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讲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PPT课件
第五讲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PPT课件
7
人物御龙帛画(战国)
又名《驭龙图》。这 是1973年清理湖南长沙 子弹库楚墓遗址时发现的 又一幅战国帛画。出土时, 帛画平放在椁盖板与棺板 之间,画面朝上,作为引 魂升开的铭旌。综合共存 器来判断,应是战国中期 的作品。
详见备注
8
画面正中描绘一高、冠蓄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衣 衫飘动,精神抖擞地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形似舟,昂头 向前,龙尾部站着一只白鹭;龙的身下有鲤鱼。人物头顶正中画 有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中男子似为墓主人。作品主题也 是表现“升天”,不过不是由龙凤引导,而是由墓主人驾驭飞龙 升天。将龙身画成舟形,也许因为楚地多水,墓主人乘飞龙升天, 就如楚人所熟悉的乘飞舟一样,这是由龙表示的通天之道与由舟 表示的人间通达理想目的之路的合一。鲤鱼和白鹭,即是吉祥的 象征,由于它们都离不开水,也点明墓主人是生活在楚地多河泽 的水乡。画中,人、龙、和鱼都向左行进,与向右飘动的人物衣 衫、手执的缰绳以及舆盖上的三条飘带,构成画面上极强的动感, 很好地表达出人物乘龙迎风挺进的意境,希望墓主人的灵魂快速 进入天国。墓主人的侧面肖像。更具写实特征,这很容易使人想 起当时屈原的诗句:“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主要 人物以墨线勾勒并施以色彩,平涂为主,渲染为辅。其余则用白 描画出,这种详略不同的表现手法也是中国画的特色之一。
传统绘画艺术
1
第一部分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 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以及其他一些 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它们是远古 绘画的重要遗存,为我们展示了早期绘画 发展的一些状况。
3
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文化的半坡村遗址上,出土了 大量的彩陶,一些陶器上已有人物纹样。其中有一件 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绘有人面形的图案,人面作圆形, 眼鼻形象非常生动,盆口略近“工”字形,盆口角两 边有两道交叉斜线,如衔小鱼状,头部两边各画小鱼, 成为非常别致的纹饰。这些距今五六千年的艺术品, 其内容和形式与当时的原始信仰、巫术祭祀、农耕渔 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11
汉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事死如事生”,盛行厚 葬。他们幻想死后也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于是竞相营 造墓室。在模拟生人居室的地下墓室中,除有大量贵重 器物殉葬外,还流行于墓壁绘制壁画,图绘表现死者生 前的权势财富及历史神话故事和祥瑞等题材内容。为了 长久保持,有的还采用画像石或画像砖形式(画像石和 画像砖是刻画在墓室石壁或模印在砖面上的一种介于绘 画、薄浮雕之间的艺术),地面上的享祠、石阙亦多有 类似的雕饰。但是,作为汉代绘画重要形式的大型殿堂 壁画早已荡然无存。
秦汉时期从事美术创作的大多是工匠,有的隶属于 皇家官府,也有的在社会上从事独立劳动。然而,正是 这些地位低贱的工匠创造了秦汉时代辉煌的美术成就。
12
升仙图 西汉
这幅帛画是当时出殡时张举 的铭旌,1972年出生于长沙马王 堆一号汉墓。画面呈T字形,依 据内容和构图分天上、人间、地 府三部分。横幅部分为天界,绘 有红日、新月、独龙、门神,并 有金乌、蟾蜍、玉免、桑树等; 人间和地府绘于竖幅上,人间部 分表现一妇人(即墓主人)拄杖 而立,由侍女陪同,在家人的祭 典中告别人间,缓缓升天;地府 则绘一裸体巨人托举着大地。两 条穿壁的游龙贯穿全画,将其连 为一整体,整幅画具有丰富的神 话内容及瑰丽的浪漫气息。 13
14
4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人物画
在商周时期的重要建筑物中已经有了壁 画装饰,《孔子家语•观周》中说明,西周人 物画已开始具有“成教化,助人论”的功能, 并已经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周代还在帝王 听政的路寝门上画虎,以明猛勇于守。当时 在器物上也都绘有图像。此期人物画发展在 我国绘画史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5
三.战国、秦、汉时期的人物画
1.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期,在地 主阶级取代奴隶阶级的激烈变动中,出现“诸侯 异政,百家异说”的局面。在“百家争鸣”的社 会环境影响下,随着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人物画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6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
这是一件葬仪中用以引导死 者灵魂升天的铭旌,也是我国 现存最古老的帛画。画中女子 侧身而立,细腰长裙,广袖宽 袍,姿态优美大方,双手合掌 前伸,似在祈祷。她的前方和 上方各绘一龙一凤,凤鸟昂首 奋翼,腾爪 扬尾;龙则曲足扭 身,势若扶摇直上。整幅画以 线条造型为基础,省略了一切 背景,静态人物与动态龙凤形 成一种对比中的和谐。
9
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 战国以来诸侯割据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国。前206年,刘邦建 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 刘秀在公元25年重建汉帝国,定都洛阳,史称 “东汉”或“后汉”。东汉王朝最后在黄巾农民 大起义中土崩瓦解,继而出现军阀混战,逐渐形 成三国鼎立局面。秦汉王朝历经441年,处于封 建社会蓬勃发展的前期。
10
秦汉时期的重要美术创作,都是在王朝政府直接 控制下进行的。统治者明确要求艺术为巩固政权服务, 公开地阐明艺术和政治的关系,强调艺术的宣传教育 作用。他们通过多种美术形式宣扬威德,表彰功臣, 宣传封建道德,夸耀财富占有,显示了地主阶级在上 升时期具有的信心。秦建都咸阳,在北阪之上集中六 国宫殿精华,大兴土木,以夸耀统一之伟业。西汉建 都长安,宫阙殿堂规模宏大,“非以壮丽,无以众 威”。东汉首都洛阳,城市的规划经营也有巨大的规 模。在这些建筑群中,常常配置雕塑,装饰壁画,涂 漆饰彩,力求华美。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
(公元220—581)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观念仍然沿袭前代关 于社会功用的论断。文人士大夫步入画坛, 使绘画的表现领域不断扩大,表现技巧也得 以显著提高。当时,宗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 的景象,各地纷纷大规模地建造寺庙和开凿 石窟。多数美术家都投入到宗教美术创作的 潮流之中。魏晋南北朝美术的种种迹象,标 志着美术发展已步入了历史的新阶段,从而 奏出了隋唐美术繁荣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