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宿舍楼毕业设计某多层宿舍楼砖混结构设计

宿舍楼毕业设计某多层宿舍楼砖混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某多层宿舍楼砖混结构设计系:建筑与资源工程系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班级:09建筑工程2班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工程师摘要砖混结构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宽度的裂缝。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外观造型和使用功能,而且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影响到结构的承载力,严重者甚至引起房屋的倒塌,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通过对砖混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有效的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来避免引起房屋的倒塌,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等破坏。

砖混结构设计必须荷载大小及不同情况,对梁板柱进行抗压抗剪承载力的验算,达到强度设计要求。

关键词:砖混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砖混结构裂缝有效的防治措施;ABSTRACTBrick concrete struc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the process will appear in different forms, different width of crack. These cracks affects not only the building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but also reduce the wall quality, affect the structure bearing capacity, serious and even cause the collapse of buildings, caused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Based on the causes of cracks in brick masonry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cracks of. To avoid the collapse of buildings, caused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damage.Key wordsO n the causes of cracks in brick concrete structu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cracks in brick masonry structure目录ABSTRACT (2)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砖混结构裂缝原因和防治措施 (5)第三章:结构设计 (10)2、PKPM建模计算 (12)(2)“网格生成”——轴线命名 (12)3、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楼层定义” (12)4、定义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荷载定义” (12)1、显示各层输入的楼面荷载、梁间荷载、节点荷载,以供校核 (12)5、如要作基础设计,执行“7 汇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图DCNL*.T” (12)3、计算结果 (27)第四章:建筑图纸 (30)附图 (30)第五章:结论 (30)第一章:绪论一.砖混结构裂缝的影响自从水泥问世以后,砖混结构就逐渐成了我国城镇建设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

尤其是建国以后,百废待兴,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而木材与钢材资源却十分紧缺,平屋顶的砖混结构,无疑是节约木材与钢材的最佳选择。

即便在今后长期的广大农村建设中,砖混结构仍然将是最受欢迎的。

但是砖混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抗裂能力偏低,尤其是多层平顶,如果以单体工程为统计单位,真可以说无房不裂。

因此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国内国外工程学术界就对砖混结构裂缝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是关于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砖混结构裂缝这一课题,仍然有很多研究工作需要做。

本章将结合一些工程实例作一些探讨。

由于砖混结构中竖向承重构件——砖墙、砖柱的材料来源广泛,易就地取材,施工简便,以手工操作为主,因而造价相对低廉,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量住宅、宿舍、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单层或多层建筑大多采用砖、石或砌块墙体(承重、分隔、围护作用)和钢筋混凝土楼盖共同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本身抗裂能力低;砌体与钢筋混凝土之间在材料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变形协调性较差,这些都是造成砌体结构裂缝现象比较严重的原因。

当然引起砌体结构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砖混结构裂缝产生事故研究1997年7月12日,某县发生一起建筑面积2500m2的五层半砖混结构住宅楼倒塌的特大事故,造成36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860万元。

经全面调查认为,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是该楼房工程质量低劣,砖基础侵水失稳,导致整楼坍塌。

直接原因:1.该楼基础砖墙质量低劣(主要是材料不合格,施工不规范)。

一是砖的强度低,设计要求使用l00号砖,但实际使用的都明显低于75号,而且基础砖墙的砖匀质性差,受水浸泡部分的砖墙破坏后呈粉末状;二是对工程抽样检验的六种规格钢筋有五种不合格;三是断砖集中使用,形成通缝,影响整体强度;四是按规范要求应使用中、粗砂,实际使用的是特细砂,含泥量高达31%,砌筑砂浆强度仅在以下,粘结力很差。

2.擅自变更设计。

设计图纸要求对基础内侧进行回填土,并夯实至±标高,但在建造过程中,把原设计的实地坪改为架空板,基础内侧未回填土,形成积水池。

由于基础下有天然隔水层,地表水难以渗透,基础砖墙内侧既无回填土,又无粉刷,长时间受积水直接浸泡,强度大幅度降低。

由于砖基础在受到水压力与土压力的重复作用,其稳定性显然成了最危险的薄弱环节。

是年7月8日至l0日,发生洪灾,该住宅楼所处小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无截洪、排水设施,造成该住宅楼砖墙脚和砖基础严重积水浸泡,强度大幅度降低,稳定性严重削弱,这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凡是出现类似严重的工程事故,必与政府有关建设管理部门无所作为、管理松弛有关,导致了从开发建设的程序管理到具体的设计与施工管理紊乱无章,不堪收拾。

