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测常识判断复习资料:古代土地守则.doc

行测常识判断复习资料:古代土地守则.doc

行测常识判断复习资料:古代土地制度
【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常识判断复习资料:古代土地制度,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在平时多多积累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行测常识判断复习资料:古代土地制度近年来,行测考试中关于历史部分考察范围较广,很多考生在应对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清晰的思想脉络。

小编希望通过本次梳理历代的土地制度,不仅能够给考生一个很好的复习思路,也可以让考生完整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西周:井田制
1.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

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2.含义: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的表现。

二、春秋:鲁国初税亩和管仲改革
1.管仲的“相地而衰证”
(1)“均地分力”就是把公田分配给农户耕种,变集体劳作为分散的一家一户的个体独立经营。

(2)“与之分货”,就是按土地质量测定粮食产量,把一部分收获物交给国家,其余部分留给生产者自己,实现了以实物税代替劳役税。

2.鲁国的初税亩
(1)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

(2)鲁国为了增加收入,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

所以把鲁国的初税亩作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起点。

三、新朝:王莽改革
1.内容:不允许土地买卖,又把民众禁锢于公田之中。

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

2.影响: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以失败而告终。

四、魏晋:均田制
1.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2.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被“两税法”取代。

五、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1.租庸调制: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
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2.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建议“两税法”。

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

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

六、明朝:一条鞭法
1.“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

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2.该制度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

七、清朝:摊丁入亩
1.摊丁入亩,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

2.主要内容:废除人头税,,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

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及答案1、下列选项中“竹”的含义与其他三个不一样是(
):
A.势如破竹
B.梅兰菊竹
C.罄竹难书
D.金石丝竹
2、对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作者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白仙才
B.长吉鬼才
C.杜樊川
D.杜少陵
3、郾城之战的双方是(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4、“宫保鸡丁”中“宫保”原指(
)
A.花生
B.太监
C.少爷
D.官名
答案:
1、【答案】D。

解析:A选项表述的是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B选项“梅兰竹菊”四种植物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爱座上客,经常用他们来形容人的清高品德。

C选项中的“罄”代表“尽,完”的意思;“竹”是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一般用来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D选项中“竹”指乐器的材质,表示管类乐器,词语本身表示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因此正确选项为D。

2、【答案】D。

解析:题目中的诗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绝句》。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号称“诗圣”,故D 选项正确。

“太白仙才”指李白,A选项错误。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号称“长吉鬼才”,B选项错误。

杜牧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C选项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是D。

3、【答案】D。

解析:郾城属于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之战是南宋和金政权的一次著名战役。

岳飞带领岳家军,从湖北出发,很快进入河南中部,连败金军,收复了很多失地,给金军以沉重打击,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因此正确选项是D。

4、【答案】D。

解析:“宫保鸡丁”是一道四川名菜,来历相传和丁宝桢有关。

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后来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这道菜很受大家欢迎,后来他因为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家里的大厨制作的酱爆鸡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所以,“宫保”是指官名,是明、清各级官员的虚衔,明代习惯上尊称太子太保为宫保。

因此正确选项是D。

行测常识判断政治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

宪法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行测常识判断备考复习中的易混点,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常识判断政治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来看看吧!
行测常识判断政治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宪法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行测常识判断的热门考点,也是备考时的
易混点,接下来小编就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考点进行总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要点如下:
1.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
自治地方: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没有自治乡,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

5.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含法院、检察院和监察委。

6.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必须由民族自治地方
的本民族公民担任,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者副主任至少有一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本民族公民担任。

7.
自治权: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依法制定自治法规,自治区的自治法规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独创制度,该制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依法自己处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相信在国家统一领导下,56个民族会朝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而携手并进。

例题分析:
(多选)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答案】ABCD。

解析:《宪法》序言中规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故选ABCD。

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及答案 1.战国时期的墓葬中不可能出土(
)
A.简牍
B.漆器
C.铁制农具
D.宣纸
2.下列名句是从毛泽东诗词中选取的,按其创作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3.依次与下列别号正确配对的一组作家是( )。

六一居士
北江先生
白石道人
四明狂客
A.王

魏学洢


彭端淑
B.欧阳修
洪亮吉


贺知章
C.王

洪亮吉
白居易
彭端淑
D.欧阳修
魏学洢
白居易
贺知章
参考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D】
解析:宣纸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

因此战国时期的墓葬中不可能出土宣纸。

故本题答案选D。

2、正确答案【A】
解析:①写于1925年12月;②写于1935年;③写于1949年4月;④写于1959年6月。

因此,正确排序为①②③④。

故本题答案选A。

3、正确答案【B】
解析: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

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

姜夔(1154—1208),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性放旷,善谈说;开元中迁太子宾客,兼秘书监;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

因此,本题选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