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和定义

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和定义

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和定义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和定义的综述李高峰刘恩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摘要:本文对“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及其分类、“前科学概念”的概念的不同界定,讨论了其分歧,并对未来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前科学概念;术语;定义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对前科学概念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词的错误和不恰当的选择会极大的阻碍理解”(Francis Bacon,1620);“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和定义是前科学概念的研究人员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早期研究对“前科学概念”的指代皮亚杰(Piaget Jean)在1929年出版的着作《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he world)就是关于前科学概念的研究。

严格地讲,“儿童概念”(child’s conception)不是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因为它并不是前科学概念研究中的专门用语,而只是对“前科学概念”的描述或指代。

属于此类情况的还有很多,诸如“儿童关于人体结构和内脏的概念”(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human body)、“儿童关于性和生育的概念”(Children’s concepts of sexuality and birth)、“儿童关于繁殖的概念”(Children’s concepts of reproduction)、“语言对儿童速度概念的影响”(The effect of language on a child’s conception of speed)、“儿童对生物分类的理解”(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classification of living organisms)、“外行理解的亚里斯多德学说、牛顿学说和物理学”(Aristotelianism, Newtonianism, and the physics of the layman)等。

二、“前科学概念”的术语作者简介:李高峰(1970-),男,汉族,河南沁阳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刘恩山(1956-),男,汉族,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James H. Wandersee、哈佛大学的Joel J. Mintzes和康奈尔大学的Joseph D. Novak(1994)从众多的前科学概念的文献中选取了1929年至1992年间有影响的319篇文献,总结了前科学概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笔者发现最早用术语来指代前科学概念的是Johnstone A., McDonald J.和Webb G.在1977年发表的文章“中小学热力学中的错误概念”中使用的术语“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s)。

林林总总的前科学概念的术语依研究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科学知识为依据的术语”(nomothetic terms),评价学生拥有的知识与标准知识是一致的还是背离的,以学生的回答和当前科学的认识的一致性为基础。

这类研究运用的术语有谬误(errors)、错误(mistakes)、持久错误(persistent pitfalls)、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s)、错误观念(erroneous ideas)、错误理解(misunderstandings)、课堂错配(classroom mismatches)、潜在错误源(underlying sources of error)、不正确的概括(incorrect generalizations)、科学的差异领会(differential uptake of science)、朴素概念(naive conceptions)、朴素理论(na?ve theories)、朴素认识(naive beliefs)、前科学概念(prescientific conceptions)、前概念(preconceptions)、教育前观念(preinstructional ideas)、概念困难(conceptual difficulties)、儿童学习难题(children’s learning problems)、有限或不恰当的认识体系(limited or inappropriate hierarchies)、迷信认识(superstitious beliefs)、学生困难(student difficulties)、概念紊乱(conceptual disorders)、冲突模式(conflicting schemas)、未建成认识(unfounded beliefs)。

另一类是“以自我描述为依据的术语”(idiographic terms)。

学生按其自己的术语描述其对自然物质和事物的理解,研究者探索、研究和分析学生个体的解释,揭示普遍特征。

属于此类的术语有对现实的个人模型(personal models of reality)、科学的多重个人形式(multiple private versions of science)、个人构想(personal constructs)、学生观念(pupil’s ideas)、学生标准(schoolchildren’s criteria)、相异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s)、相异构架(alternative frameworks)、自发推理方式(spontaneous ways of reasoning)、自发推理(spontaneous reasoning)、发展中概念(developing conceptions)、儿童科学(children’s science)、儿童观点(children’s views)、儿童知识(children’s knowledge)、儿童理解(children’s understanding)、直觉认识(intuitive beliefs)、常识理论(commonsense theories)、日常物理和化学概念(everyday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ceptions)。

Haluk zmen(2004)在文章“学生在化学中的一些错误概念:化学键的文献综述”中也汇总了“前科学概念”的术语。

他说,学生的先前认识与其通过科学交流获得的概念不同,这些概念在科学教育文献中被标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错误概念(迷思概念)、相异概念(异类概念)、相异科学概念(common alternative science conceptions)、相异构想、相异感知(alternate perceptions)、朴素观念、朴素理论、儿童科学直觉(children's scientific intuitions)、儿童科学、常识性理解(common sense understanding)、常识性概念(common sense concepts)、相异概念框架(alternative conceptual framework) 、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s)、直觉概念(intuitive conceptions)、直觉科学(intuitive science)、学生直觉理论(students' intuitive theories)、前科学概念、学生描述-解释系统(students'descriptive and explanatory systems)、自发性知识(spontaneous knowledge)。

除此之外,有的学者用的术语是替代概念(alternate conception)、抛锚概念(anchoring conceptions)、抛锚观念(anchoring idea)、直觉观念(intuitive ideas)、教学前概念(preinstructional conception、pre-instruction conception)、模糊概念(fuzzy conception)、原始概念(primitive conceptions)、民间概念(folk concept)等。

三、“前科学概念”的定义错误概念是历史上研究之初、学者们首选的术语。

错误概念的意思是“对事物含糊的(vague)、不完善的(imperfect)或者是错误的(mistaken)理解(understanding)”(James ,Joel ,Joseph ,1994)。

Arthur Louis Odom(1995)在研究中也主张用“错误概念”,他说“错误概念是学生拥有的与通常从科学家那里获得的概念不同的观念(ideas)”。

Haluk zmen(2004)列举了表示前科学概念的19个术语,这些术语在使用上未达成一致。

他说,“为简便起见,本文使用错误概念这个术语,意思是与普遍接受的术语的科学理解不同的概念。

”错误概念由学习者普遍拥有,难以“教掉”(teach away),和当前的科学知识是不同的。

错误概念暗示,此等概念具有消极意义,对学习者的认知目的不起作用,应尽快消除。

在“错误概念”被提出之后,对学生拥有的前科学概念的界定有许多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错误概念是错误的概念,主张用“错误”(mistake)来取代“错误概念”。

如Gowin(1983)就建议将术语简化,由错误概念改成错误。

认同此观点的学者不多。

绝大多数科学教师赞同使用“错误概念”。

他们认为,“错误”比“错误概念”有更强的、更明确的否定的内涵,意指糟糕的认识或是将主要规则和原理置之度外,这是不恰当的。

“错误概念”表达的概念能够代表“和当前科学思想不一致的观念(idea)”,它对于科学教师和普通大众、甚至门外汉来说都非常易于理解,而且从一开始就用“错误概念”,它已是科学教师熟悉的行话了。

后来,许多研究者,如Abimbola(1988)、Gilbert和Swift(1985),都偏爱“相异概念”,而不用原先占主导地位的“错误概念”。

他们认为“相异概念”不仅指出了“学习者对一系列可理解的自然现象和物体建构了基于经验的解释”,而且这个术语也暗示,学习者拥有相异概念是有理由的、合理的,它给拥有这些概念的学习者以智力上的尊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