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导学案(有答案)

第3课盛唐气象课标要求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唐初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状况,归纳唐初经济发展的特点;掌握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了解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知道唐朝开放、活力、向上的社会风气;了解唐朝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包括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雕刻等艺术。

过程与方法运用古诗整体感知唐朝繁荣的景象;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阅读课文,归纳唐朝经济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表现、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盛唐经济的繁荣与进步,从而加深对我国古代人民聪明才智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初步认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同今天我国良好的政治环境对经济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相联系,形成唯物史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及表现难点盛唐气象的精神风貌和丰富内涵情景导入展示唐朝疆域地图,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的内容。

接下来,展示唐诗: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一.经济的繁荣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上,阅读课文,找出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归纳回答。

1.农业在农业方面,逐渐扩大,农业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和。

唐王朝非常重视,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唐朝耕地达6.6亿亩;兴修水利46处;育秧移植栽培得到推广za ;看课文曲辕犁和筒车的图片并讲解。

曲辕犁又叫江东犁,最早出现在唐朝的南方。

直辕犁的犁臂是直的,而曲辕犁恰巧相反;曲辕犁进步在犁架轻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筒车的最大优点是不用人工昼,夜不停,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2.手工业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水平最高,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如冰如玉,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若邢瓷类银,则越瓷类玉。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龟蒙《秘色越器》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3.商业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扬一益二)。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的大都会。

看《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想一想:长安城的布局有何特色呢?规划整齐,市坊分开(1)宫殿、衙署、坊、市分开,且有皇帝“至高无上,南面称王”的意思;(2)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3)模盘式的街道宽畅笔直;(4)封密的坊(居民住宅区)和集中的市(繁华商业区)。

长安城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

”“笑入胡姬酒肆中”。

海外贸易繁荣。

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旧唐书·崔融传》二.民族交往与交融《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和《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请同学们从图上找出当时的主要少数民族及他们的地理位置,并尝试设计几个主要少数民族方位示意图。

1.民族交融(1)采取“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体现了民族的平等。

(2)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担任。

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联系。

④对被打败的等给予适当安置,对战败民族的贵族还给予优厚待遇。

⑤对周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怀柔册封。

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封首领为怀仁可汗,封首领为云南王。

⑥加强对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的管理。

和武则天时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

(3)结果: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意即。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2.唐朝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的统一吐蕃是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

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首领),他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今拉萨),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2)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仰慕,为了与唐朝建立亲密的关系,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步辇图》反映的情景)。

唐太宗答应把宗室女嫁给松赞干布。

年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随行的工匠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参与修建大昭寺。

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派遣掌握各种技能的的工匠。

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和同为一家”局面的形成。

8世纪初,唐中宗接受吐蕃赞普的请求,把金城公主嫁给他;唐玄宗时唐蕃“”;唐穆宗时唐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至今仍屹立大昭寺门前。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成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1、社会风气:比较、充满活力;昂扬进去、;兼容并蓄;2、表现:(1)、妇女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妇女受到等教育(2)爱好运动,如、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乐舞则融合与创新(3)习俗受影响;胡食流入中原;胡帽,胡妆在唐朝盛行;(4)刚健豪迈的盛行3、特点: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光耀千古的诗坛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时期。

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就有近首。

李白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表现出、超凡脱俗的风骨。

他的诗,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享有“”的美誉。

杜甫生活在唐朝的时期,诗风,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

他的诗作有“”之称,被誉为“”。

白居易的诗直面,平易近人,,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绘画、音乐、歌石窟和雕刻(1)楷书结构严整、形体敦厚: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

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笔力劲健。

草书恣肆飞动、挥洒自如:代表人物张旭,怀素(2)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

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代表作《》;“画圣”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吴带当风”,代表作《天王送子图》(3)唐的音乐、舞蹈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主要作品《秦王破乐阵》《霓裳羽衣舞》;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位于今甘肃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是唐朝石窟艺术的典范。

课堂小结:略巩固练习: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宋元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3.“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4.唐朝时,一位农民要翻耕田地,他可以使用的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5.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下图因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的珍品,它是()A.越窑青瓷B.邢窑白瓷C.唐三彩D.彩陶6.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绘唐都长安城的布局为“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的城市功能是( )A、政府机构B、娱乐区C、居民住宅区D、商业区7.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

说明当时()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C.各族之间关系自古一直非常和睦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8.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是A.促进了吐蕃与唐朝会盟B.使吐蕃上书“唐蕃和同为一家”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D.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理9.“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中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10.唐朝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化娱乐活动,到处可见妇女英姿勃发骑马出行的身影。

这体现了唐朝()A.社会风气开放B.经济发达C.疆域辽阔D.社会稳定11.唐朝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A、封闭、保守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12.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这说明A.唐诗影响深远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C.唐诗取材广泛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13.晓明喜欢历史,他想通过唐诗来研究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请你给他推荐一个最佳人选()A.杜甫B.李白C.杜牧D.李商隐14.某地要举办唐朝书画展,他们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人的作品()①颜真卿②欧阳询③阎立本④吴道子⑤王羲之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垦田面积;生产技术;曲辕犁;筒车;兴修水利;丝织工艺;蜀锦;青瓷;邢窑;唐三彩;水陆交通;大都市;严整对称;街道;国际性;开明的民族政策;杂居、通婚;少数民族人士;友好而密切的;东、西突厥;渤海郡王;回纥;南诏;唐太宗;北庭都护府;天可汗;各族共同的君长;藏族;松赞干布;逻些;中原文化;求婚;文成公主;641;蔬菜种子;丝绸;佛经;医药;蚕种;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唐蕃会盟碑;开放;积极向上;文学、音乐;骑马;少数民族;尚武风气;黄金;5万;进取精神;蔑视权贵;飘逸洒脱;浪漫情怀;诗仙;由盛转衰;淳朴厚重;诗史;诗圣;社会现实;通俗易懂;欧阳询;颜真卿;方折峻丽;步辇图;吴道子;敦煌莫高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