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之我见[论文]

班级管理之我见[论文]

班级管理之我见
班级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家园,学校对学生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与家长交流的平台。

因此,抓好班级管理的成效关系到学生学习素养、道德品行的养成,关系到学校名誉和社会效益,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

那么在班级管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我认为,一个良好的班风是最重要的。

班级有良好的班风,才能树正气,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行,才算是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

怎样才算是一个良好的班风呢?班级要有竞争的学习风气,有严肃安静的纪律,有让人尊敬的道德品质,有干净的卫生环境。

怎么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呢?有人说道德品质最重要,有人说纪律最重要,但我要说:学习风气最重要。

我并不否定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也不否定纪律的保障作用,我只是说学习风气对我们的班级管理最重要。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到学校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培养学习的品质。

而道德品质的养成不是短期能见成效的,育人不是一天就能培育好的,也不是靠我们班主任两个学期就能完成的,是水磨功夫,我并不逃避育人的责任,而恰恰承认育人对学生一生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育人工作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的。

而纪律和卫生工作,我的想法是以学习促纪律,以学风带卫生。

开学伊始,我第一个班会就是进行的学习目标教育。

我和学生们
谈了下高考的形势,说了一下今年的文科军检线。

当说到545的二本军检线时,有的学生啊了一声。

我仔细看过成绩,升级时候的成绩没有一位同学达到这个分数(我们实行的是分层次教学)。

我说,你觉得你离这个成绩有多远?我把成绩表在中间折了下然后说,咱班这里有一半的同学达到了450分这个分数。

我们现在距离高考还有8次大型考试,如果我们这些同学每次都能总分前进12分,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实际上,我们只要求我们每次大考每科前进2分即可实现这个目标,难不难?我问同学,很多同学都说不难。

那么其他不到450分那些同学呢?这需要比这些同学每次大考每科多努力1分2分,也能实现这个目标或者走个好些的专科。

到大学有些学校也有专升本,将来都可以考研究生。

虽然这还只是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我们每位同学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不努力怎么知道行不行?青春有几回?现在不搏何时搏?在说了这个目标后,触动了一些同学,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了目标。

接着我趁人打铁,让他们共同填写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规划,在学习目标规划中,分成了五栏:现在分数、期中目标、期末目标、下学期期中目标、期末目标。

后四栏留一个格,到最后做目标实现情况统计,然后张贴在班级的公告栏里。

在期中测试后,我在目标实现情况栏中,把已经实现目标的同学对应的统计栏打上鲜红的对勾。

这次数学较容易,班上54位同学有39位同学实现了这个目标。

然后又再次通过成绩对比来强化学习目标教育,给学生鼓劲、加油。

对和自己的目标差距较大,成绩
下滑的同学进行单独谈话,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

在给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的同时,我对学生要求:每节课要有所学,有所记。

并且每两周进行检查。

由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牵头,课代表共同参与,进行笔记检查,每次检查写上时间并且评出每科优秀笔记两本,然后我在班级公告本次检查优秀笔记名单。

我对那些没有整理笔记或者没有认真整理笔记的同学进行谈话,要求他们利用自习课补足补全,并在以后要积极跟上,在下次检查中单独检查督促。

通过笔记检查督促学生在树立目标的同时,把学习的行为落到实处。

现在学生在笔记整理上已经形成了习惯。

在面上总体严肃要求的同时,找学生经常谈话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不一定要谈学习,可以谈生活、谈理想,不一定谈的时间多么长,但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愿意倾听他的心声,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以情促学。

有的学生和父母间有隔阂,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觉得父母不愿意管他,自己在学习上也放任自流,这样发展下去,对他们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有次在与一位学生交流时,发现他对自己父母年龄竟然不知道,回家后就知道拿着手机看电子书,吃饭的时候还要父母叫,说离开手机就不能活了。

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做了表格式调查,调查学生对自己父母的了解情况,期中包括父母的年龄、生日、喜好、最关心的事。

后来我给学生放了于丹老师的《热爱生命》的视频,和学生们谈电视上热爱父母的公益广告,穿插了一段动漫视频,教育同
学应该善待自己的父母,对父母要有责任心。

部分同学为此触动,当时落下了眼泪,有的学生在自己的周记中写到:我才发现自己对父母了解的那么少,我要对他们说对不起。

有的学生写到:妈妈对我说,当她干农活累了的时候想想我,就又有了干劲,而我在学习累了的时候,我一想想妈妈,我就对自己说我要学。

在平时和同学谈话时,谈谈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和谐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班上一位女生,她父亲在她小时候车祸去世,她母亲性格走向忧郁,而且非常怕孩子也出事,不让孩子上街。

学生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对生活没有目标。

我通过几次谈话,建议她大休回家时多和母亲谈话,多帮母亲做事情,吃饭时给母亲夹菜,经常和母亲出去走走,鼓励她和母亲交流,在交流中母女关系更融洽,通过责任心的教育鞭策学生逐渐进步,她母亲给我写信,说孩子懂事多了,性格也逐渐开朗了。

我们教育学生,也应该通过他(她)与父母的爱增加他(她)的学习责任感,在学习上逐渐进步。

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中,无非就是希望我们教育他们学习,教育他们做人。

为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应该在这里,而不是天天盯着他们的纪律。

只要同学们学习努力、学会作人,我们的教育目标就基本达成了,我们的管理才能从根本提升上去。

(责任编辑全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