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环保行动计划的通知》、《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改善x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防治和细颗粒物(PM2.5)防治为重点,以控制和减少电力、水泥、焦化、电石、铁合金、炭素等行业烟气、粉尘排放为难点,全面推进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推动产业转型、生态转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进一步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加快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x步伐。
二、主要目标经过努力,到x年,全区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重污染天气进一步减少,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按照《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发〔x〕135号)要求,全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分别比x年下降10%,年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和47微克/立方米以下,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以下。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任务(一)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加快实施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
国电x第一发电有限公司1#机组新建脱硝设施,2#机组新建脱硝设施,2#机组脱硫设施改造。
国电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机组完成脱硫设施改造,4#机组完成脱硫设施改造。
x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树脂分公司(原西部热电)1#机组新建脱硝设施,2#机组新建脱硝设施。
3家电厂进行低氮燃烧及除尘改造,并增上脱硫、脱硝设施,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x)要求,烟尘排放浓度不超过30mg/m3,SO2排放浓度不超过200mg/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超过100mg/m3。
加强大中型燃煤锅炉烟气治理,规模在20蒸吨/小时及以上的全部实施脱硫。
强化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和粉尘治理,x市惠磊建材有限公司水泥熟料分公司、xx金力实业有限公司、x博宇水泥有限公司、x市腾升工贸有限公司等5家水泥企业熟料生产线全部实施低氮燃烧改造工程,现有水泥窑及窑磨一体机除尘设施全部改造为袋式除尘器,破碎机、磨机、包装机、烘干机、烘干磨、煤磨机、冷却机、水泥仓及其它通风设备需采用高效除尘器,原材料、产品必须密闭贮存、输送,装卸料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起尘,确保颗粒物排放稳定达标。
x年底前完成电力、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
2、提升电石、铁合金、石灰企业的污染防治水平。
按照“总量控制、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原则,利用三年时间,完成电石、铁合金企业现有炉型大型化、密闭化、自动化改造。
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电石、铁合金炉型,实施置换的炉型在新项目建成投产后全部淘汰,新建大炉型必须配套建设烟气余热综合利用项目。
电石、铁合金矿热炉必须配套建设高效布袋收尘设施,出料口和浇铸环节建设有效的烟气收集处理设施,实现烟气余气综合利用。
铁合金矿热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铁合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6-x)要求,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颗粒物排放浓度不超过80mg/m3,企业边界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浓度不超过1mg/m3。
电石矿热炉暂参照执行以上标准,待国家新标准出台后执行国家新标准。
x年底前完成电石、铁合金炉型置换和淘汰任务。
淘汰取缔简易立窑生产石灰装置,回转窑生产石灰装置必须配套除尘装置,具备利用条件的必须配套余热回收利用和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设施。
x年底完成石灰窑污染治理任务。
3、加大碳化硅、活性炭、炭素等行业大气综合治理。
碳化硅、活性炭、炭素企业必须采用稳定有效的技术措施,对烟气进行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
碳化硅企业要综合回收利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活性炭企业要取缔燃煤锅炉,实施炭化炉尾气污染治理,对炭化炉、活化炉余热进行综合利用;炭素生产企业要对普煅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余热进行回收综合利用,在原料加工及产品破碎、筛分、包装等环节采取高效布袋收尘措施,有效控制粉尘污染。
关停淘汰能耗限额超标和环保治理不达标的碳化硅、活性炭、炭素企业。
x 年底前完成活性炭、炭素行业综合治理任务。
(二)深化工业面源污染治理1、进一步加快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煤炭洗选企业产生的煤矸石,电力企业产生的粉煤灰渣、脱硫石膏,化工企业产生的双氰胺、氟石膏、电石泥、收尘灰等,金属镁冶炼企业产生的还原渣,铁合金企业产生的锰渣、镍渣、收尘灰等工业固体废物,由废物产生企业在x年建成关联配套项目或寻求合作单位进行综合利用,70%的废渣进行综合利用。
未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必须进入工业园区的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场无害化处置,禁止工业固体废物随意露天堆放。
经开区管委会要在x年内选址建设1至2处备用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场。
进一步加强各类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所的管理,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必须采取覆土、绿化或定期洒水等有效控制扬尘的措施。
到x 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从x年的60%提高到70%以上,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2、深入推进煤炭洗选加工企业污染治理。
进一步巩固煤炭市场规范发展成果,x年底前,煤炭x区之外的没有后续煤炭加工产业链的中小型煤炭洗选企业一律搬迁、取缔;煤炭x区之外的大型煤炭洗选企业必须实现原煤、精煤、中煤、煤泥入仓储存;在煤炭x区内培育一批大中型有后续产业链的煤炭经营企业。
