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1、岩石矿物成分 2、岩石结构、构造(矿物颗粒间的连结、颗粒大 小与形状、空隙性等) 3、岩石含水状态 4、实验条件:如试件形状、大小、高径比、加荷 速率
(2)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单向受拉时,能承受的最 大拉应力。 用于岩体稳定性评价
①直接拉伸试验
②劈裂法
t
2Pt
d l
③岩点石荷载的试抗验拉强度远低于其抗压强度
1/10
P64表5-6
(3)岩石的剪切强度——岩石受剪力作用时抵抗剪切破坏 的最大剪应力。岩体稳定性计算必需的参数:C和φ
①抗剪断强度
泊松比μ 工程上,常采用应力—应变曲线上抗压强度50%的应变点
的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
二、单向受力条件下的岩石强度
根据外力的性质
岩石的抗压强度 岩石的抗拉强度 岩石 剪断破坏
为什么岩石破坏的类型只有拉断和剪断 两种,而没有“压坏”的说法?
答: 岩石的破坏实质上是由于岩石内部的某个(些)面
.. ..
非稳定裂隙扩展至岩石结构破坏阶段:
微裂隙迅速增加和不断扩展,形成局部拉裂或剪裂 面。体积变形由压缩变为膨胀,最终导致岩石结构完全 破坏,但仍具有整体性。
..
上界应力称为峰值强度(单轴抗压强度)
微裂隙聚结与扩展阶段:
裂隙扩展成分叉状,并相互联合形成宏 观断裂面,应力随应变增加而降低。
. .
弹性极限(比例极限) 屈服极限 峰值强度(单轴抗压强度) 残余强度
微裂隙及孔隙闭合阶段 A
可恢复弹性变形阶段 B
部分弹性变形至微裂隙 扩展阶段 C 非稳定裂隙扩展至岩石结 构破坏阶段 D 微裂隙聚结与扩展阶段 E
沿破断面滑移阶段 F
微裂隙及孔隙闭合阶段: 裂隙及孔隙逐渐被压密。非线性变形,曲线上凹
某些岩石的饱水、干抗压强度及软化系数
万州川东制革厂泥岩、粉砂质泥岩软化
随库水位升 降变化,岩 石含水性发
生变化
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质,常用渗透系数 来表示。其大小取决于空隙的数量、大小、 方向及连通情况,一般认为,水在岩石中 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
渗透流速
渗透系数
水力坡度
V kI
岩石渗透系数K 用达西渗透仪(室内)测定
携带式岩、土力学性质 多功能试验仪
试验项目:
1、岩石变形试验; 2、岩石抗压强度试验; 3、岩石抗拉强度试验; 4、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 5、完整岩石直剪试验; 6、岩石结构面与软弱岩石 直剪试验; 7、土直剪试验(直接测试 钻孔取心土的抗剪指标); 8、碎石土天然或饱和状态 直剪试验。
影响岩石抗压强度的因素分析——P64-65
..
沿破断面滑移阶段: 分离成一系列的碎块体,并在外力作用下相
互滑移,变形不断增加。
应力降至某一稳定值,称为残余强度
.
单轴压缩岩石变形—破坏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 (受矿物成分及结构影响)
(2)岩石的变形参数
P62表5-5
变形模量E0(轴向应力σ /轴向应变ε L)
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初始模量Ei、切线模量Et、割线模量Es)
的特点,但当岩体中结构面发育时,岩体的完整性被破坏, 将导致其力学性质变差,且表现出不均匀性(非均质性、 各向异性);
3.岩体中具有较高的地应力,地应力的存在使岩体的物
理、力学性质变得更加复杂。土体中地应力相对较小。
第二节 岩石的物理性质
一、岩石的密度 二、岩石的空隙性 三、岩石的吸水性 四、岩石的软化性
试件制备
圆柱体:φ=48~54mm 高径比:2.0~2.5
加载、测量系统
分级施加单轴压力, 测量变形(应变片)
σ ~ε
横向应变
应力
σ( )
体积应变
σ ~ε
σ ~ε
轴向应变
应变 ε
三种应力-应变曲线
(1)岩石的应力-应变(轴向应变)曲线特征
. ... .. ..
岩石典型的完整应力-应变曲线
...
(1)岩石的抗压强度 b — 岩石单向受压时,能承受
的最大压应力。 用于岩体工程分类、岩体稳定性评价
①岩石单向受压条件下 的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峰
.
值强度,即单轴抗压强度
②岩石强度的点荷载试验(天 然状态、干样、饱水样)
③携带式岩、土力学性质多功能试验仪
岩石强度的点荷载试验(天然状态、干样、饱水样)
第五章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
第一节 岩石(体)与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差别
1. 岩石矿物颗粒之间存在致密而牢固的连结(结晶连结
和胶结连结),这是岩石区别于土并赋予岩石以优良工程 地质性质的主要原因;土的颗粒间无连接、胶结连结或是 水连结,连结力弱。
2.岩石比土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及整体性、抗水性强
上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增大、超过了一定限度的结果。 压应力只能使相邻质点的距离缩短,不可能使其
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岩石之所以被破坏,是由于压力在 岩石内部诱发出了拉应力和剪应力。实际导致产生破坏 面的是这些拉应力或者剪应力。
因此,尽管从表观上看,岩石的破坏是在压力作 用下发生的,然而岩石的破坏类型,有时可能属于拉断, 有时则可能属于剪断,有时兼具有拉断和剪断的性质。
五、岩石的抗冻性 六、岩石的透水性 七、岩石的热学性
岩石的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质。
表征指标:
软化系数:
kR
cw cd
饱水抗压强度 干抗压强度
软化系数在水工建筑勘察中应用较广, 软化系数越小,说明岩石的软化性越强,抗冻性 和抗风化能力弱。
软化系数>0.75,为软化性弱的岩石。
岩石的软化性取决于它的矿物组成及空隙性
岩体渗透性可用钻孔压水试验测定 教材P216-217
变形 第三节 岩石的力学性质
强度
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 的性质。在外力作用下岩石首先产生变形(弹性变 形、塑性变形),随力的不断增加,达到或超过某 一极限时,便产生破坏。
岩石破坏时的应力即为强度(抗压、抗拉、 剪切强度)。
一、单向受压条件下的岩石变形
.
可恢复弹性变形阶段: 随荷载增加,轴向变形成比例增长,并
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恢复的弹性变形。 上界应力称为弹性极限
(比例极限) 其值约等于峰值强度的30-40%。
. .
部分弹性变形至微裂隙扩展阶段: 轴向应变近似直线,体积应变明显偏离直线。
上界应力称为屈服极限
其值约等于峰值强度的80%。 此时岩石压密至最密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