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四下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统编版四下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统编版四下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课文5 琥珀
一、多音字。

划:huá(划船) huà(计划)
挣:zhēng(挣扎)zhèng(挣钱)
埋:mái(埋藏) mán(埋怨)
二、近义词。

柔嫩—娇嫩拂拭—擦拭忽然—突然可怕—恐怖
猛烈—剧烈仔细—认真仍旧—仍然推测—推断
三、反义词。

:
高大—矮小快活—高兴黏稠—稀薄详细—简略
四、理解词语。

飒飒:形容风雨声。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五、句子解析。

1、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动作描写,“划动”“沿着”“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词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的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同时交代了它们为什么离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
2、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既写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惋惜,甚至连老松树都留下了眼泪。

3、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这句话说明过了很长时间,这是形成琥珀的一个必要条件。

六、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12):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8):写琥珀的发现过程及人们从这块琥珀中推测出的事情。

七、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文6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多音字。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降:jiàng降落xiáng投降
二、近义词。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轻盈—轻巧繁衍—繁殖
敏捷—灵敏庞大—宏大笨重—沉重
三、反义词。

凶猛—温顺迟钝—敏捷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四、理解词语。

\
恐龙:古代爬行动物,在中生代最繁盛,种类很多,大的长达30米,在中生代末期灭绝。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

五彩斑斓: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欣喜若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形容太高兴了。

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茹毛饮血:茹,吃。

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天之骄子:本文指在天上值得骄傲,受宠爱的鸟类。

骄,受宠爱的。

五、句子解析:

1、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总领全文。

“一支”指的是恐龙中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英国的赫胥黎发现的事例,说明了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恐龙与鸟类在骨骼结构方面的相似之处。

3、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古生物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

把在中国辽宁西部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重大发现喻为“点睛之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辽宁西部的发现对古生物学研究的重大意义。

4、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

“希望”说明科学家还在继续探索、搜集证据。

#
“全面”说明这一历史进程还没能完全揭示。

六、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七、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再现了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代,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又唤起人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一、多音字。

&
臭:chòu(臭味)xiù(乳臭未干)
率:lǜ(概率)shuài (率领)
二、近义词。

特性—特征神奇—奇妙结实—牢固灵敏—灵活
三、反义词。

普通—特别先进—落后吸收—释放降低—增加
四、理解词语。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特性: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

杀菌:用日光、高温、过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病菌。


病灶: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

直径:是指通过一平面图形或立体(如圆、圆锥截面、球、立方体)中心到边上两点间的距离。

六、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4):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应用。

第三部分(5):写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七、课文主题。

这是一篇介绍纳米、纳米技术的文章。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科普了什么是纳米技术,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就有纳米技术的影子,以及纳米技术对人们身体健康起到的作用,增进了我们对纳米技术的了解,拉近了我们与科技的距离,培养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课文8 千年梦圆在今朝
*
一、多音字。

传:chuán(传奇)zhuàn(传记)
转:zhuǎn(流转) zhuàn(转圈)
二、近义词。

梦想—理想奇妙—美妙探索—摸索庄重—庄严
寂寞—孤独辽阔—广阔希望—期望骄傲—自豪
三、反义词。

成功—失败辽阔—狭窄蜿蜒—笔直清晰—模糊
四、理解词语。

九天揽月: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亮。


实践:人们有意识地从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五、句子解析。

1、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段话承上启下,一方面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2、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火箭比作巨龙,写出了火箭升空的雄伟、壮观场面。

六、段落大意。

.
第一部分(1~3):简要叙述了中华儿女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第二部分(4~6):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说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第三部分(7):写月球探测工程取得成功,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七、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语文园地二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1、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
2、懒困:疲倦困怠。

3、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译文: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

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散步过程中的所见所想,表现了大好春光给人带来的欣喜,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