x年底前,所有煤炭经营企业必须达到《x市规范发展煤炭市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要求》,原煤入仓,精煤、中煤等物料应采用封闭式或符合要求的挡风抑尘墙(网)方式储存,采取环保雾化降尘设施降尘;物料装卸点应设置全方位移动式旋转雾化降尘设施;破碎、筛分、皮带运输应全部封闭作业;原煤、精煤、中煤等物料采用密闭车辆运输;配备专业洒水车,适时对生产厂区进行洒水抑尘。
3、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生产作业场地扬尘污染。
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废料堆场,生产作业现场、通道等产生粉尘污染环节,都应采取封闭、半封闭防尘措施,及时进行清扫、洒水,对厂区裸露地面进行硬化、绿化,严格控制生产作业场所的扬尘。
x年底前完成企业场地粉尘治理任务。
4、开展露天采矿区粉尘污染治理。
露天开采的剥离工程、采挖和运输现场必须采取水雾降尘等措施有效控制扬尘;开采过程中必须坚持边开采,边进行覆土绿化,短期内难以覆土绿化生态恢复的,必须采取水雾降尘等措施有效控制扬尘。
x年全面开始实施,年内建立有效机制、制度,纳入日常管理。
(三)加强城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1、加强城区供暖燃煤锅炉、茶浴炉及宾馆餐厅燃煤大灶污染治理。
加快淘汰城市建成区供暖燃煤小锅炉,x年底前淘汰取缔城区x 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燃煤锅炉、茶浴炉,所有宾馆餐厅燃煤大灶改用清洁燃料;对不具备x供热条件的燃煤小锅炉、茶浴炉,x年底前完成“煤改气”或“煤改电”工程;20蒸吨/小时及以上x供热燃煤锅炉必须配套建设高效除尘及脱硫设施,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城区内禁止新建燃煤锅炉。
到x年底前,除保留必要的应急燃煤采暖锅炉外,建成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改用天然气或清洁煤。
2、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
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将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建筑企业信用和资质管理,作为招投标的依据。
积极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现场封闭围挡、设置冲洗设施、道路硬底化等扬尘防治措施,做到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喷雾压尘、出工地运输车辆100%冲净车身车轮。
开展城市裸露地面治理,提高绿化覆盖率。
加强道路主干道和城市街区道路的卫生保洁,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落实路面保洁、洒水防尘制度,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x年全面开始实施,年内建立有效机制、制度,纳入日常管理。
3、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
中型以上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必须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并强化运行监管。
加强无油烟净化设施的小型餐饮及露天烧烤的环境监管。
4、加强秸秆焚烧环境监管。
禁止城市垃圾废物、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的露天焚烧。
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资源化等综合利用措施。
(四)强化移动源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1、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
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加强在用机动车年检,确保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达到85%以上,对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和安全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
加强新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严格禁止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车辆的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
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x年底淘汰x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x年底淘汰全部黄标车。
2、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形成合理交通需求。
优先发展公交,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控制机动车保有量过快增长。
通过增加使用环节成本、鼓励绿色出行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3、实施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
x区辖区内的所有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必须实施油气回收治理,在x年底前完成60%以上,x年底全部完成,通过验收。
(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推动水泥、钢铁、电力等企业实施废物协同处置。
到x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x年降低12%左右,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以及钢铁的循环再生比重达到40%左右。
对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进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到x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x年下降30%以上。
(六)推进煤炭清洁利用禁止燃煤电厂使用热值低于3000大卡、高灰、高硫的劣质煤炭。
将城区建成划定为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进一步提高热电联产x供热覆盖率,推行以天然气或电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步伐,x年基本完成具备条件的燃煤锅炉、工业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改造任务。
(七)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
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