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想和探索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想和探索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想和探索
发表时间:2013-07-08T10:58:29.34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7月上供稿作者:王立华[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正经历着一个由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型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正经历着一个由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型期。

一方面,我们认识到在高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不遗余力地推动它;另一方面,由于转型期必然存在的对信息技术本质认识不足,使得我们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与内容
的认识上总是不够清晰。

因此,从理论上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科学界定,已经成为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课标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课堂教学
从工作开始,学校一直安排我任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

从教学的几年时间里,虽谈不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感想却是颇多的。

下面是我在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一些感想和探索: 1 我认为最基础的是课时设置要足虽然新课标中指出,要求信息技术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要想通过课时量必须够,但很多学校领导抱着侥幸心理,还不是很重视,课时设置上普遍不足。

象上学年,我校高中信息技术的周课时是一节,而且有时有事还抢占信息课上不上。

作为高中阶段以技术取向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学生在一定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即完成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业)的。

更何况,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所涉及的内容面非常广。

等等这些,它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在指定的执行课程教学计划的时候,捉襟见肘,无所适从。

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等到下一周去操作或复习时,学生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

2 要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象我们这种农场的高中,学生虽然对计算机兴趣很大,但伴随着现在对网络的错误认识,认为“上网”就是玩游戏、QQ 聊天等,记得我第一节上课不久,学生就说,老师那些我都会,让我们玩会吧。

教师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就应该先引导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信息技术课现在的地位,重视信息技术课,从而端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这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3 信息技术教学中建议多采取任务驱动和情境教学的方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

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或器材。

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操作模块教学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又可以培养了学生使用“帮助”菜单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通过情境教学,如Flash 教学中,试问学生“如何让屏保字幕按你想象的方式运动呢?”;图像处理中,“怎样把拼接的图像融合到背景中呢?”……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来完善和发展认识自己,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目的,促进了知识点的落实。

4 学校的教学硬件、软件、潜件的建设要到位
硬件建设主要是指教学设备的建设,包括多媒体综合教室、计算机房、电教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软件建设主要是指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在一年半内完成那么多模块的学习并参加省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且其中理论部分专业概念强,操作部分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的。

所以,学生机房配置上应保证一人一机;教师上课时最好有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一节课都在教室上,学生能及果练习,这样会使上课效率大大提高。

5 我认为最好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个参考点,如课标或教参等现在,高一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一个参考点,没有具体实施的固定模式,一切只能靠各个教师自己的把握和理解。

我第一次教时,刚看完新课标,新教材,第一个感觉是看不懂,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

我经过几年的教学、看书、摸索,强行洗脑后,对新课标下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师从教时,认识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关键。

新课标中提出,“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将原来计算机技术的培养,转变为信息素养的提高,是这次新课改实施的重要关键所在。

新课标进一步提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结构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塑造人,以终身教育的眼光来培养人。

只有把握好了教学点,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最后,我认为寒暑假省组织的教师各方位的教材培训挺好,通过培训,使信息技术教师明白新课标下信息教学的真正目的,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逐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利于本学科教师把课程、技术、教育智慧与新课程观融为一体,从而在实践中真正解决各种整合应用的问题。

以上只是我个人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想法,还有很多因惑和处于不断摸索中,有些问题难以一时很好的解决。

如学生起点不一,在同一堂课中如何让他们都能有收获?如何使新课改不流于形式,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而不是“应试”教育?这些问题对我来说,都很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交流,找出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借用一句话, “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我会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符合课程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韩正涛.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 孙惠颖.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3 蔡海珠.课程改革中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教师)
4 盛群力等.现代教学设计论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高级中学。

相关主题