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背景下船舶舷梯机械事故分析及安全处理

信息化背景下船舶舷梯机械事故分析及安全处理

信息化背景下船舶舷梯机械事故分析及安全处理
摘要作者通过某轮在开航回收舷梯时出现故障致使舷梯下滑落水的事故案例,在充分考虑经济性及安全性后,组织相关人力,通过船舶自有的设备进行落水舷梯的吊升和系固,对事故原因从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及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防止类似的事故发生。

关键词船舶;舷梯;事故;分析
前言
舷梯是供船员、港口工作人员和引水员等最主要的安全可靠的登/离船的主要通道和重要设施。

船舶舷梯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舷梯梯身和舷梯升降翻转固定装置两部分,其中舷梯梯身又分为梯架、踏步、踏步传动杆、上平台、下平台、栏杆扶手、护木、侧向滚轮、下滚轮及轴销等部件;升降翻转固定装置包括吊索、滚轮、横担、吊臂、传动管、支座及相关轴销、卸扣等部件。

梯节为钢制的称为钢制舷梯,梯节为铝质的称为铝质舷梯。

舷梯在船舶航行过程中被吊起,折拢固定于甲板边缘,使用时垂放于舷侧。

舷梯使用和保养维护的正确程度直接关系到登/离船人员的人身安全。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Ⅱ-1章第3-9条款对船舶舷梯的型式、布置等均提出要求。

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对舷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1 案例介绍
某轮在国内某港口引水员登船后,在收妥安全网和栏杆的情况下,收绞舷梯的过程中,突然在没有任何的前兆下舷梯平稳的下滑直到落水后才停下来。

事故发生后,船员利用绞缆机和多个手动葫芦等机械设备把舷梯平稳收在舷梯横梁上固定,再行把舷梯立起收妥后,顺利开航[1]。

2 事故勘察和处理
2.1 准备工作
事故发生后,调集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甲板部在水手长的指挥下准备船尾的引缆、钢丝琵琶头及尼龙绑扎带等,轮机部人员准备手动葫芦与卸扣等工具。

2.2 事故勘察
由于事故发生时,钢丝绳受力,舷梯下滑速度缓慢,所以舷梯没有受损。

轮机部对钢丝绳、卷筒、马达及齿轮箱等舷梯设备检查确定,舷梯齿轮箱内齿轮断裂导致舷梯下滑。

由于时间关系,虽然有备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更换齿轮箱,最后船长和轮
机长协商决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先收好舷梯开航后,再更换齿轮箱。

2.3 事故处理
从经济性考虑,为避免用港口吊车产生费用,决定通过船上的绞缆设备配合手拉葫芦吊升舷梯。

绞缆机分别从前往后绞缆:首先把舷梯和碰垫分开,然后再按计划用第一根缆绳先把梯子绞到约150度左右,再绞中间的第二根缆绳至约120度左右,最后再用第三根缆绳继续拉升,同时配合两个手拉葫芦把舷梯拉至于甲板平齐后把舷梯固定于舷梯横梁上,保证了船舶顺利起航[2]。

3 事故原因分析
3.1 人的因素
人为失误在所有海上事故的原因分析中被认为占80%,剩余的20%包括机械故障、环境因素及不可抗力。

目前船舶已进入现代化自动化操作时代。

船员的受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海员的年龄也逐渐趋于年轻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上工作的适任要求,大多公司在海员招募过程中偏重学历而疏忽了人员安全意识和能力的考核,结合目前船舶的配员水平,是导致船舶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船工作的人员除了在入职前获得海事主管机关所要求具备的各类培训合格证书和适任证书外,船舶公司及船上也应该针对相应的具体工作积极开展关于安全作业的安全教育。

全面的重视人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安全管理,充分利用船上现有人员,利用有的经验和教训,采取内容多样、形式灵活多变的安全教育,充分发挥人员自身应有的功能,以此不断提升船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

经拆解齿轮箱发现,由于长时间缺乏保养,内部滑油不足且滑油质量已严重变质,是导致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工作中对舷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非常重要,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例如设备改进和维护应考虑海洋气候,海水腐蚀,空气潮湿等自然因素。