因此经调查被认定为一起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管理紊乱引起的重大责任事故。

某供销社的建筑为三层混合结构,平面布置呈T字形,前面沿大街的大开间为营业厅,后面为住宅及办公用房。

底层层高为4m,二、三层的层高为。

地基良好,基础为毛石砌筑,承重墙为砖砌24墙。

住宅及办公室开间,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营业大厅进深9m,采用300mm×800mm断面的梁,梁板均为现浇,大梁支于宽1000mm,厚240mm,加370mm×240mm附壁柱的窗间墙上。

墙体每层均设置圈梁,截面240mm×240mm,配筋4φ12。

在B、E轴线上的大厅大梁与住宅、办公室区段的外墙圈梁连成整体,未设伸缩缝。

该工程于1976年夏季开工,1977年4月中施工到第三层窗口上沿齐平,营业厅部分突然全部倒塌。

轴线①上的窗间墙全部倒向厅内,第二层楼面的轴线①上的梁头全部落地,而轴线②梁的支座基本上未动,但梁被折断。

三层楼面与住宅脱开而下坠。

经现场检查认定,施工质量合格,地基良好无下沉迹象,现浇梁板配筋,均偏于安全,倒塌原因曾引起争议。

原因分析:因为营业厅倒塌是从底层砖墙破坏开始的。

因而人们大都倾向于事故是由于营业厅带砖垛的窗间墙承载力不足引起。

但经反复验算,按MU5砖及M5砂浆等级计算,底层砖垛承载力Nu= fA=,即令砂浆等级取M1,仍可达Nu=263kN,而设计所需承载力仅为,可见承载力可满足要求。

既然砌筑质量合格,则认为窗间墙不是倒塌原因。

进一步分析可以确认事故真正原因是温度应力造成的。

砖混结构的温度应力是人们熟知的,但通常不进行计算,如建筑物长度过长,一般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

即使有些建筑未设置伸缩缝,造成了墙体开裂,但一般不会导致房屋倒塌,因而设计人员往往对此不特别重视。

这里,因平面体型特殊,温度应力成为了引起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

如图(a)所示。

可见在楼盖下的纵墙上有八字型裂缝。

这是由于降温冷缩造成。

因混凝土与砌体的温度线形系数不同,且混凝土干缩量大。

楼房于夏季开工,施工到二层楼板时尚在初秋 (当地最高气温在30℃以上),而随着施工进展,进入冬季(平均气温在1℃~5℃),钢筋混凝土楼盖(包括圈梁)冷缩较大而受到砌体的制约,当砌体的强度不足以抗拒时而发生裂缝。

在一般情况下,砌体一旦开裂,则等于约束解除,应力释放,残余变形不大,不致危及安全。

但在本案例的特殊情况下,在轴线⑩处,应力释放后应无问题。

而在轴线②与①处,则因B、E轴线上大梁与外墙圈梁相连成整体,混凝土梁冷缩产生的拉力顺大梁直接传到了轴线①外墙上,再加上轴线C、D梁的冷缩力共同作用,从而造成窗间墙内倾、倒塌,继而梁头下沉,最终造成整体倒塌事故。

砖混结构的裂缝一般存在于两处:一、砖砌体的裂缝;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

砖混结构中出现的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而且还造成房屋渗漏,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也会给房屋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所以,我们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妥善处理。

第二章:砖混结构裂缝原因和防治措施一、墙体裂缝的产生的原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窗间墙在两对角处成双出现的裂缝。

底层窗下墙竖向裂缝。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1.1.1由于地基土质软弱或建筑地基局部土质不均匀,存在暗沟,洞穴,基坑等,土质软硬差异大,受压后必须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1.1.2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

建筑荷载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对承载力低、变形大的软弱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基础设计根据上部荷载与地基土质情况,考虑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合理选用基础形式。

1.1.3地基边坡破坏。

地处陡坡边缘的建筑,由于地面高差较大,边坡不够稳定,再加上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边坡失稳、滑移、沉降不均,墙体开裂。

1.1.4地基含水量变化不正常。

因周围环境某些变化,使建筑物场地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建筑地基,长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掏空,导致不均匀沉降。

1.1.5建筑物使用不当。

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增大荷载,在室内地面堆放超设计要求的大面积荷载,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

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梁端底部墙体常会出现竖向或倾斜裂缝。

这是由于如下原因:1.2.1结构设计差错。

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偏小,砌体受压面积不够原因,造成结构本身先天不足。

1.2.2因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了砌体整体性,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承载力。

1.2.3砌体施工质量低劣。

由于砌筑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低,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组砌不符合要求,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

1.2.4使用不当。

由于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破坏墙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