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背景及现实意义,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经贸往来的发展和现状,并在贸易投资承包工程等领域总结了相应的特点,并提出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经贸往来的一些问题。

最后,本文依据当下双边扩大经贸合作的共识和“一带一路”计划的背景,从基建工程、服务外包、商品贸易和产业合作四个方面阐述了双方经贸往来的前景。

双方在经贸合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强双方的经贸往来合作对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产生产业协同效应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空间摘要 (2)一、引言 (4)二、文献综述 (4)三、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发展及现状 (5)(一)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发展及现状 (5)(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发展及现状 (9)(三)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承包工程发展及现状 (10)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问题 (11)五、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前景 (14)六、总结 (16)参考文献 (17)一、引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贸易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紧密。

中东欧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剧变之后纷纷进行经济转型,在经历了转型衰退期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稳定发展。

欧盟东扩之后,捷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多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享受到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各项便利和经贸优惠政策。

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双边贸易在这时期发展迅速。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的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上发表演讲,提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三愿景:一是五年内与该地区国家双边贸易翻一番。

二是宣布2014年为中国-中东欧经贸促进年,举办系列活动、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并探索灵活的金融服务。

三是扩大企业双向投资,互创就业机会并提供市场准入。

这三项愿景的提出充分表明了我国愈发重视并加强同中东欧国家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投资建设、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尤其是五年内与该地区国家双边贸易翻一番的目标,及2014年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线深入中东欧地区,在长远规划上对带动双方经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这更要求我们对中东欧国家的经济特点及目前的双边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有良好的了解和分析,有利于基于现实基础和意义更好地规划双方的经贸往来,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文献综述由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双边经贸合作自进入21世纪来稳步发展但贸易总量等指标仍旧不足,目前对二者间的双边经贸的研究多集中在双边贸易这方面。

侯跃(2001)研究了中东欧国家在积极融入欧洲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的经济转轨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中东欧国家和我国的贸易总额不大、商品结构存在一定问题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扩大双边经贸合作的建议。

尚宇红(2012)利用实证数据,详细分析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货物贸易的特点并建议二者提高合作,促进直接投资减缓贸易失衡。

杨丽华(2012)则研究了中国的服务贸易优势及同中东欧进行服务业合作的前景。

她认为,双方可加强在基础建设、信息技术、中医药、旅游业及文化贸易等方面的合作。

本文将利用2001年来的贸易、投资、外来劳务等数据实证说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现状,并总结出二者经贸合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现有政策和市场情况提出合作前景和建议。

三、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发展及现状(一)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发展及现状自2001年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

从2001年仅有的42亿美元贸易额达到了2013年的55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3.86%。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时期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整体的增长趋势非常强劲,只有2008年到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额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我国对中东欧的进出口始终保持贸易顺差,且顺差额一直处于扩大中。

我国的出口增长量要高于进口,年均增长率达到22.44%,进口的年均增长速率高于出口,达到29.63%。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同中国对欧洲所有国家的总贸易额及增长率相比,大部分年份里,中国对中1本文中的中东欧国家数据包括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格鲁吉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捷克、斯洛伐克及马其顿。

东欧国家的出口贸易增长率和进口贸易增长率都要高,在一些特定年份甚至要高出许多。

比如2006年的出口增长率和2002年、2006年、2007年、2010年的进口增长率。

在2008年,无论是出口增长率还是进口增长率,所受到的影响都比对整个欧洲的增长率要小,进口额甚至在对欧整体负增长的情况下还保持着正增长。

但是,从图2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近年来,双方贸易的增长率逐渐变小,趋于稳中有涨的态势。

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欧债危机的后继影响,欧洲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及我国经济增速减缓导致贸易增长的动力下降;二是由于一部分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贸易政策受欧盟统一政策限制,而近几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钢铁、光伏等产品采取了严厉的反倾销政策,影响了双方的自由贸易;三是由于2001年时双方的贸易基量较小,随着中东欧国家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初期极易保持高增长的贸易。

而待近几年贸易基量扩大后,初期的高增长率的保持则更加困难。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此外,下表显示了中国同中东欧部分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由此可见,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贸易现状有着以下几大特点:(一)高增长我国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入21世纪后有着高速的增长。

