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秋北京大学远程教育成本会计作业答案

2015年秋北京大学远程教育成本会计作业答案

成本会计作业答案1成本核算(第七版教材第二章)成本核算就是按照国家有关的法规、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

2低值易耗品(第七版教材第三章)低值易耗品,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劳动资料,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3. 跨期摊提费用(第七版教材第三章)答:跨期摊提费用,是指费用的受益期不是或不限于其支付月份,而是跨越若干个月份,因此,需要在各受益月份之间进行摊销或预提的费用。

4.在产品(第七版教材第四章)答: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需要继续加工的半成品、等待验收入库的产品、正在返修和等待返修的废品等。

5.约当产量比例法(第七版教材第四章)答:约当产量比例法,是将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以完工产品的产量和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依据,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6.定额比例法(第七版教材第四章)答:定额比例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7.分批法(第七版教材第六章)答:产品计算的分批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8.逐步结转分步法(第七版教材第六章)答: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最后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分步法。

因此,这种方法亦称计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

9标准成本法(第七版教材第七章)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会计,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

10比率分析法(第七版教材第十章)答:比率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对比经济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11简述成本的作用。

(第七版教材第一章)答:(1)成本是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尺度。

(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3)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4)成本是企业进行很多决策的重要依据。

12简述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第七版教材第二章)答:(1)外购材料。

(2)外购燃料。

(3)外购动力。

(4)职工薪酬。

(5)折旧费。

(6)利息支出。

(7)税金。

(8)其他支出。

13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一般有哪几种?(第七版教材第三章)答: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

(1)生产工时比例法(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3)机器工时比例法(4)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14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几种?(第七版教材第四章):(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4)约当产量比例法(5)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7)定额比例法15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七版教材第五章):(1)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2)对产品成本计算期的影响(3)对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影响16简述品种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七版教材第六章)答:产品计算的品种法,亦称简单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如发电、采掘等生产。

品种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成本计算对象在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或车间里,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品种。

(2)成本计算期在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中,由于是不断地重复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不能在产品制造完工时立即计算成本,因而成本计算一般是定期于每月月末。

在多步骤生产企业中,如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成本计算一般也都是定期于每月月末进行。

(3)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17简述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第七版教材第六章):(1)采用这一方法,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2)采用这一方法,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

(3)为了计算各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必须将每一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划分为耗用于产成品部分和尚未最后制成的在产品部分。

(4)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该种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8简述分类法的特点和计算程序。

(第七版教材第七章)分类法的特点是: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分类法的计算程序如下:(1)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

(2)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类内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每类产品中各种产品的成本。

1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是什么?(第七版教材第九章):(1)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详细的作业及其资源耗费分析,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以及成本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作业成本库。

(2)将各类资源价值耗费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

(3)将各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务,计算出各种产品或劳务应负担的作业成本。

(4)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

20成本报表作为对内报表具有哪些特点?(第七版教材第十章)答:成本报表作为对内报表,与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对外报表(财务报表)相比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针对性更强。

(2)灵活性更强。

(3)更注重时效性。

21长江公司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的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某月该车间领用生产工具一批,其实际成本为800元;以前月份领用的另一批生产工具在本月报废,残料验收入库作价50元。

要求:编制领用生产工具时和报废生产工具残料入库时的会计分录。

(第七版教材第三章)编制会计分录如下:(1)领用生产工具时借:制造费用800 贷:低值易耗品800 (2)报废生产工具残料入库时借:原材料50 贷:制造费用5022.甲产品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加权平均法)进行。

有关资料如下:(1)本月完工产品1000件;(2)本月月初在产品200件,其中第一工序为50件,第二工序为90件,第三工序为60件;(3)本月月末在产品240件,其中第一工序为80件,第二工序为60件,第三工序为100件;(4)甲产品的原材料在各工序陆续投入,其投料程度与加工进度不一致。

甲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为120公斤,其中第一工序60公斤,第二工序30公斤,第三工序30公斤;(5)甲产品的工时消耗定额为20小时,其中第一工序4小时,第二工序10小时,第三工序6小时;(6)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费用6 000元,直接人工费用2 400元,制造费用3 000元;本月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费用39 800元,直接人工费用15 520元,制造费用20 520元。

要求:(1)直接材料费用的计算分配过程。

①计算直接材料投料率。

②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③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2)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计算分配过程。

①完工率的计算。

②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③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分配。

(3)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第七版教材第四章)答:采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分配结果:(1)直接材料费用的计算分配过程。

①计算直接材料投料率。

(60×50%)/120=25% (60+30×50%)/120=62.5%(60+30+30×50%)/120=87.5% ②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80×25%=20(件)60×62.5%=37.5(件)100×87.5%=87.5(件)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20+37.5+87.5=145(件)③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分配率=(6 000+39 800)/(1000+145)=45 800/1 145=40 本月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1 000×40=40 000(元)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145×40=5 800(元)(2)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计算分配过程。

①完工率的计算。

(4×50%)/20=10% (4+10×50%)/20=45% (4+10+6×50%)/20=85% ②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80×10%=8(件)60×45%=27(件)100×85%=85(件)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8+27+85=120(件)③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分配。

A、直接人工费用分配:分配率=(2 400+15 520)/(1000+120)=17 920/1 120=16 本月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 000×16=16 000(元)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20×16=1 920(元)B、制造费用分配:分配率=(3 000+20 520)/(1 000+120)=23 520/1 120=21 本月完工产品制造费用=1 000×21=21 000(元)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120×21=2 520(元)(3)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40 000+16 000+21 000=77 0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5 800+1 920+2 520=10 240(元)23.A产品的生产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生产步骤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第二生产步骤将第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加工成产成品。

其成本计算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6月份有关A产品的资料如下:(1)A产品实物量及在产品完工程度资料如表1所示。

(2)第一生产步骤所需要的原材料及第二生产步骤所需要的半成品均在每个生产步骤开始时一次投入;两个生产步骤的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发生。

上述各项费用在完工产品(应计入产成品份额)和月末在产品(广义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均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

要求:(1)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

(2)登记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表,见表2、表3。

(3)登记产成品成本汇总表,见表4。

(第七版教材第六章)表2 产品成本明细表表3 产品成本明细表表4 产成品成本汇总表答:(1)第一生产步骤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分配费用如下:①直接材料费用分配分配率=(204 000+496 000)/(1 000+(100+300))=500 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1000×500=500 0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0+300)×500=200 000(元)②直接人工费用分配分配率=(126750+382 450)/(1 000+(100×40%+300))=380 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1000×380=380 0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0×40%+300)×380=129 200(元)③制造费用分配分配率=(133250+134 750)/(1 000+(100×40%+300))=200 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1000×200=200 0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0×40%+300)×200=68 000(元)第二生产步骤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分配费用如下:①直接人工费用分配分配率=(58 500+384 250)/(1 000+300×50%)=385 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1000×385=385 0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300×50%)×385=57 750(元)②制造费用分配分配率=(61 500+283 500)/(1 000+300×50%)=300 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1000×300=300 0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300×50%)×300=45 000(元)(2)登记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表,见表2、表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