏低.3、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答:(1)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定而细小的空气泡流,这一泡流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湍动,能使液体中的大气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了液体因过热而产生的暴沸.(2)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甚至使部分液体冲出瓶外,有时会引起着火.(3)中途停止蒸馏,再重新开始蒸馏时,因液体已被吸入沸石的空隙中,再加热已不能产生细小的空气流而失效,必须重新补加沸石.4、在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不符合要求会带来什么结果?答: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气还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就已从支管流出,测定沸点时,将使数值偏低.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规定的温度偏高,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作为前馏份而损失,使收集量偏少.如果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下或液面之上,测定沸点时,数值将偏高.但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时,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要求的温度偏低,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认为后馏份而损失.实验四、简单分馏要点:分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原理:一次分馏相当于多次蒸馏,沸点相差不大的混合物通过分馏柱进行多次的部分气化和冷凝,最后达到分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