尤其是在2008年到2011年期间,中国对中东欧的进口保持了40%左右的年均增速。

在此期间,中国对全球商品额的进口增速大约是15%,中东欧国家对全球的出口增速大约为3%,而全球的进出口贸易增速为-1%。

因此,双方间的进出口贸易往来的需求较大。

(二)高顺差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净出口额增长较大,顺差额逐年扩大,直到近五年来稳定在200亿-250亿美元左右。

从图3中可以看出中国对中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对进口额的比值,该比值在2001年到2008年间较大,最高时甚至达到2006年的6.98倍。

高顺差的特点是双边进一步加强贸易往来合作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在近年欧洲经济不景气的境况下。

而自2009年来,这一比值一路走低,2013年已下降至2.85倍,这也得益于我国自中东欧进口的稳定增长。

然而,从绝对值上来说,出口贸易额依然远大于进口贸易额。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三)高差异中国对中东欧不同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的差异较大。

2013年,进口贸易额前几位的国家分别是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波兰,较低的有拉脱维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

出口贸易额前几位的国家分别是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较低的有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克罗地亚。

进出口贸易额的排序相近。

其中,对波兰的出口占到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克罗地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这十国的33.23%,而出口额较低的四个国家的总占比仅有13.19%。

而对斯洛伐克的进口占到十个国家的24.90%,进口额较低的四个国家的总占比仅有5.08%。

这也是由这些中东欧国家不同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情况所决定的。

(四)空间大尽管双边的贸易总额在近十年来迅速发展,但目前,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和对欧洲国家贸易额的占比也仅从4.3%上升到7.5%,总体占比依然相对较低,仍有发展空间。

这也给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总贸易额在五年内翻一番提供了可挖掘的机会。

(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发展及现状中国利用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总额自2000年的3703万美元快速上升到2004年的12883万美元,之后整体直接投资利用总额呈下降趋势,直到2013年时仅有2825万美元。

这体现了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的同时,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的利用却没有得到提升,甚至有倒退的迹象。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而对比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利用和对欧洲国家的直接投资利用的增长率,我们发现中国对整体欧洲的直接投资利用率较为稳定,而利用中东欧的直接投资增长率则波动极大,2004年时增长率高达86.3%,但之后除了2010年较高的正增长外,其余年份增长率并不理想。

尤其是近两年来对比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利用增长为正的同时,对中东欧的投资利用增长为负值,且负增长加大。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与此同时,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则由于因国别区分的数值较小而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

这充分体现了双边投资的缺乏。

由此可见,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有着两大特点:(一)总额低无论是中国利用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还是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总量都比较低,双边贸易缺乏。

且根据中国利用欧洲的直接投资的总量计算,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的利用占比在2013年仅有0.4%,即使是最高时的2004年,也只占了2.68%。

(二)波动大中国利用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额的波动极大。

这也显示出双边投资对投资市场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尤其是中东欧企业主要的辐射市场还集中在国内或是其他欧洲国家,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还不高,这和他们国内经济发展情况也有关。

(三)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承包工程发展及现状自2000年来,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从2000年的883万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72200万美元,特别是2012年在外贸和投资均有停滞的情况下,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有着高达80%的增长率。

其中,对保加利亚、格鲁吉亚、罗马尼亚的承包工程占了绝大部分,而对于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国,这一部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从图中也可看出,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对整个欧洲的承包工程额相比,总量依旧很小。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问题由前文双边的现状分析,我们可知双边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但波动较大,呈现出高差异的特点,且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经贸合作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贸易的高顺差由前文分析可知,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保持着极大的顺差额,且顺差有增无减。

双方的贸易收支产生极大不平衡,一方面不利于中东欧国家的外汇储备积累,另一方面使得中东欧国家会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一定的贸易保护,不利于双边更进一步的贸易往来。

(二)贸易产品结构单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到了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与杂项制品上。

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货物贸易中,主要是SITC6、7、8 三类产品,即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及杂项制品,这三类商品贸易总额的比重在2001年到2004年、2005年到2008年以及之后的三个时期分别高达89.8%、92.9%、92.8%,而同期全球进出口贸易中这三类商品的贸易额平均比重仅为6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