定期的检查,及时的发现潜在隐患是后续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对舷梯设备产生的故障检修和处理,只有这样,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故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最基本方针。

安全工作必须定期进行研究,经常督促检查,反复抓好落实。

船舶领导在布置运输生产任务的同时应同时布置安全检查工作,接合船舶内在的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开展及时的、积极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安全性评估。

工作中对事故苗子和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识别后对危害的后果进行判断,通过合理的检测方法和途径进行核实,最终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3]。

3.2 设备(机器)因素
由于舷梯的绞车传动轴较细,只要保养不到位,润滑不良,就会出现卡阻现象,从而导致传动轴承受的负荷变大,随着时间的累积,会使配合间隙变大,进而出现打滑甚至造成机械事故。

另外,舷梯绞车的变速齿轮箱的动作分为升降部分与翻转部分,在升梯的初期是升梯部分先行运转,直到舷梯上升到与吊架接触时,翻转部分开始运转。

如果这个转换的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输出轴负荷变大。

当转换时间过早,舷梯与吊架还有一段距离,此时开始翻转,舷梯会由于角度太大而是传动轴受力变大;当转换时间过晚,舷梯已经接触到吊架,而升降部分仍在继续拉升,同样会使传动轴受力变大。

因此要对舷梯上升到翻转的位置留有一个合适的间隙,船上工作人员要经常进行检查,避免出现间隙过大或没有间隙的情况[4]。

3.3 管理因素
当今船舶建造的特点是专业化、大型化和快速化,有了大船并不是航运公司成功的唯一条件,更重要的是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

船舶管理分为船公司的岸上管理和船舶的船上管理。

本次事故的发生即是由于船舶设备的保养不到位和管理人员的疏忽。

海因里希法则中阐述事故的损害与结果之间存在偶然性,雖然此次事故没有给船舶造成太严重的后果,但并不意味着其中的问题不严重。

加强船舶的管理,是避免出现同类事故的重要经验。

安全管理的根本目標是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尤其是海洋环境以及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船公司应为船舶提供其正常营运的安全做法和工作环境;针对已经认定的所有风险,制定防范措施;船长作为船舶的安全总负责人有责任不断提高船上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努力地营造安全的运营环境(预防),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预控)和完善的应急措施(预案)[5]。

4 建议
(1)船上要制订维护保养计划,周期性的检查舷梯各运动部件润滑是否良好,受力部件是否链接顺畅,齿轮箱油位是否正常。

(2)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按时更换齿轮箱滑油,在更换滑油时要对齿轮箱内部进行彻底的清洁,并检查各齿轮轮齿有无变形或裂纹。

(3)定期检查钢丝绳是否完好,只要发现有断股现象,必须进行更换,切忌让钢丝绳带伤作业,更换时要用同样规格的钢丝绳;另外要检查钢丝绳在卷筒上要排列整齐均匀,防止出现收放舷梯时钢丝绳卡住或脱落现象。

(4)由于舷梯设备位于室外,长期处于恶劣的运行环境中,要保证其电气设备及需要润滑部位的密封检查,以免出现电气绝缘变差和滑油变质等情况[6]。

5 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贸易的繁荣,使海事运输变得愈加重要,随之而
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航运事业当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海事院校毕业生加入到船员队伍当中。

海事院校毕业生越来越年轻化且大多拥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航海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相对较弱。

这就更加要求海事主管部门、船舶公司及船上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防止出现类似可以避免的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社建.关于船用舷梯与引航员舷梯国际标准的应用研究[J].船舶,2013,24(01):80-83.
[2] 李方杰.新规则对船舶舷梯布置的影响[J].船舶,2012,23(02):65-69.
[3] 余世林,王静,邓军.船艇安全舷梯的设计[J].舰船科学技术,2008,(02):92-93,97.
[4] 杨社建.我国船用舷梯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船舶,2007,(01):45-47.
[5] 梁娟,麦康策,汪新勇.舷梯及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设计要点[J].广船科技,2017,37(02):23-26.
[6] 李占.船舶舷梯绞车故障的原因分析[J].天津航海,2005,(04):15,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