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椎间盘造影术刘垒精品PPT课件
椎间盘造影术刘垒精品PPT课件
操作方法
• 严格的无菌操作 • 一般均采用后外侧径路 • 穿刺针经“安全三角”进入病变椎间盘 • 穿刺到达椎间盘的中心或中后1/3交界处 • 使用穿刺针口径20-21G。
椎间盘造影有三大优点:
• (1)当注射造影剂后,可以通过X 线透视、X 线摄片, CT扫描以观察椎间盘内解剖结构以及造影剂在盘内的分 布情况,采用MRI实施椎间盘造影时,可以注射含钆的造 影剂。(我们使用优维显300)
• (2)当注射造影剂后,复制出原有疼痛,即可准确的找 到责任间盘。
• (3)在造影过程中监测间盘内压力,可以为治疗提供帮 助。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
3.椎间盘内机械压力的变化
目前认为,由于退变的椎间盘内炎性 介质的含量非常高,在炎性介质的作用下, 窦椎神经末端的伤害感受器处于超敏状态, 从而对机械压力的痛阈下降,在轻微的机 械压力刺激下,即可产生神经冲动。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是 椎间盘内各种疾病(如退变、终板损 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 的功能丧失性下腰痛,不伴有神经根 性症,无神经根受压的放射学证据, 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
椎间盘源性疼痛。
Disc Disruption Fissures develop be may result Inflammation ensu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imulation of nociceptors results in “Discogenic Back Pain”
• 1.3 椎间盘造影的并发症 出血;感染;药物过 敏;头痛;硬膜外血肿、脓肿等,其中最常见的 是椎间盘造影所造成的一过性疼痛加重,较少见 但严重的并发症有椎间盘炎、脓肿形成、急性椎 间盘突出。椎间盘造影开始应用以来,感染、神 经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尤其是感 染率极少,这与临床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严格 的无菌操作密切相关。
四. 椎间盘造影的应用
1.1 椎间盘造影的适应症: (1) 盘源性腰痛:腰背部疼痛、不能耐受长时间坐位、无放射性的四 肢或腹部疼痛、无神经根支配的功能障碍区、可疑直腿抬高试验、无 反射异常; (2) 除外小关节源性、肿瘤性、感染性以及外伤性等; (3) 无神经根受压导致的疼痛征象; (4)作为臭氧、胶原酶、射频等等微侵袭治疗方法的术前检查;
五. 椎间盘造影方法
• 1. 椎间盘造影的穿刺 椎间盘造影通常采用 神经刺激针(100 mm或150 mm) 作为穿刺 针, 这种针比较细, 操作时对于神经、血管、 椎间盘的损伤比较小。针刺的途径根据体 位通常分3种, 分别为俯卧位的硬脊膜旁途 径、经硬膜途径和侧卧位的椎旁途径。椎 间盘造影可以在X线透视、X 线摄片及CT扫 描下进行。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
1. 椎间盘内化学物质的刺激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 或损伤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炎症介质或退 变产物,这些化学物质对末梢神经纤维 的刺激可使神经组织处于超敏状态,在 外来轻微刺激下即可引起疼痛。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
2.椎间盘后缘纤维环裂隙的出现
• 从髓核到纤维环外层有裂隙出现 • 肉芽组织的侵入及炎性细胞渗出 • 在椎间盘的后方形成炎性肉芽组织带 • 产生与愈合和生长有关的生长因子 • 在这些因子作用下,椎间盘发生退变和炎症,从而引起
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和颈痛的病因方面, 是目前惟一
有效的手段,尤其对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敏感
性,对判断引起疼痛的椎间盘的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椎间盘造影适用于椎间盘性下腰痛的诊断试验,是确诊椎
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唯一方法,造影出现的典型阳性征象是
患者在造影过程中出现与平时完全一致的疼痛。
三、椎间盘内造影的优点
诊断标准
• 目前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一般认为必须满足 下列条件:
(1)下腰痛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6个月。 (2)持续下腰痛在坐位时加重,没有根性症状
。 (3)间盘造影阳性或MR表现典型的病变间盘低
信号、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
一. 定义
• 椎间盘造影术又称髓核造影术,是在X线透视 或CT扫描引导下,将一定剂量的造影剂注 入椎间盘髓核腔内,通过观察髓核和纤维环 的形态大小,判断椎间盘的病理特点。
椎间盘造影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概念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间盘退变或损伤前后的 神经解剖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没有间盘突出的情况下,发生 于间盘内部的病变也能引起腰痛——称之为椎 间盘源性腰痛。
椎间盘结构损伤的病理变化
纤维环内裂和/或炎性反应 (椎间盘炎)这些病理变化称为 椎间盘内紊乱(IDD)。
• 1.4 椎间盘造影并发症的预防 为了预防以 上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感染的发生,预 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椎 间盘炎一旦发生结果十分可怕,因此1999 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以及预防外科部位感 染的指南均提出,在行椎间盘造影及其他 椎间盘内操作时,均应常规预防性使用抗 生素。体外实验证实,头孢唑啉及克林霉 素与造影剂混合后,仍可发挥其抗菌作用 。
二. 椎间盘内造影的目的
•
椎间盘造影术作为一项诊断技术, 其目的主要有:判
断患者的下腰痛是否为椎间盘源性;明确引起疼痛的椎间
盘节段;评估椎间盘的形态;寻找责任间盘。行椎间盘造
影不仅能够直接显示髓核大小、形态及纤维环是否完整,
并且能够复制出患者的疼痛症状, 帮助医生判断致痛性椎
间盘(责任椎间盘) 的存在, 从而指导手术。椎间盘造影术
(5)评估在CT或MRI检查无异常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的病变节段,及 影像学表现与临 床症状不相符合者;
(6)确诊在CT或MRI检查中多节段病变的责任间盘; (7)对于一些腰椎术后疼痛综合症的患者,由于含有内固定物,行CT
或MRI 检查会受影响,间盘造影可以显示间盘结构以及病变。
• 1.2 椎间盘造影的禁忌症 凝血障碍:血小板 〈50000/mm3;全身感染或穿刺点皮肤感染;孕 妇;椎间盘手术后;椎间盘平面脊髓显著受压; 造影剂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