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节选)
把握文章说明的中心, 是阅读说明文、整体把 握其内容或写作思路的 关键环节。
2.请简要概括课文中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提示】(1)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2)空 气、土地等被污染;(3)化学药品对人类的危害; (4)人类没有时间适应世界变化;(5)人类创造
化学物质;(6)化学物质被人类使用;(7)化学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此标志由三部分构 成:作为背景的黑色圆形图案,我们可以想象为地球; 圆形图案中间的白色区域由两部分——水滴和手构成, 其寓意应是用我们的双手节约每一滴水。整幅画面, 黑白对比鲜明,也喻示着只有珍惜水资源,地球才有 生机活力,才有光明的未来。而“手掌”的图案,又 可引发我们的其他联想,如一条大河,喻示积少成多, 也只有从每个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
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一切,不但使《寂静的春天》
成为环保主义的经典,而且也奠定了卡森在当代环
保运动中的先驱地位,她因此被称为“现代环保主
义之母”。
1.注字音 瞬间( shùn ) 啮齿(niè ) 栖居( qī ) 跳跃(yuè) 尘埃( āi ) 核爆炸( hé) 滞留( zhì) 覆盖( fù )
(3)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
称为“杀生剂”。
【提示】“杀虫剂‛和‚杀生剂‛一字之差,
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极大的差别。‚杀虫剂‛指这些
化学药品的功用是‚杀虫‛;而‚杀生剂‛的‚杀
生‛则表现了这些化学药品的危害,一针见血指出
了滥用化学药品对自然万物及人类的致命后果。作
者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4)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 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提示】“打击整个地球‛不是危言耸听,滥 用化学药品的人们到了该清醒的时候了。应用昆虫 学以‚控制大自然‛心态来对付害虫最终导致了对 地球生态的破坏。
物质的危害;(8)导致恶性循环的后果;(9)小
结: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3.请根据前面两题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结构,将 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提示】 提出问题(1)
人类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大自然
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污染 人类违反自然 规律,滥用化学药品
具体阐述 ( 2~ 8)
总结全文(9)
6.根据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请简要概括文章的
主旨?
【提示】本文阐述了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
指出了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生产,无
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7.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标题“寂静的春天”的意
思,并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向世人提出的警告。
【提示】“寂静的春天‛是指人类滥用化学药物
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提示】这句话形象地表现出了化学药品的危 害极大,隐蔽性极强,容易被人忽视,意在唤起人 们的注意,表达了作者迫切的心情。把尚不为人们
普遍认识的滥用化学药品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已经
为人们普遍认识的核辐射的可怕危害相提并论,强
调了滥用化学药品的严重危害。
(2)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提示】引用阿尔伯特·施威策的话,运用比喻 修辞手法(魔鬼),进一步指出了这种化学药品让人 们或者动植物不知不觉地受到危害,增强了说服力。
“控制大自然‛的危害
4.文章第1段中说“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
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只有
在20世纪极短的时光瞬间中”,人类“才获得了有
效力量去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在第2段中
作者又说“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 而且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 手法?从结构上来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 分析。
所带来的危害,呼吁人们放弃那些愚蠢的做法,
要善用科学,不能让科学的东西危及人类本身。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Ⅱ)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 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 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 地球,象征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 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 水成河。
写一篇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共同 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真正的成功,不见得就会反映在物质财富
上,但时刻都能带来幸福喜乐和内心的平静。
9.请你从说明文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的角度,结
合本文的相关句子简要分析说明。 【提示】(1)准确。如:‚这些喷雾液、药粉、 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 用„„”“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 称为‘杀生剂’‛。 (2)生动。如:‚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 跃于水中‛‚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
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
儿不再跳跃于水中‛ 毫无生机的、死气沉沉的可怕
景象。作者借此向世人提出严重警告:滥用化学药物
破坏自然生态,人类将会遭到自然的强烈报复,导致
自身的灾难。
8.赏析下面的句子的语言。 (1)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 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
察力预言了逼近的危险,她的预言50多年来始终在我 们的耳边轰响。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是美国著名的作 家、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之母——雷切尔·卡森。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她的教诲,学习她的思想吧!
1.体会重要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特征的方法。 3.品味思想内容,强化环保意识。
雷切尔•卡森,美国生物学家、科 普作家。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1962年 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首次揭露了
对比,可以使 说明事物的特 征更加鲜明。
【提示】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漫长历史 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在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
境的巨大改变做对比。这样写可以引出下文,说明
化学药物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巨大。
5.除第1、2段外,文章的第4、5段也运用了对比 手法,请你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提示】第4、5自然段,把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的 缓慢与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的惊人速度进行了对比。 作用:有效地传达了作者所要强调的信息,突出 了人类改变自然力量的可怕,突出了滥用化学药品的 巨大危害,使文章具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量。
人与自然该如何共处?我们的古典文化中早就
有一些相关的论述——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 命而用之。 老子: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自然 无为。 庄子:齐一万物。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令我们触目惊心的污染
战争污染
生活垃圾污染
烟尘污染
汽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污染
土地沙漠化
沙尘暴
这篇课文以科学翔实的资料,以实事求是的 精神,反映了人类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给周围环境
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
药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 (1907—1964) 重性。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 世长辞。人们对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如果没有这 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
还没有开始。
大学二年级时,作者读了必修课生物学,从此 对森林、大海及形形色色的野生植物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于是,她就全身心地融进了这门学科。卡森 在自己的学科研究中,发现人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 越来越不慎重,尤其是工业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 染,人们开始对草地、森林进行了滥垦乱伐。这一 切,令她痛心。于是,她精心投入到了广泛收集人
2.释词语
倾泻: (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轻率: (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1.全文要说明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请用文中的 一句话来回答。 【提示】课文第35页第7行:‚人类对环境最 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 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寂静的春天(节选)
“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一首充满童
真的歌曲让我们对灿烂、美好的春天充满了向往。可
是,大家知道吗?如果我们对这美丽的春天不加珍惜,
她将渐渐离我们远去。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1962年,一个寂静的春天,一名孤独的女子,为
了正被毒杀的自然、生命与未来,发出杜鹃啼血般的
呼号。这位“大自然的女祭司”,以非凡的警觉与洞
类损害自然资源的资料工作中。从1945年起,卡森 又开始关注DDT等一系列杀虫剂的问题,她组织专家 向美国农业部呼吁停止使用对自然有害的杀虫剂, 否则,春天将是一片寂静。
正是在卡森的影响下,在她逝世6年后的1970年4 月22日,美国掀起了一场有2 000万人参加的、声势 浩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后来,这一天被定为 世界“地球日”,以此不断地提醒世界各国人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